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是一個充滿了血與火的時代。無數英雄人物在歷史長河的這一段展露崢嶸,多少關鍵時刻決定了此後近百年中華的走向。在無數的故事和傳說中,“漢陽造”這個名字幾乎出現在每一個歷史的瞬間,它見證了那些英雄人物的風雲激盪、見證了那些關鍵時刻的分分秒秒。

差點就不在漢陽

要說“漢陽造”,自然就得說到漢陽兵工廠。

作為清末到民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兵工廠,漢陽兵工廠的地位可謂舉足輕重,在一段時間裡,它甚至是全中國唯一靠譜的兵工廠。但也許你不知道,這個舉足輕重的兵工廠一開始並沒有準備建在漢陽。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清代名臣,洋務運動先驅,漢陽兵工廠的奠基人張之洞。

我們知道,漢陽兵工廠是由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一手建立起來的。說起來,張之洞之所以想到建兵工廠,主要是受兩個因素的刺激:一個當然是清末外國侵略者憑藉洋槍洋炮在中國土地上橫行的現實;另一個因素則是李鴻章在兩江地區大辦以江南製造總局為代表的現代工業、尤其是兵工業的舉措。

同樣是清末名臣,張之洞和李鴻章的關係一直不好,起因要追溯到張之洞出仕之初,中了進士以後的他進入翰林院,成了“清流”。而當時以李鴻藻為首的“清流”們和注重洋務的李鴻章矛盾極深,身為“清流”干將的張之洞自然也就和李鴻章結下了樑子。儘管後來張之洞自己出任地方官之後,也認識到洋務的重要性,但積怨難消,再加上張李二人在國防策略、建軍重點、外交方針等諸多問題上意見相左,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就一直延續下來,以至於張之洞經常要跟李鴻章別別苗頭、叫叫板。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當時規模宏大的漢陽鐵廠,這為造槍打下了基礎。

1884年,張之洞就任兩廣總督。其任上經歷了中法戰爭,張痛感加強軍備的重要性。但如果槍炮全靠進口的話,價格實在太貴。據記載,當時一發12磅的英國普通炮彈值銀30兩之多,一萬發最劣等的銅帽子彈也要賣到19兩銀子。與此同時,李鴻章創立的江南製造總局在這時進入了鼎盛時期,能生產最新式的後裝線膛步槍,且年產量達數千支之多。而當時的廣東機器局卻只能造少量火藥、炮彈等,看在眼裡的張之洞在羨慕嫉妒恨的同時,也興起了自己辦個槍炮廠的念頭。

1888年7月13日,張之洞致電時任清朝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的洪鈞,請他代為了解造德國“連珠步槍”(即連發步槍)的機器要多少錢、多長時間能到貨。8月16日,洪鈞回電:“槍機日成50杆,裝備在外,需價130萬碼(德國馬克),約1年可成。”僅憑這麼簡單的一個回電,張之洞即於8月31日拍板,請洪鈞“槍機仍用日成50杆者,即訂定。……款即匯”。如此匆忙就做決定,甚至於對機器設備的詳情都一無所知,一方面表明張之洞急於建設兵工廠的迫切心情;另一方面也表明,這個階段的張之洞對於新式裝備和新式機械其實還懵然無知。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3、料理公務的張之洞。

確定要買造槍的機器了,錢從哪裡來呢?原來,張之洞挪用了1886年至1888年廣東文武官紳及鹽商捐造兵船的80萬兩費用。張一向認為,陸防比海防重要,所以,挪用造兵船的錢去造槍炮廠,實在正常得很。一切敲定之後,張之洞還專門在1889年8月3日向光緒皇帝上了個奏摺,說明籌建廣東槍炮廠的經過。

只不過計劃沒有變化快,就在張之洞這個奏摺遞上去不久,他被調任湖廣總督,還沒交貨的槍炮廠設備頓生變數。繼任兩廣總督的是李鴻章的哥哥李翰章,他為了支持時任直隸總督的弟弟,便於12月5日上奏摺稱,廣東一來沒錢、二來偏遠,建不了槍炮廠,乾脆把設備轉移到天津、通州等地建廠。李鴻章當然樂意,迅速覆函贊成,張之洞可就不幹了。他於1890年一、二月間多次致電李鴻章和海軍衙門,主要意見有三個:一來湖北地處中部,建設槍炮廠的話,產品能支援周邊各省和內陸地區;二來湖北周邊有煤有鐵,原料供應方便;三來廣東那邊之前已經為槍炮廠籌措好了費用,李翰章說沒錢是靠不住的。

