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軼事

納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軼事


納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軼事


-1-


話說現在水東鄉的岔河橋,是肖二先生為打通開發水東鉛鋅礦交通而籌資修建的,現已作為納雍的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載入史冊。

那麼肖二先生是何許人也?

據傳,他是納雍縣以角人,真名叫肖臨五。老人們時常稱讚,當時納雍有兩大奇人,一是周少璞,二是肖臨五。

他們都是不畏強權,不怕豪勢,把那些貪官汙吏當作糞土,冷諷熱嘲,把貧民百姓視為親兄弟,加以愛護,使他們不受欺凌。

特別是肖臨五,凡正大人士多為他歌功頌德,認為他對官府採取積極的鬥爭,冷諷熱嘲,為貧民群眾則辦了不少的好事。至今在以角的營盤腳下,還存有他的一塊德政碑。

在原以角鄉的遺老們,也時常擺談肖臨五的很多軼事,可見他在清末民初是一位大好人,從這些軼事中可以看出肖老先生的人格。

他家本是小康人家,以務工務農為業,從祖輩都勤儉持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大戶,廣有傢俬。

清道光年間(約一八二二年),他便獨家拿錢投資在今水東鄉開採鉛鋅礦,還出資修建了岔河石橋,以方便人民往返,主要的還是為了把鉛鋅運出。

到了清宣統年間,他家道中落,只略有田產,可供全家穿衣吃飯,過上溫飽生活。

-2-


肖臨五從小就入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詩云”“子曰”過目不忘,一問十答,有時教書先生也被他難倒。他卻是一個傲脾氣,最恨裝模作樣,仗勢欺人的那些人。

他讀了十年詩書,已是一個飽學儒生,並考取了秀才,在鄉試時不錯,中了舉人。

如果讓他上京求名,也可連科及第,可以做官。但他又痛恨滿清政府的專制,喪權辱國,便不想上京應試。於是他就遊山玩水道遙自在,耕田種地,以謀生活。

村裡有個土老肥,最遭人討厭,兩目不能識丁,卻又假充斯文,仗著有錢有勢,欺負鄉下的老實農民,放高利貸,欺榨騙取。

一天,土老肥來請肖秀才寫一副對聯貼在門上過年,肖老秀才提筆一揮,寫道:

滿門生無底;

一家午出頭。

土老肥一家都不認字,也不知道對聯的含義,村中識字的人也很少,雖然有幾個讀了幾句書的,也念不通,都認為秀才老爺寫的總是吉祥如意的。

掛了很久,後來來了一個遊方秀才,看了這副聯,對土老肥說:“滿門生無底”是把生字下面的一橫去掉成了個“牛”字,“一家午出頭”是把午中間的一豎伸出去,也是一個“牛”字,他在挖若你,你家為富不仁,全家都是牛馬畜生。

土老肥聽了,痛恨了很久,又不敢惹肖老先生。

-3-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政府,建立了中華民國,由於在建國初期,制度不全,政令不行,在西鄉一帶,有權有勢的人家都無惡不作。

有一個鄉紳,官匪合一,又要自鳴清高,表明他也不是土匪惡棍,便請肖老秀才編寫一幅對聯,以表明他心跡。

肖老爺正要揭發他的短處,就給他編了一聯雲:

滿村寨都是那話;

唯有我清白傳家。


橫聯是:獨不傲眾。

明眼人一看,都暗暗好笑說,肖秀才又在弄鬼,那話就是指土匪,只有他家是好人,橫額也一語道破天機,“獨不傲眾”都是一丘之貉,不是好人。

劣紳聽了,又忍著一肚皮氣,不好發作,又無可奈何他。

廣告

京東

-4-


肖臨五對當時統治大定的貪官繆卓爾十分忿恨,便寫了一聯來諷刺他:

卓然有錢,顧後事須留退步;

爾焉能免,虐良民心遭天誅。


橫額是:荒謬已極

這幅聯語連敲帶打,極盡怒罵之能事,把“繆卓爾”三字包含進去,非常巧妙,流傳去寬了,謬卓爾聽見,氣個半死,無可如何,不了了之。

他不僅如此,還親自把這楹聯帖在衙門問案堂上,轟動了整個衙門,官家派兵來抓他,當地的老百姓都站出來堵住,竟把貪官轟跑了。

廣告

噹噹

-5-


肖臨五的佳句一傳十,十傳百,連省長也聽見了,知道他方剛正直,廉潔奉公,便請他出來做事,委任他當西鄉以角、陽長一帶的丁糧款徵收員。

這項工作是當時的肥缺,油水很足,是貪心人求之不得的美差,肖老先生卻一向秉公辦事,一絲不苟,拿不出的就減免了,能出錢的不多收半釐,卸任時依然兩袖清風,仍在以角張家丫口教書度日。

