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什麼要修建京杭大運河?

辣子雞蓋飯


隋煬帝楊廣的名氣不用多介紹了,畢竟只用了十幾年就把一個大帝國糟蹋一乾二淨的敗家子並不多。楊廣好大喜功,他在位時三徵高句麗、強修運河,弄得民不聊生。最終天下大亂,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都冒了出來。群雄逐鹿,楊廣成了亡國之君,隋朝二代而亡,李氏代隋建唐。關於楊廣的諡號,殘隋定的是世祖明皇帝,唐朝定的是煬帝。明帝看不上去並不太“明”,但“煬”明顯是過於貶低楊廣了。

在楊廣做過的“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的“大罪”中,有一條的爭議極大,這是楊廣修建大運河,歷來褒貶不一。有人說他修運河只是為了貪圖享樂,去揚州觀賞瓊花,結果濫用民力,造成民怨沸騰。還有人說,修建運河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如晚唐詩人皮日休詩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實際上,楊廣並不是修建運河的第一人,早在春秋時期,吳國就以其都城吳(今蘇州)為中心,在太湖平原修建了多條運河。秦始皇滅六國後,也曾經修建過靈渠,並在古運河的基礎上修建北起丹徒,南到杭州的水道。東吳和東晉也多次對這條水道加以疏浚整修。可見,水路交通運輸的便利性早已經被古人所重視。

到了隋朝,隋煬帝的老爹——文帝楊堅,早在開皇四年(公元584年),就從潼關到長安引渭水開鑿了廣通渠,開皇七年(公元587)時又開鑿了山陽瀆。即使在隋朝,楊廣也不是修運河的第一人。

隋文帝定都長安,隋煬帝定都洛陽,長安和洛陽成了國家的中心。但是長江以南地區,在三國以後的幾百年中得到了長足發展,經濟上在全國佔據重要地位。當時的荊州與揚州非常富庶,整個南方也成為了魚鹽杞梓以及絲麻布帛的全國供應地。因此,修建一條南北貫通的運河就可以有效地把國都與經濟中心連起來。

隋朝之前,南北對峙數百年(包括東晉十六國),隋滅南朝陳統一天下後,南方對隋朝的統治也是不怎麼合作的。修建大運河,一是能夠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統治,二是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對富庶的江南搜刮錢財,以及運輸。應該說,修建運河符合隋朝當時的國家利益,在這一點上,楊廣的決定無可指責。只是楊廣沒想到,他千辛萬苦才繼承的大隋朝,從父親楊堅篡位算起,首尾不過38年。

我們再來看楊廣修建運河的具體工程。楊廣修建大運河所做的,主要是疏浚從春秋到南北朝各種王朝留下的舊河道。隋唐大運河主要分為四段,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修通濟渠,從洛陽的西苑連通至今江蘇淮安,同年又疏浚山陽邗溝。大業四年(公元608年),開鑿永濟渠,使得通濟渠向北延伸,利用沁水河道,南接黃河,北通涿郡(今北京)。大業六年(公元610年)修建江南河,從京口(今江蘇鎮江)穿過太湖直達錢塘江邊的餘杭(今杭州)。整條大運河的開通,溝通了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五大重要的水系,以東都洛陽為中心,西通關中的八百里秦川,北至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南到魚米之鄉的太湖流域,長度達到上千裡。

這條運河北起自北京,南至杭州,它一般被稱為大運河或者隋唐大運河,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京杭大運河,雖然兩者起點和終點都一樣,甚至部分航段也是重疊的。京杭大運河元朝時修建的,元朝的首都在大都(今北京),為了南北溝通方便,裁彎取直,這條運河不再經過洛陽,大體上是一條直線。隋唐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的,整體上呈現“《”狀。

有人說,隋煬帝楊廣修建大運河後,曾巡遊過西北各地,到過突厥與吐谷渾邊界。楊廣去這兩處地方,不是單純的遊玩,肯定也有維護隋朝利益的考慮。但是楊廣三下江都,一路上窮奢極欲,奢靡至極,即使他的目的不只是單純為了遊玩,其後果也是非常惡劣的。楊廣第一次巡遊江都時,船隊長200多里,挽舟兵士有8萬人,龍舟高45尺,長200丈,上下4層。

楊皇帝的隨從中帶有大量的和尚、尼姑、還有道士,客觀上對文化交流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從主觀來說,他這次南下,就是為了宣耀皇威,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第二次雖然帶有軍事人才,徵調南方經濟為遼東戰爭服務的目的,仍是以自己的享受為第一位。第三次是屬於逃難,但他到了江都後又如何呢?仍然是花天酒地,醉生夢死。楊廣巡遊江都,即使帶有一定的鞏固權力的目的,但始終還是以個人享受為第一齣發點的。

不過,不管怎麼說,隋唐大運河的開通,確實為歷史做出了巨大貢獻。首先加強了朝廷對南方地區的控制,其次使得南北商業的聯繫加強。同時,南北交流的交通成本大大下降,加強了南北方文化的交流。