幾番爭論,出於平衡李鴻章實力的考慮,海軍衙門最終決定還是把這批設備運到湖北來。而這批設備,就是後來漢陽兵工廠的起家設備。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4、光緒34年漢冶萍公司二等優先股票,這是中國最早的鋼鐵聯合企業。

和毛瑟公司無關的“毛瑟槍”

1890年3月,海軍衙門和戶部聯合奏請把原定建在廣東的槍炮廠移往湖北,4月得到皇帝批准,最終敲定了槍炮廠的“落戶之爭”。張之洞得到消息後,立即開始建廠的籌備工作。那麼,問題就來了,具體要造什麼槍?

19世紀後半葉恰逢各種新式武器大發展的階段,槍械也不例外。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步槍經歷了從前裝滑膛槍到前裝線膛槍,再到後裝單發線膛槍,進而到後裝連發線膛槍的演進過程。幾乎每過10年,步槍就得更新一輪,而對還沒有進入工業時代的中國來說,如此迅速的更新速度讓人眼花繚亂,以至於當時國內使用的步槍可謂五花八門、新老不一。這種情況下,如何選擇就成了很考驗決策者眼力和技術基礎的事情。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5、漢陽兵工廠102號界碑

不幸的是,這個時候的張之洞基本上還是個“準軍盲”。對於火器的瞭解大概僅限於“連珠槍”“火炮”之類的簡單名詞,連容彈量都得別人提醒才想起來問。所以,指望他根據射程、射速、威力、口徑之類的性能數據來比較選定槍型自然是不可能了。至於學習老冤家李鴻章和他的江南製造總局,選擇美國的林明頓(即今之雷明頓)或者法國的哈乞開司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張之洞也有自己的辦法。

當時恰逢普法戰爭結束不久,新成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通過打敗法國證明了自己陸軍的強大,一時間,德國陸軍從軍制到裝備都成為諸多國家效仿和引進的對象。也許在張之洞看來,既然德國陸軍能打敗法國陸軍,說明德國陸軍的裝備也要優於法國陸軍,所以選德國步槍準沒錯。因此,在他最初給洪鈞的電報中,提出的要求就是“照德營現用連珠槍新式估造機器”。沒錯,型號、性能什麼的不重要,只要是德國人的現役裝備就好。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6、漢陽兵工廠當年的內景。

然而,洪鈞的武器知識不比張之洞好到哪裡去,以至於張之洞詢問要造的槍“連珠幾響”時,他回覆曰“連珠10響”。但事實上,德國陸軍並沒有一種裝彈10發的步槍,此前裝備的毛瑟M1871/84型步槍是在單發的M1871型步槍基礎上改進而來,加裝了一個8發的管狀彈倉,即使連同槍膛內的一發也不過9發而已。此後裝備的步槍,無論是M1888還是M1898,使用的都是5發彈倉,差得更遠。不過,綜合各種信息來看,洪鈞最初為張之洞訂購的,應該就是毛瑟M1871/84型步槍的生產設備。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7、漢陽兵工廠設備一應來自德國。19世紀德國威廉二世的弟弟亨利親王訪問武漢,曾視察漢陽兵工廠。

不過,到了第二年(1891年),張之洞不知道是受了誰的“科普”,瞭解到歐洲各國已經普遍開始換裝8毫米以下口徑的新式步槍,原訂的毛瑟M1871/84型11毫米步槍已經被淘汰。於是,他再電新任出使俄國、德國、奧地利、荷蘭四國外交大臣許景澄,要求改訂新式“小口徑槍機”。對這種小口徑步槍的要求,還是和以前一樣:德國陸軍的現役裝備。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8、漢陽兵工廠廠房。

這個時候德國陸軍使用的步槍是Gew.1888式步槍,又稱“委員會步槍”,也是德軍在受到宿敵法國裝備8毫米的小口徑勒貝爾步槍刺激之後,突擊趕工出來的第一種小口徑步槍。當時,德軍專門成立了一個“步槍試驗委員會”來研製和確定新式步槍,而大名鼎鼎的毛瑟公司這個時候還不像後來那麼“說一不二”。委員會考慮到毛瑟公司此前研製的盒式彈倉失敗,在M1871/84上使用的管式彈倉又太不方便,但德國陸軍對於新槍的需求又很迫切,再加上出於避免完全受毛瑟公司左右的考慮,委員會乾脆整合各國現有技術,在短時間內就搞了個“大雜燴”式的步槍出來,這就是委員會步槍。

