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李善長回鄉養老,不關乎朝堂之事,為何會被朱元璋下令滅族?

這城市那麼空氵


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李擅長是朱元璋最重要的大臣,可以說是從朱元璋年輕時代(26歲)就開始跟著朱元璋,一路幫他打下天下最終做了宰相的人物,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在閒賦在家後仍然沒有逃過朱元璋的屠刀,全家被殺,也難免讓人感到唏噓了。

下面先從李擅長的生平說起。

李擅長生平

李擅長在1354年就認識了朱元璋,那年朱元璋26歲,李擅長40歲,當時朱元璋剛創立了自己的創業團隊,可以說武將有餘而文臣不足,武將來說當時就有徐達、常遇春,能幹的文臣,李擅長還是第一個。

朱元璋曾經問過李擅長,要怎樣才能平定天下?李擅長說,效法劉邦,禮賢下士,善於用人,收攏民心,勵精圖治。聽李擅長這麼一說,朱元璋很高興,覺得是找對了人。

之後李擅長就一直為朱元璋的事業奔波勞累,負責內政治理、收攏人才等工作,做的非常出色,朱元璋評價李擅長就是他的蕭何。

在朱元璋建立政權之後,李擅長又推薦了劉伯溫、宋濂等頂級人才,他們都為大明江山的創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朱元璋把李擅長評為開國文臣第一。

牽連胡惟庸案而死

胡惟庸,是李擅長之後的明朝宰相,由於非常精明能幹且強勢,在朝中勢力逐漸做大,朱元璋就有被其架空的形勢。後來朱元璋也找了人來制約胡惟庸,如汪廣洋,但是無濟於事,汪廣洋總是充當好人,不願意得罪胡惟庸。

朱元璋是個權力慾極強的人,他不能忍受大權旁落的情況,於是就編造了胡惟庸案件,前後殺了3萬多人。

不幸的是,李擅長牽涉到了胡惟庸案,因為胡惟庸本身就是李擅長推薦的。朱元璋念他是“有功”之臣,在胡惟庸案剛爆發了幾年裡一直沒有動李擅長。

但是到了公園1390年的時候,距離胡惟庸案件已經過去了10年之久,李擅長還是被人舉報了,朱元璋沒有放過他,把他全家70多人滿門抄斬。

李擅長死因

李擅長其實沒錯,錯就錯在皇權問題。

實際上,我國是在朱元璋時代開始廢除了宰相,相權被替代。剛開始的時候朱元璋保留相權,因為畢竟是一種體制的傳承。後來他看到相權太大,威脅到了皇權,於是殺了胡惟庸。但是殺了胡惟庸之後沒人幹活,怎麼辦呢?朱元璋精力極其旺盛,於是啥事情都親自操刀幹,在這個過程中他充分體會到了權力給他帶來的快感。

對於朱元璋這樣的人來說,要麼不做,要做就會幹到底,於是與相權相關的人員基本都沒有逃出被殺的厄運,包括了之前他重用的許多文臣,如宋濂、劉伯溫等。尤其是宋濂,他也是太子朱標的老師,也因為牽扯到了胡惟庸案,朱元璋要殺了宋濂,在太子朱標“殺了我老師我就去死”,以及馬皇后的極力勸說下,才勉強改宋濂的死刑為流放,但年屆70多的宋濂那又受得了流放呢?在路上就去世了。

至於劉伯溫,哪怕是告老還鄉之後閉門不出,不與任何人來往也沒有逃出被殺的厄運。

所以李擅長被殺也就不足為奇了。

只是結局太悽慘,一個從朱元璋剛起家的時候就跟隨他的人,一個畢生為大明王朝貢獻了一生的人,就是這樣的結局,也難免讓人感到唏噓。

朱元璋的出身

其實我們看歷史往往可以發現,如果開國的皇帝出身比較低賤,當上皇帝之後往往會大殺功臣,劉邦是如此,朱元璋也是如此。而貴族出身的李唐王朝在這方面來說卻做得比較好,開國功臣基本都能善終。唐太宗李世民的時代,凌煙閣24功臣中,也就只有侯君集是因為確實謀反而被殺,其他人都得到了善終。

從心理上來說,出身的低下也就導致了自卑把,而那些開國的功臣多是人中之傑,或是出身高貴,或是名滿天下,或是能力出眾,總有那些開國皇帝所不及的。這種自卑的人一旦擁有了絕對的權力之後,也往往會通過殘酷的殺戮來掩蓋自己的這種自卑,顯得自己的強大。

