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攻克天险窗子洞


  窗子岩位于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牛场乡上官村南部拦龙河的一侧,是一座长约八百米、高数十米的悬崖。此处山势陡峭,东高西低,从迂回曲折的拦龙河底直至山顶,整座山崖笔直而上,陡岩似刀削,极为险峻。在窗子岩绝壁之上距崖顶约二十多米的地方,有三个大小相近、洞口见方的天生崖洞,就好像是在一幢高大的楼房上开凿的三个窗户,因此得名“窗子洞”。

  窗子洞所在的悬崖崖壁笔直无可攀援,只有一条挂在绝壁间的小径可以通往洞穴。后当地人在崖壁半腰的凹槽中间修建了很长的挡墙工事,并在洞中开凿了粮仓及住房。清朝道光年间,安姓彝族土司在此地征服了原来的几个小土司和当地的汉族富户,安姓土司首领占据“窗子洞”后,又增加了碉堡、朝门,甚至还修建了猪圈羊圈,加之洞中有一股永不枯竭的泉水,这个洞就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壁垒。

  凭仗坚固的老巢,安家不断扩张、打家劫舍、集聚财富,到安克庚这一代已俨然发展为一方悍匪,其作恶多端、为祸乡里,百姓苦不堪言。1950年初,国民党毕节专署保安司令部独立师师长罗湘培叛变,其在纳雍县城组织召开了“织水郎纳普”五县联席会议,成立了“反共救国军第八兵团”,并任命安克庚为兵团参谋长。任职之后的安克庚就更加有恃无恐、不可一世。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兵团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接到军部命令,要求其协同兄弟部队在贵州剿匪。崔师长便命令一三五团负责追剿毕节纳雍、织金一带的土匪,拉开剿匪的大网。一三五团接连攻克纳雍、毕节、水城边界的一些土匪老巢后,师部便命令他们火速消灭安克庚的土匪窝。于是,一三五团全团指战员在政委李尚文的带领下,以炒苞谷花、煮洋芋为干粮,从毕节方向以一天一夜强行军一百八十多华里的速度,于四月二十七日傍晚(农历三月十一)到达上官,占据了安克庚的六层石碉,捉住了里面的几个乡丁,了解安匪的大体情况后,便封锁了各条交通要道。这时,窗子岩上的安克庚仍在梦中,匪兵们谁也不知道解放军的到来。

  经过实地侦查后,李尚文政委便把指挥所设到了高家梁子上,卫生队设在上官的石碉内,派一营从懒龙桥的大岩口顺窗子岩顶到上官碉边布防,形成半个包围圈,二营、三营则负责在拦龙底坝子挖战壕作正面进攻。待包围圈全面形成,进攻的准备工作全部作好后,解放军于四月二十八日早上向安克庚展开了强大的攻势,向窗子洞喊话,劝服安克庚出来投降。可是,只要解放军一喊话,岩上的匪兵们就朝喊话的地方打枪,根本不愿投降。

  相持三天后,指挥长李尚文政委便于五月一日下午发出了向安匪全面进攻的命令。在攻打窗子洞之前,解放军四十五师一三四团从二营七连抽了一些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一个班,在一营的配合下,从大朝门上的悬崖顶,用大提篮装上炸药炸大朝门两边的石墙。为了彻底摧毁岩半腰上的围墙工事,解放军便从团部调来了严银斗班长指挥的六0炮班,用“横线点射法”从粮仓边打起,一炮一炮地轰击。天黑后,解放军暂时停止了进攻,又向安克庚喊话,可是安匪仍执迷不悟。于是,李尚文政委调整了一下部署,命令二营、三营在二号晚上发起总攻,务必打进窗子洞,消灭安克庚。

  5月2日,通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安克庚自认牢不可破的天险窗子洞被解放军攻破。这一仗,解放军彻底消灭了安克庚匪帮,打破了天险窗子洞自古以来攻不破的神话,缴获轻重机枪七挺,长短枪两百多支,弹药五百多箱以及腊肉等其他物资。安克庚等人被抓后,长期受其欺压的老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而今,“窗子洞”早已空空如也,但解放军攻克“窗子洞”的激烈画面仍历历在目。(六枝特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