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大隐隐于市的伟大公司

十年基本上是瑞▪达里奥所说的一个经济周期,而一个经济周期就会成就一个优秀的公司;十年也是一个企业差不多的战略周期,医药企业10年开发一个新药,制造企业10年建设和商业化一条新生产线;金融企业10年开发和服务成功一个新的目标市场。然而,10年又有多少企业一直平庸甚至作死或牺牲在路上,战略错误、自己玩火、环境变化、政策障碍、市场巨变、技术变革、舆情危机等等,成功的企业身后也是尸骨累累的企业坟墓。在投资界优秀是相对的,不论是在同行业的横向对比还是以时间为标尺的纵向对比,优秀总是那样稀少而主体多变。在一个企业成为优秀公司或伟大公司之前,我们都不知道投资的结果为何,或者这个曾经的优秀公司还会继续优秀吗?或者在投资市场里已经加官进爵价格不菲时,还要更优秀的表现来超越市场对它的期望。然而,如果我们选择正确,如果我们与企业共同选择了一个市场,共同选择了一个战略或者一个道路,十年如一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机遇。对于优秀公司,时间越长确定性越大。但前提条件:我们需要挑选的的十年如一的企业不应经历企业的更新换代和新陈代谢,不应担忧市场的巨变和产品的突发革新,不应担心客户需求的剧烈变化,十年如一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企业的战略选择是否已经变化或者生命周期是否面临结束。而挑战是,如何选择与我们志同道合的伟大企业?值得我们十年如一日的持有,并抵御短期的涨跌和波动,拒绝艰难时刻的抛弃和辉煌时刻的见好就收?

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优秀公司。

大隐隐于朝的央企和国企你敢碰吗?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面对错综复杂的央企和国企上市公司,你可以了解多少它们背后的故事,你又清楚多少它可能的人事与战略变动?现代企业制度据说有基本的两条:一是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二是法制。大隐的国企有多大程度可以满足这两条?大隐隐于朝的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还是公司治理。企业的发展首先必须有一个负责任的利益主体,这个主体将决定企业运营的效率。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表明了企业发展的目标获得了天赋人权的界定,当有人真正为自己的未来、为自己的梦乡、为自己行为的结果负责的时候,他的脊梁会更硬、他的头脑会更冷静和睿智、他会变得更加专注。国企上市并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因为控制企业的仍然是一股独大的国有股。上市对于国企来说带来的最大好处是信息变得更加透明了,也就是法制得到了一定的贯彻,毕竟,把人放到聚光灯下,即使考虑自己的脸面和羞耻心也会让自己变得更规矩一些。然而,规矩不能带来竞争优势,更带不来长远的思维方式,国企上市公司最大的竞争优势来自于老爸的关照,任何国企性质的上市公司,都带有一定的“家国情怀”式的家庭责任,既然有责任就要有继承和照顾,不论是资源还是政策,央企和国企上市公司都会得到明里暗里的母乳喂养。但这种喂养是有代价的,这种代价体现在错综复杂的政企关系中,纠结了各种企业、政府、个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最大优势就是它们的国家背景以及带来的关系优势,这一点,联想的柳传志曾经做出过精彩的论断,老一代的企业家很清楚这种国有企业背景带来的好处,柳传志曾经说:年轻同志不知道国家背景给企业带来的利益,不懂得利用国家背景顺势而为,借力打力,实现联想自己的目标,一些年轻一代还有抱怨。联想的年轻一代显然没有柳传志这样的老油条更会利用国家给与联想的便利。公司治理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根基,当我们看到间接治理也可以成就像格力空调、万科股份和茅台酒这样的优秀公司时,我们会想,所谓的公司治理真的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特征,企业或者上市公司也是时代羽翼下的蛋,一代企业家具备那个时代的烙印,任何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中管理层和员工的贡献,家国情怀也好,借力打力也好,顺势而为也好,格力、万科、茅台的公司治理形成了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局面,这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在国有企业这样一个出身高贵的平台上实现个人的财务和事业目标不是也很好吗?为什么要苦逼的自己另起炉灶,历经千难万苦,还可能半路牺牲而冒险开展自己的事业?

然鹅,十年如一这样的周期还是太短了,十年光景对于持股人来说时间不短,但对于企业来讲却可能是一个生死的轮回,也可能是一个辉煌事业的起点。优秀的国有企业能有几个十年如一?在公司治理欠缺的情况下,当家国情怀不在,当顺势而为势能减弱,还有多少坚持可以继续?当然,聪明如柳传志、孙飘然等利用大好时机及时进行MBO,将上市公司装入自己的腰包,也许我们可以继续对这些企业给予更高的期望,时光荏苒,激情褪去,留给未来的接班人是否还是可以创造辉煌的文化传承和治理根基。柳传志选取接班人的最重要的标准据说是听话,是对柳总发自内心的爱,因为毕竟,中科院作为最大的股东之一,谁敢说不是在现实与未来,对柳传志个人权威的威胁,在人事安排上,忠心耿耿就是首要必须的考虑因素。

