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美國派拉蒙公司拍攝的浪漫愛情片。

故事講述了一位歐洲某公國的公主與一個美國記者之間在意大利羅馬一天之內發生的浪漫故事。

影片由格利高裡·派克和奧黛麗·赫本聯袂主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好萊塢黑白電影的經典之作。

這也是赫本第一次出演女主角,但僅因此就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一躍成為女神級影后。

片中年僅24歲的赫本出演了一個到民間微服出巡的歐洲小國公主,她俏皮、可愛、生機勃勃,高潔優雅美麗迷人,堪稱完美,就像個真正的公主。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不過這部劇雖然經典,拍攝背後卻也沒那麼容易。

今天小銀子就和大家來聊聊《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吧!

1、失意的編劇作家

很多年前,達爾頓·特朗勃還是南加州大學的電影系學生。

他白天上學,晚上在麵包廠做工。在大學期間,他寫了88個短篇小說,6部長篇小說。但是,每一篇作品都被出版社退稿。他卻始終不放棄,一如既往的堅持不懈地寫著。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二十年後,特朗勃成為著名作家和好萊塢的頂尖編劇。正在他實現自己一生夢想時,在四十年代的麥卡錫時代,因反對思想鉗制的好萊塢十君子之一的特朗勃被以蔑視國會罪被起訴。

與有些人想象的自由天地不同,好萊塢歷史上也有過嚴苛的審查年代。從1947年開始,因麥卡錫主義的盛行,許多知名人士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並因此受盡不公正的待遇。1947年9月,43名電影製作人員被傳訊,要求出席聽證會(當然也有部分人是自願的)。其中包括亨弗萊·鮑嘉、勞倫·白考爾、羅納德·里根、加里·庫珀等眾多明星。

沒有人會對突如其來的傳訊和調查感到心平氣和。特朗勃是裡面的佼佼者,他第一個跳出來叫板。不過也因此失去了工作,入獄兩次,隱姓埋名數十年。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圖為1947年,HUAC聽證會上的特朗勃和其妻子

1950年,特朗勃被米高梅解僱,並和其他九個人一同進了監獄。

那時候他44歲。關了10個月後,他出獄了,他被列入好萊塢黑名單:不準發表作品,不準拍電影。也沒有人願意僱用他。

於是他賣掉了在加州的農場,搬到了墨西哥,當然他還是得揮筆桿子養家,他用匿名的方式寫了不少低成本電影的劇本,為了生活,他還用妻子的名字替女性雜誌寫稿。

前後六年的時間裡,特朗勃的劇本沒有被搬上過大熒幕,甚至有人開始懷疑,這位出獄後即攜家帶眷移居墨西哥的劇本作家會不會再也不回來了。事實是,特朗勃隔了有些日子才重返自己的祖國,但卻一直沒有停止寫作。小成本製作的《槍瘋》明顯影響了後來的經典《雌雄大盜》,約瑟夫·羅西指導的《逡巡者》也得到了特朗勃的有力支持。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在浴缸創作的特朗勃

十年過去,黑名單作廢時,特朗勃已經54歲了。

接下來,他及所有黑名單上的好萊塢影人都基本恢復了工作。

特朗勃憤恨地表示:這份黑名單總有一天會完蛋,因為它是不正直、不道德、不合法的。

1960年,他的名字首次出現在了電影製作人員的名單上。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在那些黑暗而無望的日子裡,他開始構思一個浪漫喜劇,其中一個靈感來源於英國瑪格麗特公主的真實故事。故事敘述一個出逃的公主和一個落魄記者在羅馬一天甜蜜而感傷的戀愛故事。

這個故事就是《羅馬假日》。

劇本完成後,因為他依舊在好萊塢黑名單上,任何人不準拍他的電影。於是,他和他的朋友亨特商量好,劇本署名為亨特。

1953年,《羅馬假日》在倫敦首映大獲成功,而特朗勃卻只能坐在電影院看著編劇的署名是“伊安·麥克萊倫·亨特”。事實上,《羅馬假日》發行時,編劇一欄寫的就是亨特和另一位編劇約翰·戴頓的名字。這種現象被稱作“幕前編劇”。

當年奧斯卡最佳劇本獎給了《羅馬假日》。但是劇本的原作者特朗勃卻不能來領獎。亨特自告奮勇地代替黑名單上的特朗勃來到公眾的臺前,接受了後者的榮譽,並把這些榮譽的具象化表現(獎金)——寄給身處異國的特朗勃。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獄中的特朗勃和1954年[羅馬假日]劇組在奧斯卡頒獎現場

那時(六十年代),時代還沒有大跨步地躍進“恢復名譽”的階段,而且出於和特朗勃的約定,亨特直到辭世都對此事守口如瓶,甚至對家人也從沒有提起過。

特朗勃1976年因心臟病在洛杉磯逝世,17年後的1993年,奧斯卡評獎委員會才終於以補頒小金人的形式確認了特朗勃對《羅馬假日》的傑出貢獻。

特朗勃是一個天才編劇,在他傳奇的一生中,除了《羅馬假日》,還有《約翰尼上戰場》、《斯巴達克斯》、《出埃及記》等經典作品,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驕傲與理想。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2、赫本差點與女主失之交臂