但是,這些屬於“歷史貢獻”,在這當時是看不出來的。隋朝繼承了北周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當楊廣修建大運河之時,仍然過度徵用民力。結果造成男丁不夠,只好用婦女充數,繁重的徭役又給老百姓帶來巨大災難。即使如此,隋朝在對大運河的開鑿疏浚和整個方面,其效果仍遠不如之後的任何一個朝代。隋唐大運河在煬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堵塞,之後的唐朝、後周、北宋都要經常對其進行開鑿疏浚才能繼續使用。

尤其是在元朝鑿了京杭大運河後,明朝和清朝對其不斷整修,才真正發揮了巨大作用。應該說,大運河造福後人、造福千秋,是數千年來各種王朝的功勞,而不僅是隋朝或楊廣的。楊廣修建大運河,雖符合當時形勢的需要,但更多是出於自身享受的目的,而且過於急功近利,勞民傷財,國家元氣大傷。最終,天怒人怨之下,楊廣自己也被人幹掉了,成為歷史的笑柄和警鐘。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我覺得修建京杭大運河不外乎這幾點原因吧:

首先是經濟因素,隋朝之前,經濟重心一直在黃河流域,也就是在北方地區。但是由於常年的戰亂使得北方的經濟遭受到了巨大的衝擊。與此同時,由於人口的南遷,南方地區的經濟日益得到發展,逐漸取代北方地區開始成為全國的經濟重心。因此,在隋朝統一之後,便開始重視起南方地區的發展,但是由於隋朝的首都仍舊位於黃河地區,並且如果遷都的話,成本又是巨大的。於是,為了加強與經濟發達的南方地區的聯繫,隋朝便開始修建了京杭大運河。這也是加強南北地區經濟聯繫的一個重要舉措。



其次,就是政治目的了,隋朝實現了統一,但是之前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留下了比較大的問題,也就是世家大族的力量依舊強大,他們依舊企圖與中央相抗衡,使得統一之後的隋朝的政權受到了比較大的威脅,而世家大族在戰爭中逐漸逃到了南方經濟富庶地區。因此,隋朝要想控制這些世家大族,貫穿南北運河也是勢在必行的一條路。

因此,在經濟因素、政治因素等相關因素的影響下,開通京杭大運河成為了隋朝必然的一個選擇。


汪先森


我是語說漫談,我來談談這個問題,隋煬帝楊廣為什麼要修建大運河呢?現在有一個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觀點就是隋煬帝就是為了方便自己的遊玩,因為楊廣曾經帶兵平定了南陳,對於江南的繁茂也就是非常的嚮往,所以在成為皇帝之後,為了滿足一己私慾,也就動用了上百萬民力修建了大運河,也是因為這條河的原因讓隋朝最終二世而亡,步了秦朝的後塵,就像唐朝的詩人皮日休的詩歌寫的那樣: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這種觀點在唐朝的時候應該是主流的觀點,也代表著廣大百姓的觀點。

但是隋煬帝楊廣可是一個政治家,不是一個旅行家,一個政治家在作出某項決策的時候,更多的是考慮政治的因素,當然不可否認古代的皇帝在做決策的時候,也會有自身的原因在其中的,但是絕對不會是最主要的原因了,而隋煬帝修建大運河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首先要說這個問題的說法是不嚴謹的,其實隋煬帝楊廣修建的並不是我們現在大家熟悉的京杭大運河,如果大家看地圖的話,能夠看到如今的京杭大運河基本上算是一條直線,沿著河北、山東、江蘇,而隋煬帝修建的大運河是以洛陽為中心,北面通過永濟渠與北京相連接,而南面通過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直接連接到杭州,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而如今這種裁彎取直的做法其實是在元朝的時候出現的,也就讓洛陽不在有大運河經過,形成了如今的京杭大運河。

通過大運河的分析,我們就能夠看到,不光是從洛陽往南走,從洛陽往北走更是能夠直接到達北京,如果隋煬帝僅僅是為了到江南遊玩,那麼只要修建一個通濟渠連接此前就存在的邗溝也就可以到達長江沿岸了,那麼還有什麼理由費勁民力去修建永濟渠一直連接到涿郡,也就是如今的北京呢?要知道如今的北京雖然繁榮,但是在隋唐時期可是另一番景象的,因為它的北面就是遊牧民族生活的區域,除非楊廣對於遊牧民族的生活以及環境有著興趣,但是我們去看楊廣後面長期居住在江都,也就知道楊廣應該喜歡江南女子的,就連他的蕭皇后不都是江南女子嗎?

