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兩晉南北朝人物誌-(二十九)慕容俊

公元352年,冉閔遇害,他的冉魏也隨之覆滅。而他留給漢人的最後一點遺產,就是傳國玉璽。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在冉閔被俘以後,燕國大軍兵圍鄴城。在這最危急的時候,東晉派人前來聯絡鄴城守將蔣幹(不是盜書的那個),表示只要將玉璽獻給東晉就會全力幫助他守城。而在蔣幹將玉璽交出來以後,東晉也兌現了自己的誓言,派出了一支部隊協助守城,只不過這支部隊的人數有點少——一百人。

東晉算是結結實實地擺了蔣幹一道,但客觀上也鞏固了自身的正統性。因此,當鮮卑大軍拿下鄴城以後,就面臨了一個很尷尬的問題——沒有玉璽。

而此時的鮮卑統領、燕王慕容俊已經等不了那麼多,他對外宣佈冉閔的遺孀已經將玉璽獻給了自己,自己正是天命所歸,並對東晉使者說:

汝還白汝天子,我承人之乏,為中國所推,已為帝矣!

說實話,當時的中原(中國)有沒有人推舉他當皇帝,真不好說;不過慕容俊稱帝,確實符合石虎年間在華山尋得的一塊玉版上寫的讖語:“歲在申酉,不絕如線。歲在壬子,真人乃見。”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348和349年,恰好是農曆的申、酉年,這兩年出了許多大事——石虎去世、諸石互相攻擊、冉閔稱帝等;而壬子年,恰恰是公元352年。在這一年稱帝,恰好對應了“真人乃見”。

慕容俊這下,就徹底把從他太太太爺爺那時候起就忠心耿耿跟著司馬家混的傳統給打破了,他們家也就從忠心不二的忠臣世家變成了後世史官筆下的僭逆之徒了。

說起來也真是巧合,慕容家族所收穫的東晉朝廷賜予他們的最後一個封號是“燕王”,這是賜給慕容廆的兒子、慕容俊他爹慕容皝的。而慕容父子幹了不到十年燕王,就自己當了皇帝。一如千年以後,明朝的那位從北京打到南京的燕王。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其實你以為慕容俊他不想從北京(當時還叫幽州)打到建康麼?他當然想。而且客觀上說,他慕容俊確實有這個實力這麼幹。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慕容家族經過慕容廆、慕容皝和慕容俊三代經營,已經將遼東冀北經營的相當不錯了。在慕容俊剛當燕王的那幾年,甚至擊敗過石虎的北伐大軍。而在石虎去世後,後趙政壇劇烈動盪並最終成功自爆,慕容俊的機會也就來了。

石虎當政時期,雖然手段極其殘暴,但畢竟還能依靠他強大的國家機器和軍隊將手底下人震服住,並且有能力同時向北和南兩個方向開戰;而石虎和後趙先後完蛋以後,北方就再次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狀態。具體地說,就是華北變成了以冉魏為主、羌人在四周作亂、群胡亂舞的局面;而西北則逐漸被苻氏家族的氐人統一。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西北的事情,慕容俊暫時管不了;但是華北的混亂,卻給他入主中原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此,就出現了我們在冉閔那章以及開頭講到的一幕——慕容俊揮師南下,與冉魏交戰數年,並最終滅掉了冉魏。

而當慕容俊和冉魏交戰的時候,東晉方面的態度卻很值得玩味——他們沒有支持冉魏,也沒幫著鮮卑人在背後捅冉魏刀子,除了騙了個玉璽以外,啥也沒幹,似乎是“嚴守中立”。一如一千六百年後,日俄戰爭時清政府的表現一般,彷彿遼東不是自己的國土、中原不是自己的故園一樣。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當時東晉朝廷的想法,大概是覺得慕容俊再怎麼說也是自己的屬臣,自己這個老大的面子還是要給的;再不濟,就算慕容俊翻臉,自己也能幹他一下。因此,在慕容俊稱帝后不久,桓溫就接連發動了兩次北伐,也確實取得了階段性的戰果。

只是無論取得了多輝煌的成果,守不住就全部白搭。東晉得而復失的土地,很快就全部丟給了慕容俊。甚至連之前盤踞在黃河兩岸的羌人姚氏,也都全部投降了慕容俊。一時之間,慕容俊幾乎繼承了原來後趙的所有地盤,還得算上自己原來的那一份。

而此時的東晉方面也是人心浮動,慕容俊稱帝后沒幾個月,東晉方面負責鎮守彭城和魯郡的將領就投降了慕容俊;很快,被安排在魯南一代的內附過來的鮮卑段部也被慕容俊擊敗。東晉方面的戰線不到幾年就被重新壓縮回了淮河一線,並且隨時岌岌可危。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而這些還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慕容俊對待胡漢的態度。

在彼時的燕國(後來我們稱其為前燕),慕容俊既能禮賢下士、善待漢族大族,也能處理好胡人的情緒,具體的方法其實就是我們如今已經非常熟悉的“一國兩制”,也就是對胡人和漢人有不同的管理辦法,漢人務農,鮮卑人打仗,各司其職。

那麼也許有人就要問了,為什麼別的民族如匈奴、羯族都不行,偏偏在慕容鮮卑這裡漢人和胡人就能搞好關係,並且此後數百年北方都是由鮮卑人來唱大戲呢?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這就涉及到民族的屬性的問題了——鮮卑和匈奴、羯人並不一樣。

匈奴和羯族都是純粹的遊牧民族,對於他們來說想要理解漢人的統治邏輯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從草原上帶來的那種生產和生存方式與農耕民族實在是太過格格不入;

而鮮卑則正是處於遊牧和農耕文化的過渡地帶。崛起於遼東(如今應該是遼西)一帶的鮮卑人,既可遊牧,也可農耕,因此無論是草原文明還是農耕文明他們都能理解。也正是因為如此,慕容家族數代人才有善待漢人廣納流民的美名——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要比那些匈奴或者羯人首領要容易得多。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而得到漢人的擁戴以後,慕容俊也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番,他先向北平定了丁零人,又先後兩次準備南下進攻東晉。對於他來說,自己要做就做天下之主,窩在鄴城,實在不像是萬乘之主的風範!

只可惜,慕容俊壯志未酬身先死,在當了八年皇帝以後,他就抱著無限的遺憾去世了。在他去世後九年,桓溫發動北伐,意在滅亡前燕,結果還是先勝後敗;第二年,那個男人的前秦大軍就滅掉了前燕,從而一統北方。

他親手斬殺冉閔,還敢和東晉翻臉,一行政思想卻沿用至今!

也許你們以為我要將苻堅了,不,不是他。我們要把視角轉到大西北,去涼州看看,去看看那個在河西走廊一帶堅守了五十餘年的家族,和他們建立的政權。而這,就是我們下期要講的故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