而且我們注意看歷史也會發現劉邦和朱元璋都採用了分封制,即分封自己的親族為地方上的藩王,擁有軍隊這樣實實在在的實權。這種分封最終都造成了後來的削藩戰爭,但也反應出了他們的一種普遍心理——認為還是自家人可靠。這也是典型的小農意識,同時也認為自己發達了,親戚也要跟著一起沾光的心理也是存在。

功高震主的怪圈

當然,殺功臣這種事情也往往不只是在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國的時候發生,往往在王朝的其他階段也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功高震主,就是當臣子的功勞實在太大,最後皇帝能給的都給了之後,實在沒有能給的了,就乾脆“賜死”了。原因就在於那樣的臣子對於皇權來說是直接的威脅,臣子威望太高,皇帝往哪擺呢?

其實所有的邏輯上的死結都在於,皇權,即國家的最高權力只能是世襲的皇權。而功勞巨大的臣子,對於國家和民族來說又是一個寶貴的財富,可以對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的貢獻。如南宋的岳飛,就是因為威脅到了皇權而被殺,如果岳飛能夠一直領兵,那麼南宋也不至於會有後來崖山的命運。

能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也就只有消除皇權,變為一個共和制或者民主制的國家,即國家最高領導人可以是輪流做,除此之外,如果只考慮皇權的話,就是一個沒有解的問題了。


老威觀史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76歲的李善長與妻女弟侄七十餘口,一起被冤斬,儘管他手執丹書鐵券(老朱的免死金牌,此鐵卷的最終解釋權歸老朱所有),仍難免死罪。朱元璋只免了他女兒女婿,也即公主和附馬(李祺)。

老臣李善長回鄉養老,不關乎朝堂之事,為何會被朱元璋下令滅族?

在驅逐蒙元建立明朝後,朱元璋廢除了幾千年來丞相制度,將權力盡數掌握在自己手中。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他想辦法除掉不少對自己有威脅的功臣。

李善長(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安徽定遠縣)人。他少時愛讀書有智謀,後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出生入死,功勞頗多,比肩漢代丞相蕭何。

在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辭官回鄉,朱元璋親賜封地,賜臨濠地若干頃。並在之後提拔他的弟弟李存義和其侄子李紳為官,還將自己的大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李琪,拜為駙馬都尉。李家成為僅次於皇族的第二大貴族,朝野上下人人羨慕,李善長越發恃寵而驕。

朱元璋最後下令誅族李善長雖有各種原因,但主要還是以下幾點:

1.在外大肆受賄並和逆臣胡惟庸有直接聯繫

以李善長為核心的準西集團勢力越來越大,他收老鄉胡惟庸300兩黃金,讓胡惟庸成了這個集團的知名人物,他們合夥排擠非淮西籍大臣,妒賢嫉能害死山西陽曲人楊憲。

參議李飲冰、楊希聖,稍侵其權,即按其罪奏黜之;李善長的親信中書都事李彬貪汙犯法,劉基鐵面無私,按法處死李善長的親信李彬,招致李善長報復,他“惡人先告狀”,致劉伯溫被迫辭職告老還鄉。

2.對皇帝朱元璋大不敬

朱元璋很早就李善長不滿。李善長目無君主,不守禮節,沒人情味。臨安公主嫁後一個月,朱元璋重病,有十幾天都沒法視朝。李善長冷漠不去問候,他的兒子李祺也沒有去問候朱元璋,也不向朱元璋謝罪。《明史》記載,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疏言:

“善長狎寵自恣,陛下病不視朝幾及旬,不問候。駙馬都尉祺六日不朝,宣至殿前,又不引罪,大不敬。”

於是坐削李善長歲祿一千八百石,幾及其半。

後世很多學者分析,李善長真正被朱元璋忌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雖然退休在家,但是他在朝堂中的影響力還在,這一影響力甚至威脅到了朱元璋的地位。李善長雖然是大明王朝的功臣,但是在他的存在威脅到明朝統治的時候,朱元璋也能下狠手將他除去。


風吟者


我是向日葵我來回答,

李善長是在感覺到朱元璋在猜疑他,以後才回鄉養老的,他前面一直居“廟堂之高”,在京城裡過這奢華的日子,和朱元璋提出的勤儉做官的政策形成了鮮明對比。這時候朱元璋心裡已經開始對李善長不舒服了,後面出現的胡惟庸等案子,讓朱元璋對李善長厭惡到了極點。

