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女侠”黄蓉,她是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她叫黄蓉,是从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大山深处走出的山妹子,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目前,她创办的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是全市700个村镇、十多万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个人也因此荣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扶贫女侠”黄蓉,她是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10月29日,记者前往小溪塔,采访了这名和金庸笔下“蓉儿”同名、被很多人点赞的“电商扶贫女侠”。图为黄蓉与姜家湾村橘农在果园交流网上销售时应注意的问题。

脱贫攻坚战中,电商已成为一支生力军,为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宜昌市夷陵区,有个和金庸笔下的“蓉儿”同名的返乡创业大学生黄蓉,被很多人称赞为“电商扶贫女侠”。

为您讲述这个山妹子的电商扶贫故事。

10月29日,秋日阳光洒满小溪塔城区,“供销e家”夷陵区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里,一派火热的打包装货场景。

“扶贫女侠”黄蓉,她是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邯郸、洛阳、长春、武汉;柑橘、土豆、红薯、木耳……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份快递订单“默默催促”,打包发货的工人们忙的不可开交。“每天都是几千单,打包发货人手完全不够!”纸箱包围中,33岁的黄蓉一边埋头装货,一边笑着应答。

黄蓉身为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销售旺季客串“打包发货员”,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

这个从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大山深处走出的山妹子,大学毕业后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回到家乡自主创业。目前,她创办的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已经是全市700个村镇,10多万农民的农产品销售平台,个人也因此荣膺“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刚回乡就打了一场漂亮仗

展销三天 卖出10万元的天麻

1986年,黄蓉出生在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马鬃岭村。曾经的这里山大人稀,贫穷落后。“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是黄蓉儿时最大的心愿。

“扶贫女侠”黄蓉,她是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在这份愿望的驱动下,2004年,身体素质和文化成绩都不错的黄蓉考上了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

大学期间,开朗外向的黄蓉乐于参与各种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帮乡亲卖土豆、摆地摊,在健身房当教练,学校当实习老师……大学4年下来,黄蓉基本实现了学费生活费自理,也触摸到了商业社会的基本规则。

2008年,大学毕业的黄蓉到福建一家武校当起了老师。“可能因为从小在山里长大,我还是觉得农村更适合我。”没过多久,黄蓉辞职回到下堡坪,开启了她的三农创业生涯。

恰好,这年家乡的天麻丰收,但因为交通不便难觅销路。“我来试试看。”在大学就有经商经验的黄蓉大胆揽下重任。

当年,武汉有一场农产品展销会,黄蓉租下个9平方米的摊位,带着宣传册和天麻出发了。

让黄蓉没有想到的是,来自山区、原生态的天麻大受欢迎,展销会的第一天,她带的天麻就被抢购一空。销路打开了,黄蓉并没有就此满足,灵光一闪又想了一招,“武汉人都爱煲汤,我就拿出5斤天麻,找到江西瓦罐汤的师傅帮我用天麻煲鸡汤,顾客买一斤天麻,我就送一罐鸡汤。”靠着这一招,天麻再次售罄,3天下来,销售额达到了10万元。

武汉之行,让乡亲们对黄蓉刮目相看。

带动十万人实现网上营销

触电经营 从“供销e家”到供销一家

手机上,打开“供销e家”APP,进入宜昌馆“十八湾土特产旗舰店”,琳琅满目的农产品信息扑面而来:土蜂蜜、黑木耳、土鸡蛋、猕猴桃、棠垭香米……可谓应有尽有。

这个平台上的宜昌馆,正是黄蓉与她的工友们目前的发展主业。

黄蓉的十八湾电商公司和供销社合作,在全市700个村、镇的“供销e家”综合服务网点开展送农资下乡和收购农产品服务,通过该网点,实现了农产品上行和农资产品下行的闭环服务,将农村电商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天堑”变“通途”,成为联结政府与农民、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与纽带。“无论是农户还是消费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购买。我们在宜昌全市700个乡镇、村均设有供销e家网点,随时可以为农户提供农产品收购服务。”黄蓉说。

“扶贫女侠”黄蓉,她是中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

是什么促使黄蓉走上电商扶贫之路?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大势所趋”,“农产品销售,坐等贩子上门不行,仅仅靠我们到处跑业务也不行,必须拓宽营销渠道。电商,就是最好的平台。”

2015年,黄蓉牵头成立十八湾电子商务公司,“我们公司的定位就是电商扶贫,坚持走‘企业+专业合作社+产业基地+贫困村’的发展之路。”“贫困户家里有大量拐枣,你们能帮忙找销路吗?”2015年12月,夷陵区雾渡河、黄花、樟村坪等西北山区乡镇的网格员,通过十八湾电商公司的“小农人”微商平台发来求助消息,称山里贫困户家中的拐枣滞销,期待电商公司施援手。

黄蓉得知这个信息后,立即组织团队将拐枣上架到公司平台,很快便有了订单,短短5天时间,就销出4吨多拐枣,为山区贫困农户增收5万多元。同样,“邓村豆腐乳”也是借助“小农人”农村电商平台打开了市场。

目前,依托“供销e家”的平台,十八湾电子商务公司的供销e家网点辐射超过10万农民。在每一个网点,农民不用出村,便可出售各种农产品。同时,也能买到所需的化肥、农药等农资产品。

现在,黄蓉已经把家乡的土特产卖到了全国2800多家大型卖场,先后在“供销e家”等10多家第三方大型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店铺,销售由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茶叶、天麻、柑橘、脐橙、香菇、木耳、蜂蜜、禽蛋等本地特色农产品及全国特色的有优势的生鲜水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创办学校 培训五千电商人才

“今年豪猪价格特别好,销路也好,我又要进种猪了。”在夷陵区东城试验区姜家湾村二组,养殖户骆光华除了在网上回复客户信息,其他的时间基本都待在猪圈里“伺候”他的“宝贝”。

这几年豪猪销量大增,骆光华坦言,“多亏了电商销售。”而他的电商知识,来源于黄蓉创办的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2012年,骆光华拿出全部积蓄,并向亲友借债盖了200平米的猪圈,干起豪猪养殖业,虽然起早贪黑,但由于缺技术、缺信息,缺渠道,销量怎么也上不去。

2017年和2018年,在村里推荐下,他连续两次参加了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微店运营,营销推广、电商平台优化等课程,给他打开了全新的一扇窗。“过去从来没有想过,网上的销路能这么好。”培训结束后,骆光华开设了自己的网店。有了新的销售方式,他如鱼得水,不仅产品不愁销路,而且价格也比过去贩子的收购价高出了20%以上。仅今年六七八三个月,豪猪就远销到恩施、重庆等地。

在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与骆光华有相似经历的人还有很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大家都能掌握电商知识,自己开网店,是最好不过了。”2015年,宜昌供销十八湾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夷飞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免费为贫困村村民、返乡农民工、三峡后扶移民、新型职业农民等培训电子商务技能。

培训内容以电子商务为主,具体包括微小店营运、管理、推广,县域农特产品电商平台运用、营销、诊断、策划、案例讲评,网站美工、店铺装修、优化等。

培训结束后,学校还会对学员回访指导,提供平台、分析行情、介绍团队等跟踪服务。4年来,该校已培训学员近5000人次,其中不少走上了电商致富路。“我们做过初步统计,通过电商培训,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500人。达到10万元以上,有200人。还有个别优秀的,年收入达到了100万元以上。”黄蓉自豪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