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鏡頭解碼西善橋街道“理想教育小鎮”

以社會治理視野謀劃大教育 以教育視角破題社會治理

三個鏡頭解碼“理想教育小鎮”

去年9月,南京市雨花臺區西善橋街道開全國之先河,以一街為域,響亮提出要打造“理想教育小鎮”,引發社會各界極大關注。

時隔一年,“理想教育小鎮”的“理想”實現了麼?

全國20多名教育大家走進“向善家長學校”,近萬名家長聽課受益;初見知旅共同體等一批教育機構入駐,岱山片區處處墨香;岱山實小亮相央視,西善橋小學走上“一帶一路”……過去一年,西善橋的“教育答卷”格外鮮亮。

另一張社會治理答卷更為閃亮:學校、家庭、社會三方聯動,不文明現象悄然改變;岱山保障房撕去“髒亂差”標籤,成為省市現場會觀摩和外地考察團學習的“樣板”;社區活動常年不斷,居民漸由“陌生人”成“一家人”。

“以社會治理視野謀劃大教育,以教育高質量發展成果反哺社會治理。”西善橋街道黨工委書記徐立認為,作為南京規模最大的岱山保障房片區所在地,西善橋社會治理之難,關鍵在人,根子是教育。打造“理想教育小鎮”,就是要通過“理想教育”實現“理想治理”,朝著把孩子培養好、把家庭建設好、把社會治理好的“三好”目標,走出一條以覆蓋全域全週期全人群的“大教育”促進社會治理大提升的新路徑。

記者近日進社區看變化,問師生訪專家,用真實“鏡頭”解碼全國首家“理想教育小鎮”。

同上“一堂課”改變“三代人”

【新聞鏡頭】 5月12日,一場隆重的“優秀家長”頒獎會在雨花外國語小學西善花苑分校舉行。47位家長因連續三週完成“家長成長教育記錄本”,通過“向善家長學校”專家組的考核,獲評“優秀家長”。一位家長坦言,以前自己說話不太注意“小節”,怪不得孩子那麼小也常冒出不文明用語。為此,他在記錄本鄭重寫下:“家長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家長的影子。”

【創新實踐】 西善橋街道轄區10萬多常住人口,住在保障房的就有7萬人。大量拆遷安置居民來自全市各地,普遍經濟實力偏弱,文化層次不高,文明意識淡薄。家長見老師“打著赤膊、叼著香菸”現象一度十分常見。2017年開始,街道聯合轄區中小學、幼兒園創辦“向善家長學校”,把教育對象“鎖定”孩子家長,利用教育反哺功能來改變“上一代”的言行習慣,甚至影響爺爺奶奶輩“與孩子共同成長”。

借力理想教育小鎮建設,“向善家長學校”再上臺階。去年以來,孫雲曉、張聖華、文嵐等20多位全國知名教育專家走進岱山,開講百餘場,3萬人次學生家長坐進講堂,感受“春風化雨”的力量。“向善家長學校”成功入選南京市第二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創新案例十佳創新案例,並在2018中國家庭教育學術年會上向全國分享“南京經驗”。

【專家視角】 中國教育報副總編輯張聖華:同上“一堂課”改變“三代人”。“向善家長學校”通過聯動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打通了“家”和“校”的隔牆,實現家、校、政、社全要素髮力,促進人的現代化,進而提升區域整體文明水平,破解社會治理難題。“小鎮”雖小,做的卻是“大教育”!

兩歲的公園比一歲時“新”

【新聞鏡頭】 整潔的慢行步道,草坪沒人踐踏,廣場無一紙屑……上週末,寧蕪公路北側的建寧一村遊園裡,居民三五成群,歡快的兒童在沙坑邊玩耍。如不細看座椅邊角已被磨圓,還以為這裡是剛剛建成的公園。這裡本是髒亂差的棚戶區,2017年經整體拆遷改造修建而成。一開始社區派了不少城管員、網格員來管理,但環境設施仍時有損壞。現在,每一位居民都是“管理員”,像愛護自己的家一樣維護公園環境,已然“管無可管”。每天在這裡散步的趙禮冰老人感嘆:“西善橋變了,到哪都乾乾淨淨。”

【創新實踐】 以教育之匙打開社會治理之鎖,“理想教育小鎮”就像一塊“試驗田”,短短一年就進入了“豐收期”。小鎮佈置了一項“課外題”: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社會文明實踐活動,比如勸阻闖紅燈、環保小衛士等,共吸引萬餘人次參與。一年來,逾千家庭加入社區文體隊伍,400多家長主動擔當社區管理網格員。面向中老年人開辦的“西善開放大學”,不僅能對“40、50”人員進行文化素質和就業技能培訓、推薦就業,還培養出體操、模特等群眾文體隊伍120支,全域全年齡段各類人群都“有所學、有所成”。西善橋基於“大教育”理念的《助力社區治理,區域“三育”實踐的創新性研究》,被列入南京市社會教育“十三五”重點課題。

【專家視角】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田玉教授:通過良好的社會秩序建設,讓“好教育”與“好環境”相互提升,“富腦袋”與“富口袋”互為促進,在決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今天意義重大。發揮教育的“乘數效應”,1.5萬個中小學生就可以影響10多萬岱山人未來發展能力。“理想教育小鎮”是西善橋人的理想小鎮,更是教育人的理想小鎮。

一座圖書館“趕走”棋牌室

【新聞鏡頭】 美輪美奐的《富春山居圖》長卷、色彩斑斕的東西方油畫……國慶期間,由中國蘇繡世界非遺傳承人朱壽珍女士帶來的45幅精品刺繡在岱山“網紅書店”——初見知旅共同體展出,岱山一下子成了“打卡地”。保障房裡辦藝術展已不是首次,平時這裡的書展、美術展、公共文化講座等活動應接不暇。每個週末都來這裡看書的軟件工程師房雲飛說:“家門口多了一座免費圖書館、美術館、展覽館。”

【創新實踐】 初見知旅共同體是西善橋引進打造的首個旗艦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為集聚教育及關聯產業資源,一年來,街道先後引進書人教育培訓基地、斑馬書院等中高端教育機構;岱山商業中心“兩岸親子文創街區”加緊建設,將吸引海峽兩岸知名親子育兒和培訓品牌機構入駐;搶抓梅鋼轉型機遇,街道正與寶地南京共同規劃建設“南京9424電影工園”,利用梅山礦業資源,打造文化、旅遊、影視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集群……直面教育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小鎮”已給岱山居民帶來一連串驚喜。如今的岱山處處書香,以前遍佈社區街頭的棋牌室大幅度減少。

在南京市教育局、雨花臺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西善橋街道目前已制定並完善“小鎮建設行動綱要”,組建了專門的“推進辦”,從家長學校、街道開放大學、全民閱讀、志願服務、教學質量提升、關聯產業發展等方面細化考核指標和工作進度。“理想教育小鎮”建設將進一步提檔升級。

【專家視角】 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理想教育小鎮”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破題保障房片區治理難題,是區域社會治理的重要制度創新。“理想”從來沒有止境,“小鎮”要在政府規劃指導下,全面系統促進家庭、學校、社會合作育人,把陌生人社會變成熟人社會、親人社會。探索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