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轶事

纳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轶事


纳雍清末奇人肖二先生轶事


-1-


话说现在水东乡的岔河桥,是肖二先生为打通开发水东铅锌矿交通而筹资修建的,现已作为纳雍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载入史册。

那么肖二先生是何许人也?

据传,他是纳雍县以角人,真名叫肖临五。老人们时常称赞,当时纳雍有两大奇人,一是周少璞,二是肖临五。

他们都是不畏强权,不怕豪势,把那些贪官污吏当作粪土,冷讽热嘲,把贫民百姓视为亲兄弟,加以爱护,使他们不受欺凌。

特别是肖临五,凡正大人士多为他歌功颂德,认为他对官府采取积极的斗争,冷讽热嘲,为贫民群众则办了不少的好事。至今在以角的营盘脚下,还存有他的一块德政碑。

在原以角乡的遗老们,也时常摆谈肖临五的很多轶事,可见他在清末民初是一位大好人,从这些轶事中可以看出肖老先生的人格。

他家本是小康人家,以务工务农为业,从祖辈都勤俭持家,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大户,广有家私。

清道光年间(约一八二二年),他便独家拿钱投资在今水东乡开采铅锌矿,还出资修建了岔河石桥,以方便人民往返,主要的还是为了把铅锌运出。

到了清宣统年间,他家道中落,只略有田产,可供全家穿衣吃饭,过上温饱生活。

-2-


肖临五从小就入私塾读书,他天资聪明,诗云”“子曰”过目不忘,一问十答,有时教书先生也被他难倒。他却是一个傲脾气,最恨装模作样,仗势欺人的那些人。

他读了十年诗书,已是一个饱学儒生,并考取了秀才,在乡试时不错,中了举人。

如果让他上京求名,也可连科及第,可以做官。但他又痛恨满清政府的专制,丧权辱国,便不想上京应试。于是他就游山玩水道遥自在,耕田种地,以谋生活。

村里有个土老肥,最遭人讨厌,两目不能识丁,却又假充斯文,仗着有钱有势,欺负乡下的老实农民,放高利贷,欺榨骗取。

一天,土老肥来请肖秀才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过年,肖老秀才提笔一挥,写道:

满门生无底;

一家午出头。

土老肥一家都不认字,也不知道对联的含义,村中识字的人也很少,虽然有几个读了几句书的,也念不通,都认为秀才老爷写的总是吉祥如意的。

挂了很久,后来来了一个游方秀才,看了这副联,对土老肥说:“满门生无底”是把生字下面的一横去掉成了个“牛”字,“一家午出头”是把午中间的一竖伸出去,也是一个“牛”字,他在挖若你,你家为富不仁,全家都是牛马畜生。

土老肥听了,痛恨了很久,又不敢惹肖老先生。

-3-


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在建国初期,制度不全,政令不行,在西乡一带,有权有势的人家都无恶不作。

有一个乡绅,官匪合一,又要自鸣清高,表明他也不是土匪恶棍,便请肖老秀才编写一幅对联,以表明他心迹。

肖老爷正要揭发他的短处,就给他编了一联云:

满村寨都是那话;

唯有我清白传家。


横联是:独不傲众。

明眼人一看,都暗暗好笑说,肖秀才又在弄鬼,那话就是指土匪,只有他家是好人,横额也一语道破天机,“独不傲众”都是一丘之貉,不是好人。

劣绅听了,又忍着一肚皮气,不好发作,又无可奈何他。

广告

京东

-4-


肖临五对当时统治大定的贪官缪卓尔十分忿恨,便写了一联来讽刺他:

卓然有钱,顾后事须留退步;

尔焉能免,虐良民心遭天诛。


横额是:荒谬已极

这幅联语连敲带打,极尽怒骂之能事,把“缪卓尔”三字包含进去,非常巧妙,流传去宽了,谬卓尔听见,气个半死,无可如何,不了了之。

他不仅如此,还亲自把这楹联帖在衙门问案堂上,轰动了整个衙门,官家派兵来抓他,当地的老百姓都站出来堵住,竟把贪官轰跑了。

广告

当当

-5-


肖临五的佳句一传十,十传百,连省长也听见了,知道他方刚正直,廉洁奉公,便请他出来做事,委任他当西乡以角、阳长一带的丁粮款征收员。

这项工作是当时的肥缺,油水很足,是贪心人求之不得的美差,肖老先生却一向秉公办事,一丝不苟,拿不出的就减免了,能出钱的不多收半厘,卸任时依然两袖清风,仍在以角张家丫口教书度日。

