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10月25日下午,清华大学首场文科沙龙在文科图书馆大同厅举办。沙龙以“国家形象——实质、象征与表达”为主题,通过演讲破题和对谈深描,阐释中国国家形象在历史和当代的实质构成、象征符号及表达途径。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副校长彭刚出席活动。美术学院教授马赛,新闻学院教授、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主任范红,人文学院教授戚学民三位嘉宾作了精彩分享并进行深入交流。公管学院助理教授蒙克主持活动。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邱勇致辞

邱勇在致辞中表示,首场文科沙龙的举办具有标志性含义,它标志着以思想交流为特征的人文气氛在清华变得更加浓郁。希望若干年后再回首时,不仅文科沙龙本身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而且文科沙龙确实能够对清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清华人文的发展产生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邱勇回顾了学校近年来推动文科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包括“人文清华”讲坛设立、艺术博物馆开馆、智库中心成立、文科发展“双高”计划实施、科学史系成立、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成立、科学博物馆筹建、《写作与沟通》课开设等。

清华人文学科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邱勇强调,学校在过去几年已经形成一个重要共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包括建设世界一流的文科,一流的文科建设是清华一流大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不可分割。”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结合国家形象的主题,邱勇深情分享了季羡林、朱镕基等老学长眼中的清华形象并指出,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每一个人都要为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作出自己的努力。清华师生要努力塑造良好的清华形象和清华文科形象。

清华文科的形象至少包含三重要素,一是要有人文大师,二是要有人文思想,三是要有人文交流。文科沙龙对于提升清华文科形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沙龙把有思想又愿意交流的人聚在一起,大家自觉地共同维护自由交流的气氛。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邱勇引用《诗经·小雅·伐木》的诗句指出,清华园里有乔木,也不乏友声,希望文科沙龙成为师生们寻求思想共鸣、寻求自由交流、寻求思想火花的地方。

“自信的清华更开放,自信的清华更从容。”邱勇指出,只有在“更人文”的环境下,才能真正做到“更从容”。更从容的清华要做更有长远意义的事。百年清华,人文日新。邱勇希望文科沙龙的参与面能够扩展到各个学科,让大家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交流,“邂逅沙龙里,相遇无嫌猜”,让文科沙龙成为清华文科的另一张新名片。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马赛作主题演讲

“天安门广场装饰的设计灵感是什么?”

“庆典现场的红飘带如何‘飘’起来?”

“群众游行彩车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作为国庆70周年庆典广场专家组组长,马赛在沙龙现场生动回忆了参与庆典设计的全过程。从细节把握到整体布局,马赛用一张张区位效果图和一段段工作情景再现,细致解读了庆典设计的视觉传达及其中蕴含的国家形象构建内涵。马赛谈道,此次工作中与清华土木系师生互动的过程极具价值。清华是一所综合型大学,不断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希望文科沙龙能成为这样一个促进学科交叉的平台,期待与不同学科专业的老师有更进一步的交流。

在国庆70周年庆典之外,马赛还曾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2010年亚运会开闭幕式等重要活动的设计工作,这些经历促使他不断思考应该如何利用典型元素将抽象的国家形象具象化,如何借助国家形象宣传来改变国际刻板印象、展现和平崛起的中国形象。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专家对谈环节

在专家对谈环节,三位嘉宾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出发,阐释不同学科视角下的“国家形象”。范红首先结合自己从事国家形象传播研究10余年的经历,从国家形象的定义、多维度跨学科的国家形象研究、国内外学界不同的研究视角、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及国家形象整合传播。戚学民在分享中指出,近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日渐开放,与构建国家形象有关的问题日渐凸显,国际视角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与中国当今现实大相径庭,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国家形象研究意义非凡,做好国家形象研究任重道远。

随后,现场嘉宾和与会师生进行自由交流,就历史发展中的中国形象、哲学视角下的中国形象及当代青年与民众如何实现国家认同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讨论。

让人文气氛在清华更加浓郁 | 清华大学举办首场文科沙龙

活动现场

清华大学文科沙龙致力于促进校内人文、社科和艺术等领域之间的跨学科对话,通过多学科思想的交锋碰撞,推动学科间的融会与贯通。

记者:王媛媛

摄影:李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