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陈如栋/文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先贤曾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家领导人对历史学习一直非常重视,在2014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而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西方国家多不承认,直至良渚文化遗址世界申遗成功,方被正式认可;也证实了我国著名考古学者卫聚贤的观点,中华文明源于东南发达于西北。现有许多学者认同夏朝之前,在东南方确实有虞朝的存在

从桥头遗址挖掘出来的彩陶上,有很多由乳白色突起的横线组成的不同长短的图案,其中有一个由六杠“白条纹”组成的八卦图形,正是展示了《易经》的河图、洛书的信息

,也不排除只是古人的巧合之作,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但可以通过这些息,可破解在我国流传了几千年,天上曾有十个太阳,这传说神话的迷团。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春秋内事》曰:伏牺(羲)氏以木德王天下。天下之人未有室宅,未有水火之和,於是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定天地之位,分阴阳之数,推列三光,建分八节,以文应气,凡二十四气,消息祸福,以制吉凶。又曰:天地开辟,五纬各在其方,至伏牺(羲)乃合,故以为元。

这里“三光”指日月星。“八节”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五纬”指东南西北中。也说明伏義之前因水火末济,无法采用泥和水制陶坯,砖坯,再用火烧成器的工艺,所以天下无法建造家宅。而桥头遗迹却有九千年前的陶器,所以伏羲之事应该在万年之前。传统说法认为,伏羲氏后,方有尧帝。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据《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義和为羲氏与和氏的並称,传说尧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两对兄弟分驻四方,以观天象,並制历法。

《山海经•大荒南经》:“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于甘渊。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

義和生“十日”,这里不是十个太阳的意思,这里的“乌”才指太阳,这应该与她的工作测天象,推历法相关,其实这里是指十天的意思,她创造了一个计时方法,用十天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以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配以阴阳各占二天,正好十天,方便于历法计时。演化成后来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阴阳搭配后成为,甲乙东方木(青色),丙丁南方火(红色),戊己中央土(黄色),庚辛西方金(白色),壬癸北方水(黑色)。再配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合成六十甲子,就成了古代我国人计年月日时间的工具,这种计时方法一直作为正朔纪年直至民国,占据中华文明史上非常重要地位。在易学界至今沿用,且是易学最根本的基础。也演化后来的河图,一六共宗,二七同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途居中。洛书(后天八卦)和河图就成了中华文化的传承。

羲和开创的“十日”,是以十天为一个计量单位,正好补充了原先伏羲的学说,更方便服务于社会。而后来的神话故事巜后羿射日》是曲解了原意,而编造出来的。

那么,義和之国在哪里?义乌文史专家,原义乌政协副主席冯志来先生,在他的《乌越古国探源》中作了详细的考证,就在义乌双江湖一带。(见下图)有兴趣者可关注冯先生的专著,笔者不细表述。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历史地理学家根据广州东南郊发现的七星岗古海岸海蚀平台遗迹、渤海湾天津贝壳堤群(贝壳堤是一种特殊的滩脊,绵延几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主要由沙和贝壳物质组成,在一段时间内海平面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形成,被公认为古海岸线的标志)等发现和考证,绘制出我国东部冰后期海侵最盛期(约5千-7千年前)的一条古海岸线。(附图)


从桥头遗址 破解天上“十太阳”之迷



金佩庆先生根据此图认为:“海浸严重时期的义乌,正处在这条古海岸线上,生活在这里的古越族人,最早见到太阳升起,兼享鱼盐和山林之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繁盛而富饶。”(见图)。而浙江18处发现的上山文化遗址,其中15处在金衢盆地,其中桥头遗址的发现,正可印证当年乌伤古地的辉煌。

这次海侵,宁绍平原地带狭长,连同杭州市中心,太湖平原东部,因海拔低,尽在海中。经几千年海水渐渐退去的过程中,若以绍兴为中心,难以聚集人力与物力,向外拓展空间。我们更有理由相信,以古越乌伤人出发到太湖流域发展更有说服力,选地势相对高的良渚为依托,经大禹冶水,疏通沼泽地水归入海,变滩涂为良田。治理后的太湖流域,含杭嘉湖地区,苏淞地区;浙江下游的宁绍平原,因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兼得水利之便,渐成新的文明中心。传说中的虞朝为大禹后人所创,禹虞同音,是否是因禹而名,尚待将来进一步的考证。综合以上的分析可初步认为,良渚文明很可能是义乌桥头文化的传承。

对于桥头文化,后因中原文化回流越地的原因,有学者提出,古越人是否出现灭绝性的灾难,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的疑惑。我观点是南北文明各领风骚一时期的千年轮回,中华古文化源于东南发达于西北,但从宋代开始,吴语区的江浙文明又重新回到主导区,引中华文明向前迈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