他在任丁粮款征收员时,土司安庆吾家老爹凶神恶煞,称霸一方,光是佃户就有几十家,有千亩良田,按法度要按粮交税,按丁交款。光他家一户,每年应征收两千多小板,占了全乡的一股。

但他家从来不交,马倒政府吃,谁也管不了。肖临五就不怕他,就要先征收他家的。遇到别人好办,要刮安土司的胡子,得磨一把快刀。

肖老先生去省政府申请了对付安家的公文作为护身符,单人独个地来到安家土司衙,见了安老爷,安问他来做啥子,肖说,政府派他来收税,一家也不背出钱。

土司官说:“为啥子?”肖先生:“安家知书识理,懂法度,是老百姓的青天,有钱有勢,放个屁都要响几十里,为啥不交丁粮款,所以我来请官家治理一下这些刁民,要他们拿出钱来。”

他先来一条低门坎,难住了安老爷,他乖乖地交了税便罢休,不行的话,他便把公文拿出来,是直接勒令他交的非交不可。

安家把胡子一摸,说不过去,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只好捏起鼻子说:“我随便交点敷衍一下。”肖说:“不行,你家的田土五千七百六十二亩七分,要交钱二千五百四十二元八角,这是按田土人丁定的,一厘也少不了。”

顺手把公文拿出来,安家一瞧,只好说“交、交、交!”肖说:“安家要交钱了,最好体面些,赶场天花红火炮的送来征收处,一来显得你官家的派头,二来让百姓都知道你官家知法度,名声远扬,说不定总统还要奖励。”

一席话说得安家心里热和和的,果真赶场天拿抬盒装起白花花的小板,请苗族彝家弹琴吹笙,放起火炮送去。

老百姓都说:“肖秀才真利害,把官家银子都榨了出来,真敢摸老虎的屁股,于是大家都争着交款,有几十户人家交不起的,他一律免了,还把收款情况公布,如实把款交到大定府。

广告

京东

-6-


晚年时他悠闲自在,爱打抱不平,由于他公正廉明,乡风都被他带好了。他写了一首感事诗,曰:

年来时事感沧桑,为甚奔波为甚忙。

世界翻新逐白鹿,江山依旧显黄羊。

身经戎马随风雨,过眼功名等雪霜。

闻道汉家兴亡事,钢人已滴泪双行。


后来他又做了副对联,赠给族人肖风凯。此联是:

做文章原非记忆深浅,全凭斗刻机缘,

想此间非无神鬼;

有学问何必功名迟早,受尽千般折磨,

到而后也是秀才。

广告

京东


-7-


后人感他的恩德,鼓励后生向他学习,给他立了一块碑,上有一段记载,原文如下:

临五先生,定郡名士也。生平潇洒豁达,其处世也正,其待人也好,其应事也达便通权。辛丑岁往本郡西乡,设账张家垭口,入其门者多特达之士,诸弟子相继采芹,名播一时,至今颂道不衰。先生教人,可谓至矣。

丁未秋,旋归桑梓而相见有期,至壬子奉委承办官庄,经收本地丁粮一款。昔所定之章,稻谷每斗二钱二分,包谷每斗二钱四分。在他人则加倍征收,望求垄断。先生则依旧例收给,兼老弱穷用,咸承减免,故众佃感戴,莫可喻言。

况残暴迭深,众佃惊惶,哀鸣失所,先生多方保护,始安生业。遇急则救之,危则济之,强暴则阻制之。精明寓以浑厚,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定局靖安以来,未有夫子也。爰及同志,报答无由,敢竭诚鄙,砌请石碣而纪念焉,并题诗赞曰:

卓我夫子,性质温良;博学笃志,言表行坊;

宽以济猛,柔以克刚;乡人感戴,维持有方;

刚方正直,扶弱济强;匡时之器,国土无双;

立碑道左,余寿而康;嘉名永播,万古馨香。


:选自《纳雍历史故事》,编著张兴福,原标题为《肖二先生与西乡的历史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