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遠程學習的研討班上,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有這些心得體會

10月24日至25日,十三屆全國政協連任委員學習研討班舉行。研討班首次採用遠程學習形式,在全國政協機關設主會場,31個省區市政協設分會場。部分在滬全國政協委員參加在上海市政協分會場的學習研討,並分別圍繞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和更好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兩個主題分組討論。

委員們表示,學習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要深刻把握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使命,強化責任擔當,增強履職本領,在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中發揮好主體作用,切實把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落到實處。

吳志明委員提出,貫徹落實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要著力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可加大“人民政協進黨校、進社會主義學院、進行政學院”工作力度,增進社會各界對人民政協工作的瞭解。

不少委員認為,政協協商議題的產生應有科學性,要圍繞人民群眾普遍關心,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調研要深入、專業性要強,引導相關群體合理表達訴求,通過群策群力,及時分析問題、精準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言,助推形成共識和解決問題。張恩迪委員希望大力促進委員協商建言成果的採納、落實和反饋,並不斷豐富協商形式。周鋒委員同時提出,要做好政協履職工作的宣傳報道,尤其是平時的履職宣傳,進一步擴大政協的影響力,廣泛凝聚共識。

王明彈、沃偉東、印傑、丁金宏、章義和等委員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營造寬鬆和諧的協商環境、培育協商文化。委員們認為,要把握一致性和多樣性的有機統一,從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提升協商各方的參與度。

圍繞更好發揮人民政協專門協商機構作用,不少委員認為,要圍繞重大問題,切實加強政黨協商,並就此作出制度化安排;加強界別協商,在深度、廣度、效能上下功夫。

趙雯委員認為,人民政協作為專門協商機構,要搭建更多平臺,幫助政協委員增強履職本領,更好發揮委員主體作用。

切實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是不少委員所關注的。委員們認為,要完善調研方法,通過深入基層明察暗訪,瞭解真實情況,聽取真實意見,推動協商議政提質增效,力戒形式主義“走過場”。

周漢民委員認為,應切實加強和改進調查研究工作,要在制度上為委員深入相關單位和部門開展調研提供必要保障。專門協商機構要在組織好協商方面做足工作,把相關議題議實、議深、議透,其中“上海市政協全會期間,按照界別組織專題會議,圍繞地方重要議題進行協商的做法值得推廣”。

錢鋒、徐曉鴻等委員建議改進調研組織形式,多組織分片區調研,如組織長三角地區的全國政協委員參與長三角一體化建設相關調研等。

不少委員認為,把既往工作中所積累的好的經驗加以制度化,有助於新時代做好政協工作。張喆人、謝衛等委員認為,全國政協修訂了提案工作條例,對提案工作如何把握數量與質量的問題做出了指引,明確提出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提交高質量提案的要求,這一制度規定很好。提案工作提質增效,要突出提高提案質量、辦理質量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而推動提案內容和辦理答覆的公開,加強集體提案,包括黨派和界別提案工作,都有利於提高提案質量,這對政協相關專委會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圍繞強化委員責任擔當議題,委員們表示,要堅持為國履職、為民盡責的情懷,把事業放在心上,把責任扛在肩上,認真履行委員職責。

王志雄委員認為,要通過認真學習,全面準確把握、深刻領會、切實貫徹中央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高思想水平和認識能力,全面增強履職本領。

高峰、常兆華、陳賽娟、闞保平、何力、馬國湘等委員表示,要在認真學習、雙向發力、履職盡責上下功夫,“知國情”“接地氣”,希望有更多機會促進政協委員和政府職能部門加強溝通,更好知情明政。

陳義漢、徐葵君、藍閩波、王美華、魏松等委員表示,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提高“精準發聲”質量。高融昆委員建議,建立委員考核機制,引導委員聚焦重點難點問題,激發履職熱情、促進履職效能。

25日下午舉行的學習研討班集體座談交流暨結業式上,在滬全國政協委員胡衛在上海市政協分會場作交流發言。他說,作為政協委員,要時刻對照“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嚴格要求自己,著重“修煉”幾項基本功:提高關聯思維能力,不僅立足本職專業,而且能放眼國家發展大局,聚焦重大問題,進行關聯性分析;提高換位思考能力,通過知情明政瞭解黨委政府決策和實施的過程、程序,把握其中關鍵點,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提高調查研究能力,深入實際掌握第一手材料,用案例、數字說話;提高溝通表達能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據,言之有理,並把握好“度”,態度誠懇、意見明確、道理清楚、辦法管用。

(政協頭條記者集體採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