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靈隱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西北的飛來峰前,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公元326年),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印度僧人慧理來到杭州,看到這裡山峰奇秀,認為是“仙靈所隱”,所以就在這裡建寺,取名“靈隱”。清康熙南巡時,賜名靈隱寺為“雲林禪寺” 。

靈隱寺全盛時期,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二殿堂,僧徒達三千餘眾。靈隱寺建築中軸線上依次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

寒山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寒山寺位於蘇州城西的楓橋鎮,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傳唐代僧人寒山曾在該寺居住,故改名為“寒山寺”。

寒山寺的鐘聲不但有悠久的文化歷史內涵,還有奇妙的功能,這功能用12個字可以概括:“聞鐘聲,煩惱清,智慧長,菩提生。”菩提,在梵文(即印度古代文字)中意為“覺悟”“大徹大悟”。所以旅遊者都要親自聆聽寒山寺的鐘聲。

自從唐代詩人張繼題了《楓橋夜泊》一詩後,寒山寺便聞名了。寒山寺中的主要景點有大雄寶殿、藏經樓、鐘樓、碑文《楓橋夜泊》、楓江第一樓。

少林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少林寺是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敕建的,因為坐落在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 

少林寺是漢傳佛教的禪宗祖庭,號稱“天下第一名剎”,在隋唐時期就以武術出名,在宋代已自成體系,風格獨絕,史稱“少林派”。在歷代少林武僧的潛心研創和不斷髮展下,少林功夫名揚天下,有 “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說。

白馬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位於河南洛陽東郊的白馬寺,是佛教傳入我國後官辦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稱為“釋源”“祖庭”,號稱“中國第一古剎”。

白馬寺的營建與我國佛教史上著名的“永平求法”緊密相連。白馬寺內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盧閣、齊雲塔等。

龍華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龍華寺位於上海市徐彙區龍華鎮,是上海地區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古剎。相傳東吳孫權於赤烏十年(247年)為孝敬母親而建龍華塔,五代吳越時期在塔周建成龍華寺,後歷經興廢。現在的龍華寺為清光緒年間重建。 

龍華即傳說中的龍華樹,樹廣四十里,因花枝如龍頭,故名。據說彌勒得道為佛時,坐於龍華樹下。一般認為,“龍華寺”的名稱即源於這個傳說。

大相國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大相國寺位於河南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是我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北齊文宣帝高洋天保六年(555年)始建,為了宣揚文宣帝的“建國”之功,初名“建國寺”。唐延和元年(712年),睿宗李旦為了銘記自己由“相王”身份即位當皇帝,將“建”改為“相”,從此,“大相國寺”寺名一直沿用。

北宋時期,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後因戰亂水患而損毀。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修。看過《水滸傳》的朋友都知道,“魯智深倒拔垂楊柳”的故事就是在這裡發生的。

大悲禪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大悲禪院位於天津市河北區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模最大的一座佛寺。

清朝順治時期的高僧世高,始建大悲草堂。據說世高和尚開始在草堂中供奉觀世音菩薩,因為觀世音菩薩號大悲菩薩,所以草堂以“大悲”為名。大悲禪院正殿後還建有大悲殿,其中供奉著泥塑貼金二十四臂觀世音菩薩坐像。

大昭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大昭寺位於拉薩老城區中心,是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初名“惹剎”,始建於公元7世紀吐蕃王朝的鼎盛時期,由藏王松贊干布主持建造。後來該寺改名為“大昭寺”。昭,在藏語中釋作“佛”,“大昭”指釋迦牟尼佛,“大昭寺”意思是釋迦牟尼像的佛堂。

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世時反對偶像崇拜,不立寺供像。到了晚年,釋迦牟尼只同意以自己三個不同年齡時的模樣塑像,並親自為塑像繪圖並開光加持。三尊佛像中,以12歲時釋迦牟尼身為皇子的鎏金銅像最為精美與尊貴。

大明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大明寺位於江蘇揚州西北郊,初建於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間(457—464年),故稱“大明寺”。唐天寶元年(742年),大明寺高僧鑑真大師應日本僧人邀請,為弘揚佛法,籌劃東渡日本,其後歷經十年艱險,終在唐天寶十二年(753年)東渡成功,為中日友誼開闢了新的篇章。

隋朝仁壽元年(601年),皇帝楊堅為慶賀其生日,下詔於全國建塔30座,以供養佛骨,大明寺建“棲靈塔”,塔高九層,宏偉壯觀,被譽為“中國之尤峻特者”,唐代著名大詩人李白、高適、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登臨賦詩、傳為佳話。

大慈恩寺


盤點古代十大名寺的由來,漲知識


大慈恩寺位於陝西西安市南郊,是唐朝長安城最宏麗的佛寺,也是中國佛教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的祖庭。該寺是太子李治為了追念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報答慈母恩德而建造的,故名“大慈恩寺”。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歷經磨難取經歸來的高僧玄奘法師,為供養從印度請回的經像、舍利,而在大慈恩寺修建大雁塔並在此翻譯佛經十餘年,是當時長安著名的譯經場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