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北京城哪兒最繁華?

元代北京城哪兒最繁華?

鼓樓西大街是北京少有的一條斜街

如果穿越回元代,北京城裡那條街人氣最旺?這句話應該可以理解成這樣——元代大都城(北京)的“西單”“王府井”在哪?

答案:鼓樓西大街。位置環境俱佳的鼓樓西大街當年是以下這番景象——

當年的鼓樓西大街,依什剎海水系,沿街酒樓、歌臺、茶肆林立,米市、面市、皮毛市、緞子市連綿不斷,京城各色人等紛至沓來,摩肩接踵,車輛熙來攘往。

據史料記載,鼓樓西大街是修建元大都時,根據什剎海的位置而規劃出來的為數不多的一條斜街。幸運的是,幾百年來,鼓樓西大街的走向、寬度基本沒變。

元初劉秉忠在規劃元大都時,所有的街道都設計得橫平豎直,如棋盤般規整。但在什剎海畔他卻遇到了難題。什剎海碧波盪漾,從西北向東南斜臥在元大都的北部。在這片水域的北岸是沿著水的走勢,開闢一條斜街,還是不顧水的走勢,硬生生地開闢出一條直街?

劉秉忠在統觀全局後在這裡做了變通,在什剎海北岸畫下了一筆斜線,順著水域的走勢,依著漕運碼頭建了一條斜街。

有水的地方,自然差不了。

斜街建成後逐漸成為元大都最繁華的街市,與鼓樓前後的市場連成一片。據史載,當年斜街兩旁建有眾多寺廟:萬壽彌陀寺、佑聖寺、瑞應寺、廣仁寺、壽明寺、真武廟、果子觀……七百多年過去了,這條斜街現在稱為鼓樓西大街。街的西北頭連著德勝門內大街,東南端連著鼓樓,雖然什剎海水面變小了,鼓樓西大街不再臨水,但這條街依然隨著湖岸的走勢,從西北斜向東南,走向始終未變。

而鼓樓西大街繁榮的真正原因還得拜大運河所賜——漕運,1293年由郭守敬設計並主持施工,成功修築了通惠河。通惠河開通,積水潭成為京杭運河北端的大碼頭。因此從元代起,三海地區岸邊逐漸成為交通要津和繁華的商業區。當時的積水潭,湖內是商船蔽水,岸上是車水馬龍,酒肆茶棚、商賈戲班雲集,熱鬧非凡。

事實上,在鼓樓一帶,有不少元大都的舊街。離鼓樓西大街不遠處的舊鼓樓大街,同樣也是元代街道的遺存。很多人會問,現在的舊鼓樓大街上為何沒有鼓樓?

如今鼓樓的位置在舊鼓樓大街南口東側百餘米。其實在元代,鼓樓恰在這條街的南口。元代的鼓樓稱“齊政樓”,形制與如今的鼓樓相似,後塌毀。明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後,將鼓樓建在了元代鼓樓的東側。

舊鼓樓大街雖在元代已成街,但街名始見於清乾隆《京城全圖》,當時稱藥王廟,因在這條街的北端路西有一座藥王廟而得名。清末分為兩段,以大石橋衚衕東口為界,北段稱北藥王廟,南段因曾有元代鼓樓,而相對於明代鼓樓已是舊鼓樓,因而稱舊鼓樓大街。1965年南北兩段合併,統稱舊鼓樓大街。

大街的北端原為明清時的內城北城牆。1950年11月,為解決北京城內外交通,將街北端城牆拆除開闢為豁口,同時拆除了藥王廟,舊鼓樓大街成為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

監製:吳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