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雍百興80後小哥的回憶丨網友:感謝帶我回到童年

關於外婆家老木屋的一些點滴

——本文為貴州納雍百興一位80後小哥的回憶,因脫貧攻堅拆除了外婆家的老木屋,有感而發。

兒時的記憶,除了那些戴鴨舌帽的日子,還有很多都定格在了外婆家的老木屋。夏夜的星空下,傍山的蜿蜒小路,月光拉長的影子都會成為我們這一幫小孩子追逐的樂趣。更小的姊妹們在姨媽們背上,手指著月亮,樂滋滋地說著月亮會跟著我們走。而手指月亮,月亮會在我們睡覺的時候悄悄地割我們的耳朵,姨媽們都會這樣逗樂我們小孩子。

納雍百興80後小哥的回憶丨網友:感謝帶我回到童年

還有一段很甜很甜的回憶,就是老木屋前面的水仙花。花的模樣已經記不清,什麼馬蹄蓮的玫瑰花的彼岸花的已經模糊了對所有花的印象。言歸正傳吧,每次到外婆家,我們幾姊妹第一件事情就是爭先恐後地去爭奪還未凋落的水仙花朵,搶到手裡後,用力吸花朵根下的甜得要命水分。現在想想,好像從小時候開始就對甜的東西很是敏感,以至於現在都喜歡甜的東西,甜酒疙瘩和火鍋店裡的黃金小麵包都是最棒的小甜品。

滾麥地,也是童趣之一,也是讓外婆家那邊親戚些最氣憤的事情。大晚上的,我們要躲貓貓。倒數時間到了以後,所有人都分散藏了起來。當然,肯定都是躲到麥地裡面去了,關鍵的是不是躲在麥溝裡,而是四腳朝天地躺在麥芽上面,看著星空,樂滋滋地等人來找。聽到有人靠近後,不是起身跑,而是翻滾,一滾一大片,滾過的地方,麥芽就像壓路機壓過一樣的,全軍覆沒,你說氣不氣人,嘻嘻。


納雍百興80後小哥的回憶丨網友:感謝帶我回到童年

配圖

土豆,我們大貴州人從小吃到大的粗糧,正宗的吃法有炸土豆條,炒土豆片等等。而有一種只屬於我們幾姊妹的吃法,說出來一定會讓你大吃一驚。怎麼吃呢?外婆家會給家養的豬煮豬食,就是清水煮白菜。而外公會在豬食快開的時候,放一些土豆在豬食裡面,等豬食熟了,給我們吃的土豆也熟了,反正就是好吃,這種特殊的烹飪方式,屬於那個年代的特有,哈哈。而外公已經去世很多年,這也是關於外公記憶最深刻的一部分。

舅舅也是承載了我們很多有趣的童年。和我們一起用掃帚通茅廁,吃稀飯要我們把碗中間的一部分吃完,給我們表演徒手大力碎瓦片,大拇指和食指掐住我們的嘴要看我們能不能咬到他的虎口(備註:這是大人調戲小孩常乾的事,小孩嘴巴快咬到虎口的時候,輕輕一捏,又咬不到了),等等等等,現在想想這都是些什麼遊戲啊。還有舅舅在木牆上用毛筆畫的貓頭鷹,那算是我文藝小清新路上的一個啟蒙吧。

現在外婆一家都搬到了鎮裡,本以為老木屋可以作為紀念一直保留下去的。可惜的是,由於政策的原因(編輯注:脫貧攻堅危房改造和拆除),老木屋去年拆掉了。

外婆家的老木屋已不在,而那些有關的記憶卻一直在夢裡(本文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無法外出,在家整理的回憶錄,僅供80後網友一起回憶那個屬於我們的時代),版權所有:大碑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