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作為博士入學的幾個渠道之一,碩博連讀、直博等是不少優質學生的選擇。

記得9月份的時候,專業有個碩士生找我聊過這個話題。結合他的情況,我給的建議是和碩士生導師出好關係,去國內該專業更好的平臺攻讀博士學位。為何會這麼說呢?

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之前讀研、讀博都在一個學校,當時還沒開始走申請-考核制模式。研二時,我也曾參加了碩博連讀選拔(英語),實在沒想到我們這一屆劃線太高,60餘分的我沒過線。

研三時,和導師溝通後參加博士校招統考。我的英語只有不足50分(高學校英語線1分),很尷尬的英語成績啊。我在中科院研究所工作的同學介紹,想讀她們那邊的博士生,英語分是關鍵,沒有70分難度很大,幸虧當時沒選那邊。

如今,碩士連讀考核已進行了極大簡化。只要有發表符合條件的sci論文,個人遞交一份申請表格、導師簽字同意接收即可,直接轉為博士生。這也是很多碩士生研二時猶豫的原因,想在自己課題組讀博,簡單到“導師點頭”就行。

在我看來,碩博連讀最大的優點在於:課題研究連續,易出成果、提前畢業。

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讀博時,進入新的課題組後,會有安排新的研究方向。博士階段的課題,很大概率上和碩士階段的差異性不小。比如,我的一個師妹之前做的是含氟廢水的碩士學位論文,博士階段轉為做土壤微生物系統功能。這個跨度真的不小。

和她一屆的另外一個博士就是碩博連讀,繼續碩士階段的冶煉廢渣場地修復。基於碩士階段前2年的研究基礎,博一(原研三)就有發表2篇小論文、1個專利。

在畢業時間上,碩博連讀(算上碩士階段,通常5-6年)相比碩士-博士(6-7),基本都能提前1年畢業。之前,我們課題組的幾個碩博連讀的博士生,基本都是5年、5年半畢業,時間上的優勢很大,且提前一年享受博士生的補貼(1500元/月)。

同時,碩博連讀對就讀環境非常熟悉,如校園、各類測試分析平臺、專業內基本情況。比如,在我讀研、讀博階段,對實驗用到的各類儀器設備都知曉哪裡學院有,共享儀器平臺預約外,還可以找熟悉的同學幫忙“加個班”測試。

當然,要是對之前的碩士生導師不“滿意”,兩者之前有矛盾的話,換個地方讀博,變更下導師也是挺好的選擇。反之,如今博士招生指標比較緊張,碩博連讀可以佔據導師的招生計劃,也是個優勢。

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碩博連讀的缺點,或者也不是缺點,說特色更為準確。比如說:

1.碩博連讀的中途退出機制不完善。

不管是碩博連讀、直博,不少學生進入博士階段後,才發現做科研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在這個過程中,想要放棄(退學)的話,是沒有碩士學位證的,時間成本非常高。若是選擇碩士畢業後讀博,損失會小點,起碼有個碩士學位去求職。

就我瞭解的情況,大部分高校的博士招生簡章中明確寫明,碩博連讀不得轉為碩士。可是,中科院的不少所有類似的政策,覺得中間進行不下去,可轉回碩士參加答辯、授予學位。

其實,這樣的特色的主因就是博士畢業不容易,高水平的小論文、學位論文很難。

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2.少一個“導師”,少一個交際圈、少一個新的理念。

碩博連讀除非是之前的碩導是課題內的小導師,無法指導博士生,會調整到課題組內其他導師名下,並繼續指導。在這個過程中,其實不算是正式的更換導師。

導師是讀研、讀博中的收穫之一,對未來個人的發展很有作用。碩導、博導為同一人,相比就會少了一個,且導師名下的同門師兄、師姐的人脈圈也少一個。

在同一個地方,圈子小,有不少是近親繁殖。個人想要做出創新的內容很難,或者說平臺有一定的限制,5年內收穫可能有限。要是去更好的平臺讀博,不管是導師、平臺資源等都有提升,會給博士生帶來不一樣的改變。

研二面對碩博連讀的機會,怎麼選?聽聽導師分析利弊

中山市地大教育培訓中心—考研辦公室

--結語--

在碩博連讀的選擇,除了學生自己個人的想法和意願外,建議和導師多聊聊博士階段的課題和安排。要是有機會送出去聯合培養,相對容易出好的科研成果,算上早畢業的優點就更顯完美。

當然,若是自己研二還沒下定決心是否要讀博。個人也建議可以進入研三,參加校招後感覺下,再下決定是否要讀博,這樣就更有幫助。你們覺得呢?

碩博連讀或直博生: 好,不好?一起來討論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