“外宾”的教育红利越来越少了


“外宾”的教育红利越来越少了


临近国际学校报名,某家长论坛上有个关于杭州一个新开国际学校的帖子,讨论外籍子女学校对孩子国籍有什么要求、应该怎么进,有人提及深圳那边的国际学校已经开始不接受加勒比岛国护照了。

通常我们所说的国际学校主要有三种,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公办学校国际班国际部和民办双语国际学校。比起后两种,为外国使节和高管而设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起步早,办学经验更丰富。因为专门为在中国境内合法居住的外籍子女提供适应教育,外籍子女学校在课程设置上更严格按照国外课程体系执行,外教占比高、质量较好,语言和文化氛围都非常浓厚。

这一系列优势使得家长特别是想让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对此类国际学校趋之若鹜。《上海市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上海共有外籍人员子女学校37所,在校生28989人,相比2007年在校生的21839人,10年增长了33%。

增长的学生中除了真正的外籍子女,还有不少学生拥有美国、欧洲等国绿卡,或者各种太平洋、非洲小国护照,还有拿外国护照加中国旅行证的双非宝宝。他们都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外籍学生,但为了进好学校,家长们不惜改头换面,通过移民不移居、够买外国护照等方式为孩子打造外籍身份。

但这碗好饭却越来越不好吃,擦边球入学的便宜没那么好占了。

从之前上海教委发布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政策来看,不同情况的父母和子女入学资格都有详细规定。招生政策特别指出,父母持中国护照、子女持外国护照但现阶段持旅行证进出境者不符合入读条件。同时,父母、子女均持外国护照且拥有合法入境签证者,必须父母双方都在沪工作、居住才能申请长期入读。

查看上海各大外籍子女学校招生要求,基本都按上海教委发布的招生政策执行。上海德威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浦东)另外规定,如果全家持中国护照并获国外永居,需要提供上海教委签发的豁免申请函才能申请入学。还有学校比如上海长宁国际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还会对非英语母语的非中国护照持有人进行人数限制,保证学校纯正的文化氛围。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入学门槛提高并非上海一家。继今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的通知》进一步明确要求加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招生管理工作,不得招收中国籍学生之后,5月份深圳再次重申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入学条件,要求各学校学生补交所需材料。

虽然关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招生政策早在1995年便存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深圳不少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比如老牌学校蛇口国际学校(SIS)存在招收只拥有绿卡或护照学生的情况,根本不需要中国签证和入境章。彼时也是国际学校热潮还未兴起,市场还处在供大于求的状态,学校最苦恼的是没学生而不是学生的护照含金量有多少。

在重申入学门槛之后,学生必须提供外国护照加有效中国签证及出入境章才能入读。也就是说,那些拿了外国护照却无中国签证或者只有旅行证的双非宝宝,一定要放弃中国国籍办理中国签证,才能申请纯外籍子女学校。这对家长的身份也是另一种要求。以往只拿了外国护照却仍保留中国国籍的人,再也不能享受双重优惠。

另一方面,由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审批手续更为复杂而且受到外籍人士分布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了它们过度集中的特点,也进一步造成了类似北上广这种外国人集中的地方越来越缺学位的现象。缺学位主要体现在海归群体、对西式教育存在憧憬的新中产阶级对外籍学位的需求旺盛,而市场又机智地为他们定制了各种入学国际学校的产品。

例如,前两年最流行的小国护照和移民不移居。

虽然移民不移居已经是很多中国移民的普遍现象,移民已经变得更像是一种投资特别是教育投资方式。不同于以前的广告,现在移民中介的文案一定会突出进国际学校、免试入读清华北大等字眼。为了优质的教育,家长们纷纷被吸引,去办理那些从前根本不曾听说过名字国家的护照。

但在各国护照背后,也隐隐存在着一条鄙视链。鄙视链底端的国家,移民门槛低、护照到手快、无需登陆移民国,而顶端的英美各国,投资数额大、限制多,还得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真正入籍。

近两年移民中介强推的圣基茨就属于前文所说的加勒比岛国。圣基茨位于加勒比海背风群岛北部,属于英联邦国家。因为中国与圣基茨尚未建立外交关系,两国不交换国籍和税务资料,移民可以享受避税优惠和所谓双重国籍。而且圣基茨护照的申请门槛低,无年龄、资产要求,无需解释商业背景和资金来源,只需3-6个月即可拿到护照。

听起来很美妙,但是风险同样很大。

于是同样号称承认双重国籍的西非小国几内亚比绍渐渐开始受到大家的欢迎,家长帮上有一堆家长在问“几内亚比绍绿卡能不能报贝赛思”。因为几内亚比绍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移民几内亚比绍也不难。申请人同样无需登陆,无居住要求,无需解释资金来源,大约1个月就能拿到护照。

与几内亚比绍类似的还有南太平洋小国瓦努阿图,6-8周即可拿到英联邦护照。

现实中,也有家长反映,虽然学校接受所谓的几内亚比绍护照,不过也会控制该国护照的比例,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进。同时,同一国家护照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通行效力也不同,通常越老牌、生源越好的学校,要求会更高。

在这些小国护照接受程度不那么高之后,家长们开始转向土耳其之类的亚洲国家。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地理位置优越,但投资门槛相对较低,大约3-6个月就能拿到护照。同时,土耳其目标在未来5年内加入欧盟,办理赴美签证也有便利,隐形福利也不小。

如果时间不着急,那还有欧盟国家可供选择。以波兰为例,投资一定数额的房产或基金就能获得永居,3年即可入籍。当然,如果更要求更高时间更充裕,则可以申请其他欧盟国家搭个黄金签证的末班车。

不论是申请材料还是申请人国籍,总体看来上海和深圳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入学门槛都有所提高。想要享受真正的国际教育,家长还是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相比之下,像杭州这样的二线城市对于纯外籍子女学校的入学门槛的规定还没有非常严格。现有的杭州惠灵顿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杭州娃哈哈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杭州世外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国际学校对父母国籍并没有严格限制,一般学生有外国国籍、绿卡就能申请入学。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教育焦虑传导至头部二线城市只是时间问题,只要对国际学校的需求保持高涨,那国际学校的门槛只会越来越高,随之而来想要拿到“外国国籍”这张门票的代价也会越来越高。

一方面对父母身份要求提高了,另一方面有些国家护照入学含金量下降了,既不想拿出英美签证的钱,又想送孩子进外籍子女学校,这个 “外宾” 越来越不好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