委員會步槍的槍機雖然也採用了毛瑟公司發明的旋轉後拉式槍機原理,但在結構和外形上更類似於奧地利的曼利夏步槍,彈倉也借鑑了曼利夏步槍的5發彈倉,並同樣採用漏夾裝彈;槍管膛線直接仿製了勒貝爾步槍的;新的無煙發射藥步槍彈則是由瑞士設計的7.92毫米無底緣瓶頸彈改進而來。正因為採用了各國的成熟技術,委員會步槍只用了3個多月的時間就完成了設計。但我們也很清楚地看到,這個槍跟毛瑟公司其實一點關係也沒有,甚至連生產都沒有毛瑟公司什麼事。而且,由於該槍畢竟是第一代小口徑步槍,問題不少,因此,僅僅裝備了十幾年就被毛瑟公司的M1898系列步槍所取代。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9、毛瑟M1871型單發步槍。

不過,當時的清廷上下對這一點卻懵懂得很。由於德國陸軍此前的M1871步槍和此後的M1898步槍都是毛瑟公司的產品,所以清廷中很多人都習慣性地認為德國步槍都是毛瑟公司一家包辦。德國商家也樂得魚目混珠,把德軍換裝下來的委員會步槍號稱是毛瑟公司最新式步槍賣給中國。張之洞也是這些“傻傻分不清”的人中的一個,一看是德軍現役裝備,立馬拍板引進仿製。在他此後對清廷的呈文中,均以“毛瑟小口徑快槍”來稱呼自己拍板引進仿製的這種步槍,甚至以“毛瑟”來代稱步槍。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0、張之洞最初想引進的擁有8發管狀彈倉的毛瑟M1871-84型11毫米步槍。

從備選到唯一選擇

湖北槍炮廠的建設並不順利。由於是從無到有的建設,而張之洞本人此前有從沒有過類似的經驗,所以建廠過程中狀況不斷。從地基平整到道路建設,從廠房用磚的來源到造槍原料的選擇,從造槍設備的安裝到零配件的補充……基本上,每一個環節對張之洞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不過,已經跟李鴻章公開叫板的情況下,張之洞咬著牙也得把這個廠建起來,不然打臉的感覺實在不好受,但速度自然是快不起來。

從1890年選定湖北槍炮廠的地址,一直到1894年,經過4年的努力,湖北槍炮廠終於基本建設完工。但當年6月,制槍廠不慎引發大火,房屋設備全部燒燬。重建過程中,又多次發生各種意外,甚至連拉鐵料的大轉軸都折斷了,算得上是諸事不順。直到1895年5月,制槍廠才重建完成,並開始試生產步槍。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1、“漢陽造”的最終原型是德國Gew.1888型“委員會步槍”,口徑7.92毫米。

湖北槍炮廠正式開始生產步槍的時候,恰逢甲午戰爭剛剛結束。據辦理建廠事宜的蔡錫勇估計,產量大約為月產步槍600支、子彈日產2.5萬發,雖然這個數字在當時中國各地的兵工廠中已經堪稱翹楚,但張之洞卻仍不滿意。他在1895年6月2日給蔡錫勇的電報中提出,“須每月實能出雙管小口快槍三千支,每月實出無煙彈三百萬顆。”這個目標可謂遠大,相當於年產步槍3.6萬支、步槍彈3600萬發,但事實上直到近40年之後的1932年,漢陽兵工廠才達到這個水準。

除了對產能不滿意,張之洞對於產品也不算滿意。四五年的建廠過程中,來來回回的折騰也讓張之洞從一個純粹的“軍盲”變得總算有了一些基本認識,他也意識到,自己拍板引進的Gew. 1888委員會步槍算不上什麼“最新銳”的裝備,於是又開始謀劃引進更好的目標。在1895年7月17日給蔡錫勇的電報中,張之洞提到擴建槍廠的事情時,要求蔡“速詢明洋匠,小口毛瑟槍以何式為最新?”但他也總算不再是當年的純外行,同時也要求蔡瞭解清楚“如新添槍機,與漢陽原機出槍口徑、機簧略有參差,原機可就新機改造一律否?”蔡於次日回電,稱瞭解到西班牙的1893年式步槍是最新樣式,但與現有設備所造槍支從口徑到機簧都不一樣,設備需要大改,而且還得等新的設備到了以後才能參照修改。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2、“委員會步槍”的5發彈夾。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3、“委員會步槍”在德軍中裝備時間不長,就被後世經典的毛瑟M1898型步槍所代替。

