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經常抗命?真正抗命只有一次,大兵團作戰堅決執行命令

李雲龍經常抗命?真正抗命只有一次,大兵團作戰堅決執行命令

李雲龍到獨立團上任之後,李家坡戰鬥之前,孔捷指責李雲龍沒有搶來主攻任務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戰場抗命,多大的罪過?!擱我孔捷身上,槍斃兩回都夠了,也就是你,師長寵著,旅長疼著,什麼事兒都沒有。李雲龍反唇相譏,我覺得旅長比你懂禮數,你也不去新一團打聽打聽,整個新一團,要說罵人,只有我罵別人的份兒,誰敢跟我呲牙!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這當然沒錯。但也要分情況,要看是戰場抗命,還是在戰鬥打響之前就對上級命令提出了不同意見。如果是大兵團作戰,統一行動,當然是要絕對服從命令的。原因很簡單,大兵團作戰就像是一架相互配合的機器,每個部隊都是一個零部件,大家要步調統一、協同配合,才能完成作戰任務,你一個部隊突然要抗命,就等於這個零部件不按規定運轉了,你讓其它部隊怎麼辦?.

比如粟裕就曾多次對中央來的命令提出不同意見。中央要求粟裕北撤到山東,粟裕認為在蘇中可以打幾仗再撤,於是打了蘇中七戰七捷。中央要求粟裕率領三個縱隊渡江南下,深入敵後,牽制敵人。粟裕認真分析敵我形勢之後,又抗命,而且去城南莊斗膽直陳,說服了中央,同意了他留在江北打大仗的意見。而到了濟南戰役,許世友也想抗命,要改變原定部署,粟裕再三解釋,他也不聽,致電中央要求更改部署,中央馬上回電,這是中央命令,必須服從。

李雲龍經常抗命?真正抗命只有一次,大兵團作戰堅決執行命令

李雲龍真正意義上的戰場抗命,其實就是《亮劍》剛開始沒有按照總部計劃,按照規定的路線轉移突圍,而是選擇了和鬼子坂田聯隊正面剛,擊潰坂田聯隊之後正面突圍。但這時候新一團的任務就是從鬼子的包圍圈中安全轉移出去,保存自己的力量,不要被敵人消滅,這樣就算完成任務。正面突圍雖然造成了比較大的傷亡,但是出敵不意,也擊潰了坂田聯隊,所以李雲龍認為自己是打了勝仗,不算戰場抗命,總部其實也是承認的,只是為了防止他抗命成了習慣,才象徵性的處罰一下。這也就是李雲龍說的旅長懂禮數的意思。

那麼換個角度,如果李雲龍當時的任務是率領新一團阻擊日軍,掩護總部突圍,他直接不管總部死活,就自己突圍走了,哪怕是他擊潰了正面之敵,但卻導致了總部有重大損失,那就是孔捷說的了,罪過就太大了,不要說槍斃兩回,就是槍斃四回都不為過。孔捷之所以被撤職,就是因為獨立團當時承擔著掩護總部的責任,但卻被鬼子擊潰,差一點讓鬼子摸到總部去了。

李雲龍經常抗命?真正抗命只有一次,大兵團作戰堅決執行命令

大兵團作戰中,李雲龍的戰場紀律怎麼樣呢?當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李雲龍的部隊擅長進攻,但是到了淮海戰役中,他在趙莊阻擊楚雲飛的部隊增援黃百韜兵團,這是死守的任務,是以前並不擅長的戰鬥方式,但李雲龍一不叫苦,二不叫累,硬是在趙莊陣地上死守,頂住了楚雲飛的狂轟濫炸,為友鄰部隊圍殲黃百韜兵團爭取了時間,圓滿完成了戰鬥任務。所以,戰後有人去野司找粟裕告狀,粟裕立刻拉下臉,你那個師,拉到趙莊去試試看?

所以說,李雲龍並不是經常性的抗命,只是經常性的違反紀律,在關鍵時刻,他是從來不掉鏈子的,這才是孔捷說的“師長寵著、旅長疼著”李雲龍的原因。在上級領導眼裡,李雲龍雖然是個不怎麼聽話的孩子,但是在關鍵時刻他能靠得住,這就夠了。李家坡戰鬥,七七二團攻上去八次,被敵人趕下來八次,換上李雲龍,一次攻擊解決戰鬥。趙莊戰鬥,部隊的老底子都打得傷亡超過三分之二了,他還是在陣地上硬頂著,不叫苦不叫累,沒有掉鏈子。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