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潘國靈是香港知名的小說作家、詩人、文化評論人,發表有《親密距離》、《失落園》、《病忘書》、《傷城記》等多部作品。

潘國靈除創作小說和詩之外,還在香港中文大學等擔任教師,教授文化研究。潘國靈的小說和詩深受西方存在主義的影響。

潘國靈自稱自己的閱讀經歷是逆向過程的,他從童年時期起,因為上的教會學校,所以他瘋狂閱讀西方的文學著作,對他影響最深的主要有加繆的《異鄉人》、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等。

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然而,年紀愈長,他越開始將精力放到中國的小說閱讀之中。最讓人驚訝的是,他對於魯迅的文字情有獨鍾。作為一個香港人,會對“左翼”文學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本身就非常讓人奇怪。

潘國靈認為,魯迅的文字不單是政治性的。魯迅的文字是非常力量的,其實現在香港的很多作家都非常喜歡魯迅,比如黃碧雲,很多人說她受張愛玲影響,但她自己不承認,反而承認自己受魯迅影響。大陸太注重魯迅的政治性,而在香港,人們更注意他文學性的一面。

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黃碧雲,香港作家。 生於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系畢業,亦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犯罪學碩士。生活經驗豐富,曾任香港英文虎報記者、議員助理、開過服飾店等。屢獲港臺兩地各大文學獎,文字風格強烈,極力描寫人性陰暗面,令讀者觸目驚心。

潘國靈稱讚魯迅的短篇小說很好看,舊體詩也寫得很好。潘國靈尤其喜歡魯迅的《野草》,認為魯迅的古文訓練很好。《野草》可以被稱為散文詩,體現出魯迅的意境很高,可惜的是在大陸,這種散文詩在《野草》之後並沒有繼續發展,這是非常可惜的。

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潘國靈說,他會借鑑魯迅文字的審美性和意境。他早年的小說《血色咖啡》就借鑑了魯迅的《狂人日記》,寫了一個酒店的服務生變成瘋狂的故事,只不過將背景放在了香港。

問及潘國靈對大陸文學的評價,潘國靈覺得大陸作品與香港不同。香港文學的城市型很高,而大陸的本土化很重。比如諾貝爾獎得主莫言,他就主要寫的是農村的故事,還有餘華的《兄弟》,也主要是寫“文革”時期的故事。不過,現在內地城市化非常快,卻沒有多少作家去創作有關城市的故事。

潘國靈覺得大陸的文學作品民族性很高,這是香港作家所欠缺的。

面對現在很多小說被改編成影視劇的情況,潘國靈認為這既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可以拉近作家與讀者之間的關係,可以通過影視劇讓更多的人接受,而擔憂的一點是,大家都會為改編電視劇而創作,只注重情節和戲劇化內容,從而不再注重純文學的文字。

香港作家談魯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陸無人能夠繼承

潘國靈喜歡閱讀先鋒文學,尤其鍾情於餘華和殘雪。不過,先鋒文學很難被人接受,文字很怪,情結也很荒誕,完全沒有邏輯性。有些先鋒小說,甚至連作家本人都未必知道自己寫的是什麼,要表達的意義是什麼。

潘國靈解釋,先鋒小說只是一種實驗,故事很薄弱,主要在於語言上的創新。大陸讀者之所以不大能接受,主要也是因為大陸幾十年來受寫實主義影響太深,很難一下子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