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歐陽侯,別號景東,1884年出生,龍溪(現龍海市)程溪錤塔潭村人。1929年春,歐陽侯在金門任職七年後回到石碼,期間歐陽侯牧師還兼任中華基督教會閩南大會宣道會董事、《道南報》董事、漳州區會紀事、漳州傳委會委辦等職,他親自創辦“以羅馬字為課本勉人讀經,以認識主為目的的”的教會短期學校,讓學員“由字母而升入真道”, 歐陽侯重視福音文宣工作,創辦《石碼堂會徵信錄》,親自撰寫不少教會史料和傑出牧者《黃得庇收師小傳》、《安玉瑜女士小傳》和《長老吳爾葩傳略》等傳記式文章,給後人留下寶貴的資料。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豎立在塔潭村的紀念碑石(康月華姐妹供圖)

上面是福建省龍海市程溪鎮塔潭村村民於1984年為“一位長者歐陽侯先生首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而立的紀念石碑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1936年歐陽侯撰文在《通問報》第46期介紹石碼教會短期學校

“1938年5月10日,戰爭如期而至,在大規摸的海上炮擊與空中轟炸之後,日軍佔領廈門。兩天之後,有組織的抵抗停止了,廈門市與整個島嶼落入了日本人的手中”, 東南沿海島嶼全部淪陷或部分淪陷。居住在戰區及附近地區的居民為了躲避日軍的炮火和燒殺淫擄,被迫攜妻帶子,流離失所,向內地石碼逃難,從而形成了巨大的難民潮。

日寇還不斷在騷擾福建,他們利用停泊在臺灣海峽的航空母艦,經常出動戰機轟炸,漳州、海澄、南靖、雲霄、東山、龍溪、漳浦、詔安、長泰、平和、華安等縣,均不同程度地屢遭日本飛機轟炸,大量人員死傷,許多無辜百姓心中留下永久的痛。

據歐陽侯牧師主編的《石碼堂會徵信錄》(1940年版)記載,這座具有中國特色宮殿式的石碼禮拜堂於當年十二月十八日下午一時四十五分, 被日機轟炸,堂內十八個信徒卻無一傷亡。石碼禮拜堂造成嚴重損壞,周邊地區 被日機轟炸所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相當嚴重。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石碼堂會徵信錄》(1940年版)記載石碼教堂被日機轟炸

在這段國難中,石碼基督教會歐陽侯牧師帶領廣大信徒牢記《聖經》話語: “只是不可忘記行善和捐輸的事,因為這樣的祭是神所喜悅的” ( 希伯來書13:16)“實行基督博愛精神,見貧苦無依者,恆盡其所能,施之以財物”,採取各種辦法,開展難民救濟、難童救濟、傷兵救濟等對難民進行救濟活動。

教堂長禱會每天的晨禱“安慰患難者”, 利用主日崇拜、聖誕節,走進社會開展慈善捐款、救濟難民募捐活動。1944年10月10日石碼禮拜堂他親自邀請時任漳州區會副會長漳州東坂後禮拜堂林欽敏牧師到禮拜堂,以《如何處理非常時期的教會》為題證道,併為之禱告,當天就籌募捐救濟款近千元。

下面是抗戰期間《石碼堂會徵信錄》刋出的歐陽侯牧師組織石碼堂信徒募捐救濟難民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石碼信徒1938年救濟難民捐款數目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石碼禮拜堂1939年開展救濟難民一日一分募捐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石碼禮拜堂1940年救濟難民捐款數目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石碼禮拜堂1941年聖誕慈善捐款數目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1946年11月6日英國倫敦公會和美國歸正教工會訪問漳州教會合影(前排左一為閩南神學院歐陽侯董事長、

1945年閩南大會教育協會任命歐侯陽到漳州馬公廟的閩南神學院(漳州聖道學校前身)任董事長一職,期間為閩南地區神學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1949年9月漳州解放,閩南神學院併入南京金陵神學院後,歐陽侯牧師回鄉,1966年安息主懷,享年82歲。