事實上,蔡錫勇所說的“西班牙1893年式步槍”倒真的是毛瑟的產品。毛瑟公司在德軍選用跟自己毫無關係的委員會步槍之後大受刺激,開始發奮圖強,在為人詬病的槍機、彈倉等方面作出不少改進。1893年式步槍就是這些改進以後的成果,可以說與後來的經典名槍M1898式步槍已經很接近了。但這種槍畢竟還是過渡型號,而且使用的又是7毫米這個不為德軍接受的口徑,因此,主要裝備了西班牙軍隊和拉美一些國家。而這與張之洞一心追求德軍現役裝備的願望顯然無法協調,所以,此後張再也沒提過更換型號的事情。

1896年,開始正式生產的湖北槍炮廠一共造出了1300支仿製的委員會步槍,基本上達到了江南製造總局的水平,這也讓張之洞更加有了和李鴻章叫板的底氣。此後數年裡,只要是提到軍工廠,張就一定會把江南製造總局拿出來和自己的湖北槍炮廠對比一番,得意之情,可見一斑。而湖北槍炮廠(1904年改名湖北兵工廠)也確實給力,從1895年到1901年,該廠共生產22500支步槍,其產能冠絕全國。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4、漢陽兵工廠曾經打算仿製“西班牙”毛瑟M1893型7毫米步槍。

不過,雖然張之洞不打算換槍型,其他人卻還有這個想法。這主要也怪委員會步槍本身問題多多。比如,由於閉鎖裝置的問題,該槍容易炸膛;底部敞開式的彈倉容易進入異物;漏夾在裝彈時必須一起裝入彈倉,子彈打完後才能退出,這就導致無法隨時補彈。最重要的,委員會步槍使用的子彈是圓頭彈,而此後各國的主力步槍基本都是使用尖頭彈。兩者相比,圓頭彈的初速、射程、殺傷力都弱於尖頭彈。德國自用的委員會步槍後期基本都經過改造,可以發射1898型步槍的尖頭彈,而中國做此類改造要到很晚以後了。

1907年,清政府向德國又訂購一批步槍,毛瑟公司以出口智利的1904年式6.8毫米步槍為基礎,為中國定製了一批“特供版”。經過試用,清政府認為,6.8毫米口徑步槍的後坐力更小,更適用於中國士兵,於是打算引進回來,替換掉委員會步槍。但這時已經是清末了,清政府既沒有足夠的經費來承擔改造設備的費用,人心的混亂也讓各種工作陷入了停滯。於是,湖北兵工廠就繼續按部就班地生產委員會步槍,這才造就了半個多世紀里名聲顯赫的“漢陽造”步槍。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5、德國毛瑟公司曾經提供給中國一批毛瑟M1904型6.8毫米步槍。

見證了每一個大事件

要說湖北兵工廠完全照抄委員會步槍也不盡然。事實上,中國的技術人員從仿製伊始就對原型槍做了改動。原型的委員會步槍在槍管外另套了一層鋼管,也算是為了解決該槍容易炸膛的問題,該槍也因此被稱為“老套筒”。而湖北兵工廠則取消了這一外套的鋼管,相應地加厚了槍管,槍管外徑也從13.4毫米加大到14.8毫米。此前有資料稱該項改動是1904年完成的,但據相關原始文獻證實,湖北廠在最開始生產“漢陽造”時就已經取消了套筒。張之洞在1897年11月的一份諮呈中就曾提到:“漢廠快槍。均仿德國小口徑新毛瑟式,惟將套筒改作單筒。”

此外,1910年,又為“漢陽造”增加了上護木,並將原委員會步槍的直立式表尺式樣改良為固定弧式,其分劃也從5-20改為1-20。此後生產的“漢陽造”形制基本固定,其主要性能為:全長1250毫米,全重4.06公斤(不含刺刀),槍管長740毫米,口徑7.92毫米,子彈初速60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由5發固定彈倉供彈。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6、身背“漢陽造”的中國士兵。

這些性能在當時清軍使用的五花八門的步槍中可謂首屈一指,更重要的是,湖北兵工廠的產能和質量都保持得相當不錯。清政府陸軍部甚至還在1907年通令各省採購湖北兵工廠槍械。並特意指出:除特殊需要外,不應向外洋採購,一律向漢陽廠購買,並依期付款。因此,“漢陽造”當年在各路新軍中使用得相當廣泛,從1895年到1909年,湖北兵工廠共生產了約13萬支馬步槍,基本都被分配到新軍中去,這也讓“漢陽造”成了辛亥革命中的主力槍械。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7、“漢陽造”將原委員會步槍的直立式表尺式樣改良為固定弧式。

