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好小學語文?

官兒迷


對於小學生來說,語文學科算是最難的一科了,因為這不僅是個記憶書寫字詞的過程,更重要的是理解,是思想認知的提高,是情感的啟發,因此小學語文要想學了,僅憑會讀會寫字詞句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從語言文字及文章中不斷提高思想認知和情感感悟能力。萬萬急不得更功利不得。

一、小學語文學習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它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外延都無限博大經深,要在學習基礎知識中慢慢滲透,不斷啟發學生的思想情感認知,這樣才能得到更多的積累和啟發,不會在用時抓瞎。

例如,引導小學生識字時,不要僅會組詞,還要帶領他們去領略字的來歷,相關成語故事,這樣不但讓學生記得牢,更拓展了知識面,啟發了思想情感認知度。

如“日”,要講到這個字的來歷,是象形字,講一講“夸父逐日”的故事,告訴孩子們夸父這種為了人類的光明和溫暖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另人敬佩。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無私奉獻的人,他們就像太陽一樣給我們光明和溫暖。

再如“月”也是象形字,但它的組成文絡又像“肉”,因此以“月”部為旁的,多和“肌肉”有關,例如“胳膊、臉、腿、肚、肺、腳”等,讓學生們感覺字的來歷的神奇,啟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給孩子們講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如此一來,孩子們還有不愛學習的嗎,識字還是枯燥無味的苦差嗎?同時,因為廣博的語文知識外延不斷武裝著孩子的頭腦,會讓孩子的思想和情感迅速豐盈起來,還愁以後閱讀理解不會做,作文不會寫嗎?

因此,小學語文學習是一個知識從無到有的過程,每個知識點需要全面鋪開,這樣孩子們才能瞭解透徹,才能真正掌握的深入細緻厚重,如果一味的只學皮毛,字就是字,詞就是詞,不深入探究,讓孩子成為死記憶硬背的學習工具,成為考試的奴隸,那麼學習真的沒有樂趣,而且後患無窮,當有一天孩子寫起作文,總結起文章的中心思想時,腦子裡空空如也時,到時候再補又是一個痛苦的歷程。

二、小學生解詞、造句能力一定要常抓不懈。因為解詞造句能力是閱讀理解和寫作的基礎。

當年我們上小學時,課文中難解的書面語老師都要把解釋抄到黑板上,每一篇課文都跟著十幾二十個詞語解釋,讓學生們背過,我記得我是當時背誦得最熟的,多年來,回想那樣的教學方法,我一直覺得受益無窮,既增長了常識又豐富了語言。所以我從來沒有放棄過這一環節,特別是小學生,因為閱歷不夠,不理解的字詞太多了,要讓孩子們每一個詞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解一解,不但增長見識還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否則一知半解,更別說正確運用了。

目前,小學生的造句能力越來越差,一個成語造句或者關聯詞造詞竟然錯誤百出,除了不理解詞意,句意,邏輯混亂外,更多的在於練習的太少了,試問造句都不會,還期望寫出好作文嗎?所以要和孩子們多玩玩造句的遊戲,從把話說明白完整,到把話說生動細緻,從白描到細描,不斷的譴詞造句,語言運用能力才會提高。而且跟孩子聊天式造句練習可啟發培養孩子創作的興趣和樂趣。解詞和造句能力一旦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想不提高都難。

三、教會小學生閱讀和思考,洞察人情事理。

對於小學生課本和課外閱讀的文章中,你知道孩子們有多少真讀懂的?他們的認知水平,能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就非常不錯了,但是真正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的方法在於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深入思考,孩子閱歷淺,需要老師和家長和孩子共讀一文一書,細細交流引導,感悟人情事理,打通孩子不理解的常識性內容,你會發現這樣孩子得到的思想情感上的提升會讓孩子迅速成長,受益一生。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你給他什麼,他們就畫什麼,不用認為孩子小,而懶得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在逃避生活中失去迅速成長的機會,真當做閱讀理解題一竅不通,寫作文思想空洞時,再補習就晚了,追不上了。

四、多讀多寫、多說說讀後感。

如果孩子在讀課外的過程中,沒有要說的,沒有感想,那麼這本書讀了也是白讀,不會有任何受益,如果引起孩子共鳴的,孩子會忍不住要和你交流,甚至按奈不住要一吐為快的文字抒寫,那樣的書才是最適合孩子讀的,也是最受益的,不但能提高思想認識,豐富情感,也可以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能力。

總之,小學生語文從以上四個方面去學習的話,一定會學得有深度有興趣,為以後的中考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家快試試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