感謝:白克瑞先生提供老照片,葉益能、康月華、朱仕琪等兄弟姐妹提供相關資汛

相關新聞

首位將現代文明輸入家鄉的石碼教堂的歐陽侯牧師

愛神愛人的好牧者——福建石碼教會吳乃文牧師

吳迺(乃)文,1914年12月14日出生,祖籍福建省南靖縣龍山鎮。1941年從山東省滕縣華北神學院畢業,1942年3月17日與沈碧瑜(長樂市梅花鎮人)結婚。婚後不久,便投身在福建閩南山區安溪及同安教會傳道工作,1945年至1946年吳乃文在廈門灌口教堂任傳道,1946年冬,神引領吳乃文夫婦和兩個幼兒至上海探親, 到中華神學院進修半年,並在上海教會擔任短期傳道工作。1948年5月蒙神引領應聘為石碼堂會任傳道,和蔡振勲傳道共沐石碼教會工作。1949年10月16日,吳乃文被按立為該堂第五任牧師。 1.png 剛從山東華北神學院畢業的吳乃文 1949年9月20日石碼觧放,新中國成立後,中華基督教發起“三自”革新運動,石碼也成立“基督教三自革新愛國運動委員會”,石碼教會廣大教徒在吳乃文牧師的帶領下和其它教會一樣,響應“三自”愛國運動,在“三自”愛國會的領導下,實現“自治、自傳、自養”。解放初期,政府鼓勵婦女走出家門去工作,許多家庭幼兒的照顧成問題,吳牧師建議民力小學復辦民力幼稚園,成為解放後石碼鎮首個幼兒園,讓群眾安心參與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設。 N}~U8JA$ES0G}CBE9976QI1.png 1951年教會辦的民立小學幼稚園師生合影 吳牧師曾先後擔任石碼鎮人民代表,龍海縣人民代表和龍海縣政協常委,是龍海縣政協常委中的宗教界代表。他積極配合政府向信徒宣傳宗教政策。除了正常佈道外,石碼禮拜堂都安排日常的查經禱告,他經常到鄉下教堂傳福音,受到信徒的歡迎。沈碧瑜既是吳牧師的好伴侶,把七個兒女培養成人,她也是教會的好幫手,輔導教會做好各團契、主日學、聖歌班,尋訪等工作。吳牧師愛教會,也愛社會,1960年6月9日,龍海遭遇颱風襲擊,發生特大洪水,石碼全鎮受淹,許多房子倒塌,教堂地勢高,進水淺,吳牧師即刻打開教堂的大門,安頓了災民,他為群眾做了許多好事,人們齊贊是上帝的愛。 1956年,好學的吳乃文牧師前往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學習,寫了不少信仰分享屬靈的文章,其中《保羅留下的好榜樣》一文還被編入南京金陵協和神學院函授科的教材,他感慨地說:“今日我們中國的教會幾年來,重建聖殿,教會欣欣向榮,但我們也不可麻痺大意。那些豺狼、盜賊、假先知、傳播異端邪說的人並不甘心睡覺,而是虎視眈眈。有些非法違法分子的罪惡活動,人數雖然不多,活動地區也不普遍,但危害性很大。我們應當謹慎防避,並採取必要措施,如是才能純潔主的教會,牧養主的羊群,蒙神悅納。” 提醒信徒自覺抵禦異端邪教,立定心志,持守永生的盼望。 1966年,“文革”開始後,石碼教會停止一切活動,教會財產被徵用歸公,教堂裡的聖經、詩歌、十字架、靈脩書籍等被燒燬,吳乃文牧師曾被紅衛兵抄家揪去批鬥,戴上“反動教頭” 牌到處遊街示眾。在極度痛苦絕望中,他把自己的身體靈魂交在主手中,仰望主的憐憫和庇佑。他引用《聖經》中的話語告訴大家“我們經過水火,你卻使我們到豐富之地” (詩66:11) 1969年2月5日,吳乃文夫婦和兒女下放到距離石碼約一百公里南靖書洋鄉下務農。 3.png 1956年吳牧師全家合影 1979年6月吳乃文牧師夫婦依照回城政策回到漳州,“他發了誓,雖然自己吃虧也不更改”(詩15﹕4)住在漳州城區約一年時間裡,每逢主日,夫婦倆都要乘客車到石碼會友家庭聚會上主持禮拜。 1980年吳乃文恢復牧師之職回到石碼,負責接回石碼教會原有財產,並重新開放禮拜堂。雖然原有信徒只剩下約有三分之一,感謝上帝,還有三十多位男女信徒堅固站穩、熱誠愛主愛教會、同心合意重建教會,聚會人數也不斷增加。根據信徒要求,石碼教會及時恢復周間的祈禱會、查經會、勉勵會等以造就信徒信仰。信徒們盡力奉獻,使石碼教會得以有充足的資金維修聖堂屋頂、大門,並添置了鋼琴及大量長椅等用具。自1980-1985五年時間,龍海縣城鄉四間教會近一百八十位信徒受洗入會。 吳牧師夫婦是他們七個子女的家長,也是教會所有人的家長。教會的兄弟姐妹總是向吳牧師夫婦講最貼心的話:男婚女嫁、生老病痛、謀生求學,幾乎所有的人間話題,不論何時來找吳牧師夫婦,他們都以誠相待,盡力解答。人們總是抱著憂愁而來,揣著喜樂歸去。“耶和華果然為我們行了大事,我們就歡喜。”(詩126﹕3)

內容來自 福音時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