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海戰之46:秋後算賬

這是密切相關的薩沃島海戰的第三節,前文:

--------------

薩沃島一戰,日艦損失為零,而美軍損失三艘、澳軍損失一艘重巡洋艦,這都是萬噸級的大艦,不可謂不心痛。而且,日軍陣亡僅129人,盟軍陣亡1077人,如果算上傑維斯號的官兵,盟軍陣亡人數達到1270人。

這一夜之間的損失,甚至超過了陸戰一師在整個瓜島戰役中的損失,後者可是打了六個月的。

對這“美海軍史上最大慘敗”,美國人於1942年12月開始對此戰進行調查。最終報告只建議斥責一人:芝加哥號艦長伯德,原因是他沒有就日艦的侵入警告其他艦隻。

1943年4月9日,伯德獲知即將發表的報告內容後,持槍自盡,次日身亡。

但他只是個替罪羊,俺認為。

日軍此戰大勝,根本原因在於突襲。芝加哥號被攻擊時,日軍突襲已經成功,剩下的只是戰果問題。況且芝加哥號被攻擊之前,已經有派特森號向全艦隊報警,伯德是否報警跟此戰勝負已無任何關係。

從責任上來說,芝加哥號沒報警並逃離自己的崗位,當然是屬於瀆職,應該處罰但美軍慘敗並非由此而起。況且,芝加哥號逃跑這事雖然很難看,但以當時的處境,不跑的話,能做的估計就是用被打殘的艦體為運輸船擋魚雷。

日軍薩沃島完勝,得益於盟軍完全不理解自己的夜戰能力,其實有點像珍珠港,本質上都是偷襲,區別只在於是否宣戰跟規模大小。而且都是一擊而退,跟南雲一樣,三川軍一也沒有打擊登陸場的補給物資將陸戰隊逼上絕路。

三川的這一決定,部分是對弗萊徹的航母比較忌憚,怕天亮之後被反攻,部分是由於空中偵察的錯誤情報,認為兩天的空襲之下,登陸灘頭的物資大多被摧毀。

美國人比較幸運。

從大的方面說,特納的總結是“儘管證據明白無誤地展示了敵手的攻擊能力,可我們對自己的技術跟物資優勢保持著迷之自信,很多軍官對敵人持一種藐視的態度”。

2002年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有篇文章《1942年的薩沃島慘敗》(Disaster at Savo Island, 1942),總結認為海軍最高層恩斯特.金跟尼米茲都有責任。金的問題是行動倉促操之過急,甚至威脅說“一定得幹,哪怕沒有陸軍的支持”。

這個,俺覺得其實很難說。陸戰一師當時的集結確實很倉促,但真等到瓜島機場修號的話,奪島所付出的代價恐怕只大不小。

日軍方面,也認為美軍的反攻應該是在1943年,所以三川才會用500人增援-------以為美國人只是小打小鬧,沒想到是來真的,而且這麼快。

但,所謂出奇制勝兵貴神速麼,還有,唯快不破,呵呵

尼米茲的問題是登陸的指揮系統。特納要陸航偵察的話,得通過弗萊徹再通過西南太平洋的海軍司令Robert L. Ghormley才請的動陸航司令麥凱恩,這確實是太複雜了。

弗萊徹的問題是在他手上沉了兩航母,過於謹慎,尼米茲給他的指導是“確定在自傷八百敵傷一千的情況下才動手”。

大概就是這個原因,所以他對日軍陸航比較忌憚,畢竟陸航的機場不會沉。而且在斐濟開會的時候他就提出只能掩護登陸兩天,特納跟陸戰一師的範德格里夫特極力要求5天,討價還價之後,弗萊徹同意3天。

大約是沒有經驗的緣故,弗萊徹表現得更像一個海軍指揮官而不是兩棲作戰的總指揮。文章的結尾蠻意外,認為此戰中海軍拋棄了陸戰隊,成為之後數十年兩軍不和的根源。兩軍不和?這事俺還真不知道。

太平洋海戰之46:秋後算賬

不過,弗萊徹的撤出,對海戰的慘敗並沒有直接影響。剩下特納、麥凱恩跟克魯切利三人是有直接影響的,但很難說誰的責任更大。

特納降低了艦隊的警備等級,這個相當致命,可這一決定是基於陸航司令麥凱恩的行為,所以特納有推卸責任的藉口。至於麥凱恩為啥不幹且保持沉默,俺搜了全世界都沒找到原因。

最後是克魯切利。離開南線跟特納開會時,沒將離隊的事交代清楚,伯德以為他會回來所以矇頭大睡;其次是澳大利亞號沒返回南線,他卻沒跟任何人說,特納跟伯德都不知道。不過這點不是很重要,因為按那警戒狀態,回去也沒什麼用,搞不好反而被擊沉。

看了一下他的履歷,從中似乎能看出點苗頭。

他出生於1893年,父親岌岌無名,但母系這邊很厲害,外婆出自一個相當有名的貴族,母親是維多利亞女王的宮女。所以,女王自然就成了他的教母,他名字中的Victor就是來自維多利亞女王的Victoria。

1915年海軍學院畢業正趕上一戰,一路提拔之後,1937年44歲時,當上了HMS Warspite的艦長。這是艘33000噸的戰列艦。

然後,不是很正常的事來了。

就在上任的同一年,因為維修等原因艦上未能正常安排輪休,士氣低落甚至有人將這事捅到報紙電臺上,一時滿城風雨。海軍方面調查之後,處理了他的三個副手,包括他的參謀長,但他本人沒事。

1938年在馬耳他演習的時候,一炮手擅自開炮,將一組40mm炮彈打到了市區裡,不過還好沒死人。

1940年4月,這戰列艦作為William Whitworth的旗艦,帶一個小航母跟9驅逐艦在挪威對陣德國的8驅逐艦加2潛艇。結果當然是英國人贏了,德國8艦全失,但是,8艦中有5艦是彈盡油絕之後自沉的。俺感覺這事不太不對,絕對優勢的兵力,居然讓對手打光了子彈?

這次行動之後,克魯切利下船登陸,提為準將負責船員配備的前期工作。按理說,真正的得力戰將,這時應該在海上才對。猜測的話,是他在行動中的表現不被看好,所以回辦公室了。

1942年春,英國人把他借給了澳大利亞,6月接手44特遣艦隊,就是參加過珊瑚海戰的那個巡洋艦隊。那麼問題就是,英國當時自己都吃緊,會將好東西借出去?你不會幹這事吧?

所以,克魯切利恐怕不是一個合格的指揮官,如果沒有皇家那層關係的話,搞不好1937年剛升艦長的時候就完了。

薩沃島慘敗之後,克魯切利廣受批評,但職位沒受影響,繼續在44特遣艦隊司令的位置上坐了兩年,戰後還升到中將。其他人的提升也都沒受影響。

反正伯德已經以死頂罪。

瓜島是盟軍首次登陸作戰,薩沃島是海軍首次掩護登陸,吃虧是正常的。美國人從慘敗中總結了教訓,之後沒再犯錯或者很少犯錯,這點很重要。

最後,就是美國佬無恥地盜用了澳洲的名字,將1943年入役的CA-70命名為堪培拉號,還比澳洲沉掉的那個大了近4000噸。

最最後,三川軍一跟克魯切利蠻長壽的,都是活到92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