所以楊廣修建大運河的目的,也就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統治,在修建大運河之前,隋朝雖然完成了統一,不過江南並沒有完全被隋朝安定,也就是存在著很多不穩定的因素,這就需要統治者在江南地區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這樣的操作本身就是耗費錢糧的事情,而大運河的修建,因為連接著洛陽,這裡是楊廣在登基之後修建的東都,按照《隋書》的記載:朕故建立東京,躬親存問。這裡的東京就是洛陽了,而洛陽和長安之間通過廣通渠和黃河時間連接,這樣大運河修建成功之後,也就能夠利用水路的便利從隋朝的統治中心關中地區直接出兵江南,這樣即便是江南出現不穩定的因素,也能夠快速的平定下來。

而永濟渠的修建則是針對當時隋朝最大的威脅,也就是北方的遊牧民族,通過永濟渠能夠快速向北方增兵,而隋煬帝發動的三次征討高句麗就是最明顯的例子,所以大運河的修建首先就是一種軍事上的考慮,其實古代修建運河並不是隋煬帝一個人,很多帝王修建運河的原因都是軍事原因,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了統一百越地區,不就是修建了靈渠,溝通了長江和珠江水系的聯繫,還有隋煬帝的老爹隋文帝楊堅也修建了一條從潼關到長安的廣通渠,也是能夠方便更快速的投送兵力,所以楊廣首先考慮的問題自然是國家的治理問題。

其實就是經濟方面的考慮,我們都知道在隋朝的時候,江南經過三國時期東吳的發展,以及後面東晉以及南朝宋齊梁陳的發展,經濟實力已經非同一般了,在唐朝鼎盛的時候,全國最發達的地區就是揚州和益州了,還有所謂的揚一益二,當然隋朝的時候揚州和益州還沒有發展的那麼好,但是這種潛力是無法隱藏的,而楊廣作為一個統帥消滅了南陳,並且在江南地區停留了很長時間,自然知道這裡的經濟發展的潛力,而江南地區還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所以經濟實力已經不比北方地區差多少了,所以修建大運河能夠方便將江南的糧食等物資源源不斷的送到北方洛陽和長安地區,當然也方便楊廣搜刮江南地區的錢財,這樣民間沒有過多的經濟實力,想要不安穩都不太可能,而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唐朝中後期的節度使,不就是掌控了地方的軍權和財權,才讓節度使成為了一個個地方割據勢力嗎?

而第三點才應該是楊廣個人的喜好了,但是古代的帝王本身就是權力的最高層,受到的制約是最少的,哪一個皇帝還沒有一點個人的喜好呢?可以說大運河的修建,在當時的隋朝以及隋煬帝看來是無可厚非的,畢竟符合當時的隋朝的國家利益,只不過隋煬帝有些太過於急切,在短時間內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實這個時候的國家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這樣的超大工程自然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在加上征討高句麗的失利,必然造成了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就導致了百姓走上了造反的道理,就像《隋書》上面記載的:四年春正月乙巳,詔發河北諸郡男女百餘萬開永濟渠,引沁水,南達於河,北通涿郡。這是多麼大的民力工程呢?而且統治者內部也出現了問題,例如楊廣在第三次征討高句麗的時候,後方的楊玄感發動叛亂,所以說隋朝的滅亡,有著內外部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因為修建了一條大運河的原因。

當然隋煬帝自身的問題也很大,尤其是三下江都,真的是一路上奢靡到了極致,即便是他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向江南地區炫耀實力,不過這種鋪張浪費還是太過了,而他第一次來到江都的時候,光是船隊長200多里,挽舟兵士有8萬人,龍舟高45尺,長度達到200丈,上下一共4層,沿途官員的進獻那就更加不用說了,總之就是奢靡之極,就算是第三次來到江都,當時天下局勢已經那麼危機了,可是隋煬帝依舊是貪圖享樂,整天美女相伴醉生夢死,從這個角度去看的話,大運河確實導致了隋朝的滅亡,但是這個鍋真的不應該讓一條運河去背,就像那些亡國之君的鍋也不應該甩給他們的寵妃了,其實是一個道理。

當然大運河的開通對於後來的王朝的貢獻是巨大的,不但降低了南北溝通的成本,也加強了朝廷對於江南地區的控制,讓南北的商業都發展了起來,這一點唐朝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從揚州的發達就能夠體現出來,當然這也促進了江南的開發,畢竟交通方便了,無論是人員還是商業都能夠發展起來,也讓南方的經濟能夠快速的趕超北方,最終在南宋的時候讓北方不再是全國的經濟中心了,難道這些都不是大運河的功勞嗎?只不過隋朝沒有享受到大運河帶來的成果了,如果隋朝能夠像唐朝那樣延續接近300年,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盛世局面的!


語說漫談


修京杭大運河,一是國防軍事需要,為了加強南北經濟發展。三是煬帝經常住在陪都楊州,去洛陽西安更方便。京杭大運河是在歷史上各朝代的基礎上,疏浚,開挖,連接而成。春秋吳王夫差時期,就修通了江淮地區的邗溝。修通濟渠,永濟渠過度使用民力,財才。使人民不堪重負,這也是加速隋滅亡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