朱元璋殺李善長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李善長的生活作風不好,明廷初定,李善長就過這富貴的日子,縱容家裡人,嬌貴淫遺,這些所作所為和朱元璋擬定的明朝政策背道而馳,早有錦衣衛密報朱元璋,朱元璋表面隱忍不作聲。

其次,“胡惟庸案”案,胡惟庸是李善長的門生,是他推薦給朱元璋的,他明明之道胡惟庸的為人處事,還把一顆“定時炸彈”放到明廷政府裡,還身居要職,直到胡惟庸結黨營私,繞過朱元璋私設“小朝廷”,使得朱元璋憤怒不已。胡惟庸下獄,滿門抄斬,光這個案子結案大大小小殺了幾萬人,此時的李善長裝傻充愣,把自己置身於事外。此時,朱元璋已有殺心。

殺心一起,結果可想而知,又在此時,李善長家裡的傭人來報, 胡惟庸謀反的事,李善長早都知曉,但他並沒有稟告朱元璋,李善長這種行為是典型的牆頭草,

,心懷不端,大逆不道,所以,李善長下獄,難以善忠。

最後,這件事由朱元璋的性格和經歷決定,朱元璋少年時期,喪母喪父,四處流浪為家,做過和尚,乞丐,人情冷暖,背信棄義的這些事情他是見了一件又一件,所以他至此後就沒相信過任何人,對誰都是提防,建立錦衣衛這個機構,也是這個初衷。

朱元璋在政的時期,朱元璋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個君強臣弱的中央集權政府,開國功臣基本誅殺殆盡,李善長,想獨善起身,基本不可能,沒有這個事,朱元璋還是會借其它的事情來除掉李善長,給子孫鋪路。

所以綜合以上原因,李善長必死,滅李善長的族,也只是朱元璋發洩私恨的政治手段。

向日葵點評:李善長了解朱元璋的為人,卻不能全身而退,不是有政治大智慧的人,一步走錯,身敗名裂!


向日葵愛歷史


朱元璋作為和劉邦齊名的一代梟雄,一直以來一直會把他們兩個做比較,不僅僅是兩位皇帝,他們手下的文臣武將也經常被拿來做比較。就如劉伯溫之於張良,李善長之於蕭何,但是,相比於蕭何,李善長的結局顯得差很多。

那麼作為朱元璋手下頭號文臣,為何李善長的結局卻是不得善終呢?各位,請聽我慢慢道來。



一.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朱元璋雖然是個梟雄,但他的起點也是農民,作為農民,鄉土氣息自然很濃。所以,對同鄉夥伴非常倚重。徐達,湯和等人都是光屁股一起長大的,而作為謀臣的李善長,雖然只是個教書先生卻富有韜略,再加上是朱元璋的老鄉,在朱元璋還在郭子興手下時就投奔過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從此,李善長就成為朱元璋的股肱之臣,在後方為朱元璋籌措兵馬錢糧。

不過,老朱對李善長也確實不錯,開國之後讓他做了文官之首,封公拜相,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李善長的兒子,賜給李善長免死金牌,可以說恩寵到了極點。可以說,李善長的好日子就此來了,可不過十年,這個頭號忠臣加兒女親家就被朱元璋送上了斷頭臺。



二.當了高官不管事

功成名就以後,李善長就開始變了,倒不是變壞了,而是變得不管事了。李善長在南京城修起了深宅大院,娶起了三妻四妾,原本,做這些事情無可厚非,畢竟你是頭號功臣嘛,現在天下太平了你享享福也無可厚非,可惜的是李善長碰到的是中國歷史上對官吏最嚴格的朱元璋,老朱這樣的老闆最看不慣手底下人驕奢淫逸,欺負百姓,久而久之,朱元璋就開始嫌棄李善長。



三.成也老鄉,敗也老鄉

既然李善長不管事,老朱總得找其他人幫他管理中書省,可是,老朱手底下其他文官的一把手卻有點問題,老朱先找了老鄉汪廣洋,結果這位老兄每天上班就幹一件事——睡覺。為啥會睡覺呢?因為這老哥頭天晚上喝大了,睡一天,晚上醒了接著喝,氣的老朱直接罵娘。

沒辦法,老朱找了李善長,您不幹活,您給咱推薦一個唄。李善長推薦了老鄉胡惟庸,這胡惟庸可不是汪廣洋和李善長,後面兩位是不愛幹事,胡惟庸是太愛幹事。

結果,胡惟庸越來越過分,老朱的那些老鄉們被胡惟庸籠絡的七七八八,既然都是老鄉,那怎麼能忘了老長官呢?胡惟庸找自己的同黨,同時是李善長的親弟弟李善信把胡惟庸一黨的計劃全盤托出。李善長終於看到了胡惟庸的狼子野心,可是,李善長面對這種情況,他既沒有選擇加入胡惟庸,也沒有向老闆朱元璋舉報。

可是,你不舉報,不代表老朱不知道,要知道,老朱的錦衣衛可謂是歷史最強特務組織,很快,老朱就知道了這件事,先發制人的老朱把胡惟庸一黨一網打盡。李善長原本認為自己沒有參與,應該沒什麼事,可對於老朱來說,你不舉報就是大罪,一個字——殺!