這部電影的企劃最早由弗蘭克·卡普拉在1949年提出,最開始他希望由加里·格蘭特和伊麗莎白·泰勒主演。

導演威廉·惠勒是位好萊塢的巨匠:12次奧斯卡提名,3次得獎,造就12位奧斯卡影帝影后。特別是1959年憑藉著屠榜狂魔——史詩電影《賓虛》斬獲了奧斯卡11項大獎,紀錄至今無人能破。那時他剛拍完嚴肅的《女繼承人》和《偵探故事》,想要嘗試浪漫喜劇,於是接過本片。

當他得到英國作家特朗勃寫的這個劇本:《羅馬假日》時,他馬上喜歡上了這個劇本,並堅持所有鏡頭必須在羅馬實地拍攝。這樣一下子就把電影的預算增加了一倍。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而由於影片的編劇達爾頓·特朗勃當時被列入美國眾議院非美活動委員會的黑名單,製作受到重重阻撓。為此特朗勃將編劇署名改為朋友的。

剩下的預算問題,而派拉蒙公司拗不過大導演,只能提出兩個條件:1. 電影只能拍成黑白以降低成本。2. 由於影片成本被控制在100萬美元以下,意味女主角只能用薪酬低的新人,而泰勒片酬太高了請不起。

惠勒同意了兩個要求。

在參與試鏡之前,赫本主修芭蕾舞,為了解決家庭經濟壓力,她一邊兼職模特,一邊參演一些音樂舞臺劇。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當時劇組所有人員都已經找好了唯獨女主角一直找不到合適的,劇組找遍了整個歐洲和美洲的女演員,最後才找到了赫本。

導演為了看到赫本的實力並沒有親自試鏡,而是安排英國導演索羅爾徳迪金森試鏡,並叮囑迪金森試鏡到一半的時候假裝試鏡結束,但是攝像機器不要關,要讓赫本放鬆下來,繼續拍攝。

赫本為此表演了一些電影之中的片段,還以為這樣就結束啦。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赫本的氣質真是高貴典雅呀!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後來赫本回憶說:“我從未演過戲,也不曾開口說過臺詞。於是有個年輕人和我一起對詞。我很生澀,不知道該怎麼辦,我想索羅爾徳對我是有點失望但是他並未放棄,或許這樣挽回了一點頹勢吧。他說:‘我們試鏡的部分已經結束,你可以換回自己的衣服,出來之後我們聊一聊!’所以我換上自已的毛衣和家常的寬鬆褲子,回來之後就和他開始聊天。

後來他們聊了很多關於赫本的工作,生活的問題,甚至還聊到了二次世界大戰她在做什麼。赫本在聊天的過程中一直很放鬆,知道她看到“攝像機還在動”,她才知道原來試鏡還沒有結束,一下子就變得很急促。

但她剛剛的試鏡表演俘獲了試鏡導演。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導演惠勒於1951年秋天看了赫本的“安妮公主”試鏡後,認為這個角色非她莫屬,而且並不擔心赫本缺乏電影表演經驗。

但赫本卻差點失去這次機會,因為她馬上將在百老匯出演《琪琪》,沒人知道什麼時候結束。

不過惠勒做了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推遲開機,等她。

六個月後,1952年的5月31號,舞臺劇閉幕。三週後,《羅馬假日》開機。

事實證明導演的選擇和等待是對的。

赫本的安妮公主形象真的經典極了:俏皮的劉海,美妙的下巴,靈動的眼神,輕盈的小骨架,永遠的平底鞋,緊束的腰身,飄逸的裙襬。有的時候看著看著這部電影,就覺得赫本就是電影裡面的女主。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3、差點拒絕和新人赫本合作的派克

那時已經36歲格利高裡·派克是好萊塢的大明星,擁有很高的話語權。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他已經拍了18部電影,得了4次奧斯卡提名。身高1.9米,英俊瀟灑,臉上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他是當時好萊塢片酬最高的演員之一。

在得到電影劇本的時候,派克當時正急切渴望出演一部喜劇。但看了《羅馬假日》劇本後,他馬上拒絕了,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角色戲份少,很明顯是為一個不知名女演員當配角的。

但是,他的經紀人勸他:你已經拍了很多嚴肅深刻的電影,也許應該改改戲路?他才勉強答應。

到了羅馬,他遇見了那個沒有電影表演經驗的舞臺劇演員赫本。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電影開拍後不久。他的經紀人接到了派克一個奇怪的電話。派克讓他告訴電影公司:必須把赫本的名字和他一起放在片名上面。

拍攝期間,赫本仍然不知這部片子的演員排名如何,但一些有經驗的演員都知道她應該排在哪個位置,在開拍的幾個星期後,格利高裡·派克問他的經紀人該怎樣排名,“為什麼呢?”經紀人大惑不解地問。