據當年新軍士兵的回憶,當年湖北編成的第八鎮的步槍全部是漢陽兵工廠出產。因此,打響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第一槍的,顯然就是“漢陽造”。而此後,革命軍與北洋軍之間的戰鬥,“漢陽造”毫無疑問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今,位於武漢的辛亥革命博物館門前的雕像中,新軍士兵手上拿的就正是“漢陽造”。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8、“漢陽造”步槍成為清朝末年的標準步槍,也是後來大革命中使用最多的國產步槍。

辛亥革命之後很快進入了北洋軍閥混戰時期,作為當時中國設施最完善、產能最高、質量最好的兵工廠,不管哪一路軍閥控制漢陽兵工廠,都會極力維護,並想方設法提高其產量。1915年,北洋控制下的漢陽兵工廠月產步槍可達1650支。1920年9月,兵工廠奉令代造各省訂購械彈步槍,每日步槍產量增至120枝,加開夜工可出80枝,一日共可生產200枝步槍,產量相當驚人。但也正因為如此,“漢陽造”成了軍閥混戰的重要工具。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19、“漢陽造”的槍管與機匣,槍管是擰在機匣上的,機匣過去也叫節套。

1926年,國民革命軍開始北伐。同年,北伐軍攻佔武漢,漢陽兵工廠也落入了國民政府的手裡,開始為國民革命軍供應武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共產黨人籌劃起義,而參與南昌起義的部隊有不少是從湖北調動過來的,其中自然有不少裝備了“漢陽造”步槍。因此,南昌革命中,“漢陽造”又成為了共產黨人打響武裝鬥爭第一槍的重要工具。正因為如此,現在南昌市的南昌起義紀念碑上,還有一支“漢陽造”步槍的浮雕。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0、南昌起義的部隊中很多都是使用“漢陽造”。

儘管到了1935年,國民政府引進了德國毛瑟M1898步槍的改進型號M1924加以仿製(型號定為“民國二十四年式”),準備用來替換現有的各種步槍(包括“漢陽造”),但由於此後不久全面抗戰爆發,槍支損耗速度驟然加劇。

據統計,8年中平均每月損耗步槍8368枝;而8年中,後方各兵工廠平均每月生產步槍只有5675技,佔損耗數的68%。這種情況下,一切產能都必須被髮動起來,已經老舊的“漢陽造”也只能繼續生產,保證中國軍隊的基本供應。哪怕是兵工廠一路向西,搬遷到了四川,生產也沒有停止。這一開動起來就到了1944年,直到大量的美國援助武器進入中國,生產了將近半個世紀的“漢陽造”才停產。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1、到抗日戰爭時期,大部分中國士兵仍然在使用“漢陽造”。

如此長時間的生產自然帶來了巨大的產量,49年中,生產出來的“漢陽造”總數超過108萬支,雖然與莫辛納甘、春田M1903等經典步槍動不動上千萬的產量不能比,但卻已經是舊中國產量最高的步槍了。

相比較之下,被寄予厚望的民國二十四年式步槍的總產量也只有40萬支左右。所以,抗日戰場上的主力槍械,除了繳獲的日本“三八大蓋”之外,當數“漢陽造”排第一。也正因為如此,所有的抗戰文藝作品,以及所有的抗戰博物館、紀念館中,“漢陽造”也是“出鏡率”最高的武器。以至於人民英雄紀念碑底座周邊的浮雕上也能看到不少“漢陽造”的身影。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2、八路軍戰士使用“漢陽造”步兵訓練。

此後的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由於中國自己的軍工生產水平有限,“漢陽造”這種老槍不得不仍然承擔起主力步槍的責任。當然,到了朝鮮戰爭的時候,由於彈藥供應困難,“漢陽造”已經很少出現在一線部隊了。再往後,“漢陽造”在退出軍隊現役裝備之後,還被轉交給民兵,又頂了很長時間。

所以,說“漢陽造”是跨越了清末、北洋、國民政府和新中國四個時期,見證了一切重大歷史事件的一代名槍,一點也不為過。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3、抗美援朝時期我軍部隊仍然少量裝備“漢陽造”,但由於彈藥體制問題,最終很快退出了一線部隊。

你知道漢陽造嗎?清末軍盲張之洞引進生產,半個世紀造槍108萬支

24、70年代解放軍戰士在給民兵講解射擊要領,手中拿著“漢陽造”,已是大半世紀前的老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