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潘国灵是香港知名的小说作家、诗人、文化评论人,发表有《亲密距离》、《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等多部作品。

潘国灵除创作小说和诗之外,还在香港中文大学等担任教师,教授文化研究。潘国灵的小说和诗深受西方存在主义的影响。

潘国灵自称自己的阅读经历是逆向过程的,他从童年时期起,因为上的教会学校,所以他疯狂阅读西方的文学著作,对他影响最深的主要有加缪的《异乡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等。

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然而,年纪愈长,他越开始将精力放到中国的小说阅读之中。最让人惊讶的是,他对于鲁迅的文字情有独钟。作为一个香港人,会对“左翼”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本身就非常让人奇怪。

潘国灵认为,鲁迅的文字不单是政治性的。鲁迅的文字是非常力量的,其实现在香港的很多作家都非常喜欢鲁迅,比如黄碧云,很多人说她受张爱玲影响,但她自己不承认,反而承认自己受鲁迅影响。大陆太注重鲁迅的政治性,而在香港,人们更注意他文学性的一面。

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黄碧云,香港作家。 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新闻系毕业,亦为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犯罪学硕士。生活经验丰富,曾任香港英文虎报记者、议员助理、开过服饰店等。屡获港台两地各大文学奖,文字风格强烈,极力描写人性阴暗面,令读者触目惊心。

潘国灵称赞鲁迅的短篇小说很好看,旧体诗也写得很好。潘国灵尤其喜欢鲁迅的《野草》,认为鲁迅的古文训练很好。《野草》可以被称为散文诗,体现出鲁迅的意境很高,可惜的是在大陆,这种散文诗在《野草》之后并没有继续发展,这是非常可惜的。

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潘国灵说,他会借鉴鲁迅文字的审美性和意境。他早年的小说《血色咖啡》就借鉴了鲁迅的《狂人日记》,写了一个酒店的服务生变成疯狂的故事,只不过将背景放在了香港。

问及潘国灵对大陆文学的评价,潘国灵觉得大陆作品与香港不同。香港文学的城市型很高,而大陆的本土化很重。比如诺贝尔奖得主莫言,他就主要写的是农村的故事,还有余华的《兄弟》,也主要是写“文革”时期的故事。不过,现在内地城市化非常快,却没有多少作家去创作有关城市的故事。

潘国灵觉得大陆的文学作品民族性很高,这是香港作家所欠缺的。

面对现在很多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的情况,潘国灵认为这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可以拉近作家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影视剧让更多的人接受,而担忧的一点是,大家都会为改编电视剧而创作,只注重情节和戏剧化内容,从而不再注重纯文学的文字。

香港作家谈鲁迅:《野草》意境很高,但大陆无人能够继承

潘国灵喜欢阅读先锋文学,尤其钟情于余华和残雪。不过,先锋文学很难被人接受,文字很怪,情结也很荒诞,完全没有逻辑性。有些先锋小说,甚至连作家本人都未必知道自己写的是什么,要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潘国灵解释,先锋小说只是一种实验,故事很薄弱,主要在于语言上的创新。大陆读者之所以不大能接受,主要也是因为大陆几十年来受写实主义影响太深,很难一下子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