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鮮卑慕容氏在十六國時代曾經建立前燕、後燕、西燕、南燕、北燕五個政權,其間可謂英雄輩出,人才鼎盛,這是慕容復矢志光復大燕的精神力量來源。不過,在慕容氏、豆盧氏已經充分漢化的宋代,慕容家後人應該不會產生復國這樣玄幻的想法。

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灰衣人恨鐵不成鋼的道:“你高祖有兒子,你曾祖、祖父、父親都有兒子,便是你沒有兒子!嘿嘿,大燕國當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慕容龍城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斷種絕代的無後之人!”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的少室山一戰中,金庸先生為慕容博的出場安排了這樣的臺詞:“大燕國當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慕容龍城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斷種絕代的無後之人”。

此中諸人,慕容龍城是金庸先生虛構的慕容武學奠基者,而其餘四位,都是五胡十六國時代名標史冊的鮮卑皇族,是慕容一族最為光輝閃耀的列祖列宗。慕容家在姑蘇的“燕子塢”,便是取自鮮卑慕容一脈相承的數個“燕國”之名;而燕子塢中的“參合莊”,卻是提醒著燕國最慘重的國恥。


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慕容博父子興許有精神疾病

本文便為諸君說道一下金庸先生留心的這幾個名字。

“天下奇士”慕容恪

1

慕容恪,是慕容博列舉的名單中唯一的臣子,卻也最值得景仰。

東晉穆帝永和四年,距離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的登場還有五年,被朝廷冊封的燕王慕容皝墜馬受傷,不久便撒手人寰,將王位傳給了世子慕容儁。

新王登基的慕容儁注視著先王留給自己的滿朝文武,有兩個人尤為讓他感到扎眼:一個是四弟慕容恪,一個是五弟慕容霸。這兩個弟弟能征善戰,又比自己更得先王寵愛,讓他深為忌恨。

慕容儁心頭突然閃過了一件可怕的往事:當年那個戰功赫赫的伯父慕容翰,不正是被父王猜忌而賜死?

但不知是因為尚有骨肉之情,還是考慮到初登王座不宜動盪,慕容儁沒有對這兩個弟弟下毒手。不過或許是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力,他便強令缺齒的慕容霸改名慕容缺以示嘲弄,後來又改作了慕容垂。

相比於更氣度不凡的慕容垂,謹厚深沉的慕容恪更容易受到兄王的重用,此時河北的後趙政權覆滅,後趙猛將冉閔稱帝,史稱冉魏,意圖問鼎中原的慕容儁於是派慕容恪南下與冉閔爭雄。

面對悍勇的冉閔和魏軍精銳,慕容恪出師不利,十戰十敗,但也試探出冉閔暴虎馮河,有勇無謀。便挑選五千精銳騎兵,以鐵索連環結成中軍,在兩翼安排伏兵,誘使冉閔中突主力,然後夾擊合圍,一戰而擒殺冉閔。繼而四方征討,虎步黃河南北,幫助燕國成為北方最強政權。


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慕容恪擺佈連環馬

在慕容恪勢如破竹之時,慕容儁不再向東晉奉臣,正式加冕稱帝,定都鄴城,慕容燕遂以“前燕”之名記載於十六國之列。後來慕容儁病重,把太子慕容暐託孤於太原王慕容恪,而吳王慕容垂仍然受著排擠,遠離帝國的權力中樞,只是偶爾給欣賞他的四哥慕容恪提供自己獨到的見解。

年僅十歲的慕容暐即位,慕容恪如周公一般總領輔政。另外一位輔政大臣慕輿根為挑起事端,先謊稱支持慕容恪奪位,又離間少帝和慕容恪,被慕容恪識破誅殺。先皇新死便誅殺輔政大臣,一時間國都內人心惶惶,但慕容恪輕車簡從,舉止如常,對勸諫他加強戒備的人說:“人情懷懼,且當自安以靖之。吾復不安,則眾何瞻仰哉!”

慕容恪輔政七年,是前燕的鼎盛之期。慕容儁病逝時曾有人向東晉大司馬桓溫進言中原可圖,桓溫卻答道:

慕容恪尚存,所憂方為大耳。

前秦的王猛,更是用孔子評價子產的話稱慕容恪為“古之遺愛”。

“打遍天下無敵手”慕容垂

2

慕容恪臨終前,慕容暐來到他的病榻邊:

“王叔百年之後,何人能繼替王叔?”

“吳王將相之才十倍於臣,臣死之後,願陛下委政吳王。”

當慕容垂被一再排擠的時候,只有慕容恪,屢屢舉薦他參議軍政,臨終遺言也是作最後的努力。

慕容垂沒有辜負兄長的信任,慕容恪一死,對中原虎視眈眈的桓溫便出師北伐,屢破燕軍,打到了距離國都鄴城僅幾十裡的枋頭,前燕上下驚懼。

慕容垂臨危受命,同幼弟慕容德奮戰阻遏住了晉軍攻勢。桓溫兵鋒受挫,又糧草不繼,開始南撤,眾將建議慕容垂立刻追擊,慕容垂認為桓溫剛撤退必然警戒嚴密,追之難勝:

溫初退惶恐,必嚴設警備,簡精銳為後拒,擊之未必得志,不如緩之。彼幸吾未至,必晝夜疾趨;俟其士眾力盡氣衰,然後擊之,無不克矣。

慕容垂秘密率精騎尾隨桓溫,幾天後桓溫果然放鬆戒備,慕容垂斷言“溫可擊矣”,於是和慕容德兩處夾擊,大破晉軍,送給了三次北伐的桓溫最慘烈的一場失敗。枋頭之戰中慕容垂的戰術,和長勺之戰中的曹劌、穰城之戰中的賈詡頗為相似,可以說是追擊戰的典型戰例。