再说小隐隐于野。既然是小隐,基本上企业还处在发展初期,甚至刚刚起步的公司,这种公司实际上不适合小散投资,原因很简单:风险太大!我曾经赌博式的投资一个互联网广告公司,那时候的心态就是赌一把,因为我看好互联网广告和技术的发展,相信在行业飞速发展的时候,就着可能的风口能够薅一把羊毛,事实是,我根本就不了解这个行业的情况,对公司披露的信息和报告也有很多疑问,但是,贪婪左右了自己的判断和行为,眼里、心里想的只是未来可能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长,却忘了世界上哪里有免费的午餐。当路边的李树上接满累累的果实却无人问津的时候,你必须做出合理的判断:是不是大家都知道它是酸李子还是人们主观的认为它不可以吃?显然,合理判断是:路边的李子大家随手就可以摘到,一定之前有人已经试过了。

当然,唯一的一种情况可以投资小隐隐于野的公司,就是:你很了解它!要不你是这个行业里的行家里手并且深入接触过这类公司;要不你就是这个企业的员工甚至核心人员,对这个企业的了解不仅仅是在业务层面,包括财务层面;或者你已经跟踪这个企业很久了,并实地多次考察它的技术和业务发展情况,对它的了解可以说是心中有数了。但是,即使是这三种情况,你仍然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即使是这个企业的创始人或管理者都不敢断定,这个企业就一定会走向成功。

最后说一下中隐。市场经济可以锤炼出真正的强者,历经九死一生,历经艰难曲折,历经狭缝生存,最后锤炼出中隐隐于市的伟大公司,或者具备伟大公司的潜质。伟大公司与优秀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平衡,生存与发展的协调,对事业或者家族利益的最终责任。这个责任不是短视的商人利益,不是激情退去后的简单交班,是企业文化、事业布局和更新换代的机制设计,是伟大企业百年传承的内核打造。十年如一并不能体现伟大公司的投资价值,可能需要几个十年如一,或者百年如一。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到百年如一?中隐隐于市体现了一种什么特征?搜寻具备百年企业潜质的公司就必须观察具备百年辉煌历史的企业特征。

既然“隐于市”就要具备“活于市”的能力和资本,有些公司是依靠专利或特许权达成这个目的的,比如具备特许性质的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比如茅台酒的特殊品质特征,比如烟草专卖的中烟集团等。有些公司则是自始至终都坚持了一种文化,比如松下电器、丰田汽车、沃尔玛这些公司的文化传承都是他们始终保持优秀的根本原因,松下幸之助和丰田家族的信条就是,为客户提供价格低廉的高品质产品。而沃尔玛从建立之初就将低价和便宜确定为他们最大的信条。哈佛商业评论2013年第4期封面文章《王者3法则》中,作者利用统计学对上千家公司进行了研究,从中找出了几百家长期表现突出的卓越公司。研究发现这些公司在其成功的数十年间采用的战略始终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法则:

品质优先于价格(追求产品的差异化,而不是降低价格和对手竞争)。

收入先于成本(公司的重心是增加收入额,不是削减成本)。

没有其他法则(所有必要的改变都必须遵守法则1和2)。

除了少数几个例外,卓越公司的所有重要决定,从收购、多元化、资源分配到定价都符合以上法则。只有那些真正不断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不断适应市场的企业才能做到十年如一甚至百年如一,在企业经营上表现在围绕产品或服务为中心并打通与市场和客户的链接,或者以客户或市场为中心打通与产品和服务的链接,这两种不同的模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理念,也正好对应之前哈佛的研究:品质优先于价格,收入先于成本。基于此,以医药行业为例,在国家集采中,获得更多招标优势的企业未必是最好的企业,仿制药未来的竞争形势必然更加激烈,必然受到国家政策的挤压,医保控费是大势所趋,没有明显竞争优势的药企日子会很难过。即使在原料药上占据成本的优势,能够给予的利润空间也将是有限的。而对那些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的药企则是很好的机会,高端仿制药和创新药企面临的竞争将会更有利,或者可以在一个细分市场中取得优势地位的药企将会是增长最好的企业。另一个重要的赛道就是进口替代类的医疗企业,如果产品的品质达到一定的水准,将会在这个赛道中收获短暂的优势,但需要不断的技术突破。

今年的汽车市场经历了寒冬般的市场萎缩,大部分车企都只能是负增长,有的还传出了破产传言。只有少数几家车企实现了正增长,其中就包括长城汽车,不仅收入增长,三季度的利润也出现了大幅增长。长城汽车魏建军在上半年就已经确定了长城的策略:让利润不让市场!很好的诠释了收入先于成本的理念,更何况长城的成本控制在中国车企中都是独树一帜的,而品质更是长城经过客户的口碑长期积累建立起来的。在汽车行业这个长赛道中,长城汽车的竞争优势是非常明显的,现在只是需要时间来证明未来的“中国丰田”会花落谁家!致敬丰田!

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对于投资者而言,是在朝中寻找、野中寻找还是在市中寻找,也是体现了不同投资者的风格。能够十年立于不败之地,十年验证自己的投资假设,十年如一投资于不变的市场需求,十年如一投资于不变的情怀,甚至百年如一投资于不变的文化,这需要多么强大的心理韧性。不管是那种风格,十年如一对自己风格的坚持则是真正的投资真理。巴菲特和比尔盖茨都将专注和坚持总结为自己成功的根本原因,十年如一不仅仅是企业成功的基础也是投资者验证自己成功哲学的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