年邁的李善長在刑場上老淚縱橫,看著朱元璋御賜的免死金牌,心痛的喊道:“免死免死!有罪有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就這樣,大明開國的頭號功臣就這樣走完自己的一生。

在我看來,李善長就像是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的高育良,自以為沒有犯錯,可面對祁同偉(胡惟庸)早已被拉在了一條船上,所以,留給李善長的只有和高育良同樣的結局!


相城歷史小學生


朱元璋下令滿門抄斬李善長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李善長有著極大的權利還有極高的地位,他在掌管中書省時結黨營私,濫用職權為所欲為,在退隱以後還無視朝廷的規矩,並還擾亂司法和軍務,從而導致朱元璋容不下他。

第二、李善長在受寵期間有些膨脹了,導致汪廣洋和陳寧的嫉妒,從而在朱元璋耳邊吹風說他的不好,本來朱元璋就對李善長的驕縱有所厭惡了,所以正好趁這個胡惟庸案把他連根拔起。

有時候命運就是充滿了變數,沒有人知道當初李善長寧可得罪郭子興也要和朱元璋待在一條船上的原因。當然從後期來看李善長他賭贏了。佊時佊刻,朱元璋登基後,李善長被封為了大明韓國公,賜免死丹券,公侯之中,功列首位,地位顯赫,無以復加。

但是胡惟庸案爆發後,很多人受到了牽連,李善長的兄弟李存義和侄子李佑也牽連其中。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沒有處置李存義父子。但李善長並沒有表示對朱元璋的感激,所以讓朱元璋很生氣。最後李善長知情不報。胡惟庸在陰謀造反前曾數次拉攏李善長,他雖然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檢舉。後來藍玉在捕魚兒海俘虜了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李善長也匿而不報。這些都是欺君之罪,他太不把朱元璋放在眼裡了。

最後,李善長雖然不在朝廷,但是李善長在朝廷還有盤根錯節的關係,極大的威脅著皇權,所以李家這棵大樹必須要連根拔起的。


鄭火炎焱燚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

個人認為回家養老的李善長被朱元璋下令滅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晚年的朱元璋自感時日不多,朱元璋屢興大案,其根本目的是為了為後世之君掃清障礙。

2、李善長是胡惟庸的恩師和伯樂,胡惟庸倒臺自然也會連累到李善長。

3、李善長是淮西勳貴們的領軍人物,朱元璋依靠淮西班底打下大明江山。奪得天下之後的淮西將領們驕奢淫逸,壞法害民,朱元璋活著時,還鎮得住他們,朱元璋一旦去世,後世之君很難鎮住他們。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將淮西一派一網打盡,為後世之君掃清障礙!


歷史的味道2019


朱元璋大規模誅殺功臣始於洪武13年的“胡惟庸案”,而上述8人中的常遇春,鄧愈還沒熬到那時候就已病逝,而曹國公李文忠又是朱的外甥,朱留他一命也屬正常,所以這三人的結局在這兒就不多說了,都是善終。

  但是當朱元璋登上帝位,以李善長為首的文官集團漸漸形成,這樣一個勢力龐大的政治集團,自然也就成了朱元璋最大的眼中釘、肉中刺。雖然後來李善長退休了,但是他的集團還在,胡惟庸就是就是代言人,他殺李善長,其實就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摧毀臣子的政治結盟,使得大臣不能專權,以此來鞏固皇權。因此我們說作為帝王,朱元璋此舉是沒有錯的,可是這種做法卻是人們不能接受的。


諸葛有財


殺李善長是朱元璋給子孫後代清楚障礙!!!因為別的一起打天下的基本上都處置了!為什麼最後殺李善長因為他們倆是兒女親家!!!朱棣就是李善長的女婿!!!


正大光明


老朱恨李擅長明知道自己的弟弟和藍玉要造反,也不告訴老朱,對老朱不忠誠,不一心,換誰也生氣,何況老朱是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