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桓大司馬不過是慕容垂放倒的第一個強敵

但是挽狂瀾於既倒的戰功沒有為慕容垂贏來該有的政治地位,反而引起了太后和皇帝的殺心。慕容垂為了自保,跟長子慕容令等子侄西逃前秦,投奔苻堅。一直忌憚慕容垂而沒有伐燕的苻堅大喜過望,給慕容垂以厚賞,然後派重臣王猛東征前燕,而王猛卻在臨行針對慕容垂用了一條“金刀計”。

慕容令,是慕容垂的長子,膽略過人,在父親投奔前秦的過程中屢屢獻策,被譽為慕容家本代最傑出的人物。王猛對慕容垂的投奔本就抱有敵意,對年輕有為的慕容令也十分忌憚。於是他舉薦慕容令為自己的參軍,臨行前又同慕容垂飲酒高會:

“慕容兄,你我一見如故。此番久別,不知兄有何物贈我,使我睹物思人?”

“承蒙王兄抬愛,我有金刀一柄,未曾離身。今寶刀贈英雄,千里之外,見之如晤。”

到了軍中後,王猛買通慕容垂的親信,讓他帶著金刀去見慕容令,假託慕容垂口信,讓慕容令投回前燕。有父親的親信和金刀,不容慕容令不信,於是他從陣前投降前燕,回了前燕方知是詐。前燕朝廷本就對慕容垂父子不滿,見慕容令叛而復歸,慕容垂卻在前秦安然無恙,便殺了慕容垂的這名愛子。

王猛金刀計得逞,慕容垂惶恐之至,但苻堅很難得的沒有為難他,反而好言勸慰。後來王猛成功滅亡了前燕,將包括慕容德在內的前燕皇族全部俘虜到前秦,幾年後積勞成疾而亡。痛失臂膀的苻堅一意孤行要南征東晉,結果在淝水之戰中潰敗而歸。慕容垂趁機和慕容德等東走故地,復建燕國,史稱“後燕”。

堪稱十六國第一雄主的慕容垂,終於以皇帝之姿登上舞臺。

“參合指”的由來

3

慕容垂稱帝后,用了十年時間南征北討,重興燕國榮光,但大器晚成的他也年近古稀,而太子慕容寶誌短才粗,難孚眾望。此時一向附庸於後燕的北魏逐漸坐大,魏王拓跋珪野心膨脹,見慕容垂年老體邁,宗室中又內鬥嚴重,便趁機跟後燕絕斷。

慕容垂已經臥病在床,不願動兵,但為了給太子樹立威望,便讓慕容寶掛帥,慕容德等股肱之臣輔佐,起兵八萬伐魏,堪稱用盡了後燕全部精銳。

“這是父皇能為你做的全部了。你的江山是否穩固,全系此役勝敗。”

慕容寶率軍一路挺進黃河北岸,和拓跋珪對峙相持。拓跋珪堅守不出,卻截俘了後燕的全部信使,使後燕軍中難以得到國都消息。然後把被俘的信使帶到軍前喊話,詐稱慕容垂已死。

慕容寶聞訊進退維谷,軍中的宗室也各懷鬼胎,圖謀奪位,後燕大軍士氣瓦解,不得不退。慕容寶退回黃河南岸後燒燬了所有船隻,認為只要這樣北魏軍隊便無法渡河。

不料內蒙的初冬只消一夜寒風,便冰封了黃河,拓跋珪留下輜重,親率兩萬精騎踏冰而過,尾隨在燕軍身後。

慕容寶撤到了參合陂時,已是暮色晚昏,趁著一陣平地而起的狂風,北魏鐵騎悄聲接近後燕軍營,然後從山坡上向毫無戒備的燕軍發起衝鋒,如同夾雜著冰凌的洪水湧瀉進新發的稻田。燕軍大潰,慕容寶奔逃得免,僅帶回了數千人,連慕容恪的兒子慕容紹都戰死軍中,被俘的四萬多燕軍被拓跋珪全部在參合陂坑殺。

此古戰場也,常覆三軍。往往鬼哭,天陰則聞。

敗歸中山的慕容寶慕容德等人極力勸慕容垂親征,意識到北魏成為大患的慕容垂強支病體,再度伐魏,一路破城斬將,攻取重鎮平城,一度使北魏各部落驟起異心,讓拓跋珪不知該逃往何處躲避。


文史宴:為什麼“慕容”這個姓,一聽上去就會有雍容華貴的感覺?


慕容垂臨死前仍能擊敗拓跋珪

後燕大軍重到參合陂,設祭壇祭奠死難將士,但見陂原上後燕將士屍骨如山,燕軍哭聲盈谷,使慕容垂蒼淚縱橫,惱恨過度,病勢轉重,只得退兵。

還未退回國都中山,慕容垂便溘然長逝,參合陂之恥至死未雪。此後幾年,燕魏交兵不斷,後燕一敗再敗,終究被北魏所滅。慕容德後又建立南燕,至二世被劉裕攻滅。慕容鮮卑在中原的爭雄歷史遂告終結。

掃掠過這段歷史之後,可以看到鮮卑慕容在那個前接西晉、後啟北朝的時代確實英傑不斷,堪稱十六國第一家姓。可到了金庸先生筆下的慕容博慕容復時,慕容燕已經覆滅了六百餘年,中原也經歷了從北朝到隋唐到五代再到北宋的更迭,再想靠此身份復國,近乎大夢囈語。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