“因為電影放映後,她會得奧斯卡獎,而我不會。”派克回答道。

由於當時赫本是新人,所以開始宣傳的海報上製片方把派克的名字寫很大,赫本的名字就很小的一角,後來便把赫本的名字放大了。

事實證明確如他所料,赫本拿了奧斯卡獎。

所以,當奧黛麗·赫本站上奧斯卡領獎臺時,她動情地說:“這是派克給我的禮物。”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拍完電影后,赫本和派克兩人也成為終身的朋友。

4、真實的人物身份角色來客串

電影開場,公主剛到羅馬。她接見的羅馬貴族其實是生活中真正的意大利皇家貴族。電影結束時,公主和新聞界的記者一一握手。

這些記者是真的記者。他們是世界各大新聞社駐羅馬的新聞記者。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還有電影裡有個很經典的情節:

喬伊帶著公主安騎著小摩托車在羅馬兜風。

這輛小摩托車是意大利公司韋士柏生產的。小摩托車因為電影而風行一時,在短短的三年內銷售了50萬輛。後面的幾十年,每個到羅馬來旅遊的人都要騎上韋士柏,在鬥獸場邊轉一圈。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拍攝的那個夏天,羅馬炎熱異常。但是意大利影迷的熱情更高。每天有無數滿頭大汗的羅馬人圍著攝製組,爭先恐後地當群眾演員。

所以公主帶著喬伊騎著摩托撞倒的街頭侍者,賣花女,赤膊小販,最後被帶到警察局。他們都是真實的羅馬居民和警察。

5、赫本拿小金人背後與經典不可複製

那時赫本畢竟第一次當頭號女主角,演對手戲的是已在奧斯卡4次提名影帝的格利高裡·派克,之前的那些電影和音樂劇對赫本的表演有一定的幫助,但這種幫助是有限的。那麼赫本是怎樣把小金人拿到手的呢?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答案就是導演和男主角扮演者派克兩位仁兄給予了莫大的幫助。從一些流傳很廣的幕後故事可以探知一二。

當時電影的拍攝進度實在是太慢了,赫本有時一個鏡頭要拍60遍才能過。他們兩人除了通過聊天、打牌等方法不停幫助資歷尚淺的赫本減壓,有時還會有些小手段來激發赫本的表演。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比如《羅馬假日》裡有段超經典片段:

當記者喬伊帶著公主周遊羅馬時,來到了“實話之口”。那是一座帶著老人之臉的石雕。古羅馬傳說:如果有人撒謊,當他的手伸進口中,就會被咬斷。

這一段一直被不少人當做赫本飆演技的典範。

劇本上寫的是:喬伊的手伸入實話老人的口中,他要裝作手被被其緊緊咬住。

但在拍攝的時候,派克想出一個捉弄赫本的惡作劇。他先假裝手被石像咬住,然後把手藏在袖口裡,把一個沒有手的手臂伸到赫本的面前。

裝成已經被咬掉的樣子,嚇了赫本一大跳。所以,我們在電影中看到赫本的驚叫和驚嚇是她當時完全真實的反應。這段場景只拍了一次就通過。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還有一個片段,那就是在拍攝男女主角的告別戲時。

那時劇組遭遇羅馬多年未遇的酷暑,演員臉上的油彩都會熱到融化,還要在鏡頭前裝作涼爽舒適的樣子。

和喬告別時,不是戲劇專業出身的赫本怎麼也掉不下眼淚。

一次一次的拍攝失敗,夜越來越深,每個人都疲憊不堪。但是赫本還是哭不出來。

突然,一向溫文爾雅的導演惠勒突然衝到赫本面前,開始對她大吼大叫。赫本一下驚呆了。她一向敬愛的導演從來沒有這樣惡劣地對待過她。她覺得十分難過,眼淚立馬掉了下來。

第二天,惠勒若無其事地向她道了歉,說道:我總得想什麼法子讓你哭吧。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所以其實很多並不是在演戲,而是赫本把自己融入了角色。

她的表演可以用渾然天成來形容,安妮公主被賦予了真實生動的人性化一面。

她過於驚豔的演出震撼了觀眾的雙眼,也征服了奧斯卡評委。

經典往往都是不可複製的,1987年12月28日,NBC播出了一部由凱瑟琳·奧克森伯格和湯姆·康迪主演的電影《羅馬假日》。

《紐約時報》提到,重拍的這部電影反響很差,甚至是十年來最令人尷尬的事件之一,從此再無人提起過它,直到今天。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因為一部電影,愛上一座城。

因為一個人,明白了什麼叫公主氣質。

但要是沒有背後這些人的共同努力,估計也就沒有《羅馬假日》這麼經典的劇了,而劇中那一段永難忘懷的愉快經歷,一段感動人心的愛情故事,也就成為了永恆的美麗回憶。

說真的,赫本有這麼一部《羅馬假日》,真的夠了。

《羅馬假日》背後的故事,可不僅僅是因為赫本而讓眾人難忘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

小銀子壁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