他在任丁糧款徵收員時,土司安慶吾家老爹凶神惡煞,稱霸一方,光是佃戶就有幾十家,有千畝良田,按法度要按糧交稅,按丁交款。光他家一戶,每年應徵收兩千多小板,佔了全鄉的一股。

但他家從來不交,馬倒政府吃,誰也管不了。肖臨五就不怕他,就要先徵收他家的。遇到別人好辦,要刮安土司的鬍子,得磨一把快刀。

肖老先生去省政府申請了對付安家的公文作為護身符,單人獨個地來到安家土司衙,見了安老爺,安問他來做啥子,肖說,政府派他來收稅,一家也不背出錢。

土司官說:“為啥子?”肖先生:“安家知書識理,懂法度,是老百姓的青天,有錢有勢,放個屁都要響幾十裡,為啥不交丁糧款,所以我來請官家治理一下這些刁民,要他們拿出錢來。”

他先來一條低門坎,難住了安老爺,他乖乖地交了稅便罷休,不行的話,他便把公文拿出來,是直接勒令他交的非交不可。

安家把鬍子一摸,說不過去,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只好捏起鼻子說:“我隨便交點敷衍一下。”肖說:“不行,你家的田土五千七百六十二畝七分,要交錢二千五百四十二元八角,這是按田土人丁定的,一釐也少不了。”

順手把公文拿出來,安家一瞧,只好說“交、交、交!”肖說:“安家要交錢了,最好體面些,趕場天花紅火炮的送來徵收處,一來顯得你官家的派頭,二來讓百姓都知道你官家知法度,名聲遠揚,說不定總統還要獎勵。”

一席話說得安家心裡熱和和的,果真趕場天拿抬盒裝起白花花的小板,請苗族彝家彈琴吹笙,放起火炮送去。

老百姓都說:“肖秀才真利害,把官家銀子都榨了出來,真敢摸老虎的屁股,於是大家都爭著交款,有幾十戶人家交不起的,他一律免了,還把收款情況公佈,如實把款交到大定府。

廣告

京東

-6-


晚年時他悠閒自在,愛打抱不平,由於他公正廉明,鄉風都被他帶好了。他寫了一首感事詩,曰:

年來時事感滄桑,為甚奔波為甚忙。

世界翻新逐白鹿,江山依舊顯黃羊。

身經戎馬隨風雨,過眼功名等雪霜。

聞道漢家興亡事,鋼人已滴淚雙行。


後來他又做了副對聯,贈給族人肖風凱。此聯是:

做文章原非記憶深淺,全憑鬥刻機緣,

想此間非無神鬼;

有學問何必功名遲早,受盡千般折磨,

到而後也是秀才。

廣告

京東


-7-


後人感他的恩德,鼓勵後生向他學習,給他立了一塊碑,上有一段記載,原文如下:

臨五先生,定郡名士也。生平瀟灑豁達,其處世也正,其待人也好,其應事也達便通權。辛丑歲往本郡西鄉,設賬張家埡口,入其門者多特達之士,諸弟子相繼采芹,名播一時,至今頌道不衰。先生教人,可謂至矣。

丁未秋,旋歸桑梓而相見有期,至壬子奉委承辦官莊,經收本地丁糧一款。昔所定之章,稻穀每鬥二錢二分,包穀每鬥二錢四分。在他人則加倍徵收,望求壟斷。先生則依舊例收給,兼老弱窮用,鹹承減免,故眾佃感戴,莫可喻言。

況殘暴迭深,眾佃驚惶,哀鳴失所,先生多方保護,始安生業。遇急則救之,危則濟之,強暴則阻制之。精明寓以渾厚,出乎其類,拔乎其萃,自定局靖安以來,未有夫子也。爰及同志,報答無由,敢竭誠鄙,砌請石碣而紀念焉,並題詩讚曰:

卓我夫子,性質溫良;博學篤志,言錶行坊;

寬以濟猛,柔以克剛;鄉人感戴,維持有方;

剛方正直,扶弱濟強;匡時之器,國土無雙;

立碑道左,餘壽而康;嘉名永播,萬古馨香。


:選自《納雍歷史故事》,編著張興福,原標題為《肖二先生與西鄉的歷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