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法學院的秋天,除了恬靜淡然,也有兵荒馬亂。每年都是如此,銀杏開始葉落之時,大四或研三法學生的秋招也如火如荼了:

有人在秋招中很快拿下心儀律所的offer,還能有時間試一試考研,為自己鋪下多條路線;有人一心撲在考研和考公上,放棄了律所的大量機會;還有人自己也不知道畢業要做什麼,要麼隨大流,要麼仍然渾渾噩噩。

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最近我見了幾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學姐,正好與他們聊起秋招的經驗,都覺得找工作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但無論怎樣的準備都不嫌夠。就像情侶分手,告別的那幾句話永遠覺得發揮還不夠好,找工作也是,總覺得自己值得去更好的地方,總會遺憾自己表現原本可以更好。


// D學姐,某部委公務員 //

D學姐是那種傳說中的“無法無天”的學霸,北大法學院畢業的她,僅僅因為讀研想“換個環境體驗一下”,保研去了清華。

D學姐的目標可以說是非常明確了,研一的時候就說打算考國家公務員,那個時候身邊的同學還大部分都想去律所,當時聊天的時候,我還難以理解她為什麼那麼堅定地要進入體制內。後來,她快畢業的時候,給我看她們學校的畢業生去向統計,我才驚奇的發現,清華的大神們,特別是女生,居然大部分都進入了體制內。

為了能夠得到央選的資格,D學姐在一開始就加入了清華的學生組織,在學生組織中擔任學生幹部,同時,還拿到優秀學生幹部之類的榮譽。這些榮譽許多人看來微不足道,但對於考公務員、進入央選其實是有很大幫助的。

另一方面,D學姐選擇了自己感興趣同時也給分相對較好的課程,專業成績三年都維持在前10%左右。

在央選職位出來之後,D學姐參考許多同學的經驗,排除了很多難度較大的崗位,而確定了競爭相對沒有那麼激烈的某部委。

D學姐說,秋招的時候,目標明確很重要。

許多同學很積極也很興奮,宣講會場跑斷腿,每一家企業或律所的面試都去蹭經驗,但其實沒有必要。她會有選擇性地挑選一些企業的宣講會來參加,挑選的標準包括但不限於:戶口、企業的待遇及福利、企業的平臺大小、可能的工作崗位與專業的相關性,甚至是根據往年的招錄情況,分析崗位是否會更加青睞男生。

說實話,雖然國家禁止招聘中出現性別歧視,但許多崗位更加傾向要男生的現實一時半會兒無法改變,搞清楚他們到底要不要女生其實是給自己省時間。

選擇性參加宣講會,省下來的時間可以更多用來準備公務員考試,有限的面試機會也會有更好的狀態。

D學姐國考並不是孤注一擲,她在國考前拿到了某重工企業的法務offer作為自己的保底。企業當時為了留住她讓她去實習,D學姐權衡之後覺得國考更加重要,所以就果斷放棄了。最後,D學姐在某國有四大行總行和央選offer中進行挑選,雖然家裡人都勸她去銀行,因為賺得多,但是她堅定地選擇了公務員的道路。

“一開始就堅定自己的方向,不走彎路。”這是D學姐跟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 N學長,某紅圈所律師助理 //

N學長本科學校一般,而且是非法本,考上了人民大學的法碩,在研究生期間去過幾家律所實習,也曾在一家互聯網大廠法務實習。

秋招開始之前,N學長有一些擔心,他不知道自己的實習經歷是否可以覆蓋自己“不夠紮實”的法學背景。畢竟他不斷積累自己的律所實習經歷,目標就是要去最好的律所。

研二上學期,N學長在北京一家精品所實習,主要做知產方向,加班還好,並不嚴重,每天基本七八點就下班了,但是N學長一定要堅持做律所最後一個走的人,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去學習。

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研二的4月,N學長向一家紅圈所的鑄X計劃(實習留用項目)投了簡歷,他沒抱多大希望,畢竟聽說該項目淘汰率高達90%以上。可能是在簡歷裡詳細列明瞭在好幾家律所中參與的案件和做過的法律工作,經驗看上去非常豐富,N學長順利通過簡歷關。

暑假開始後,N學長進入這家律所實習,在實習的同時,他也特別留意各個律所的招聘信息,通過關注學校的就業信息網站和與法律求職有關的各種公眾號,投了中倫、君合、通商等自己心儀的律所。

在最困難的鑄X計劃中,N學長最終收穫了offer,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他還是決定選擇另一家更適合自己的某紅圈所。

在秋招的過程中,N學長最大的感觸就是,要多積累實習的經驗,外語水平非常非常重要,他面試的幾乎每一家律所都會考察外語水平,雖然很難說外語水平在律所招聘中具體權重有多少,但考察的頻率說明了,外語很重要。

N學長建議我,在兼顧學校學業的同時,也要著意增加自己的實習經歷。N學長本科是工科,故此他認為知產方向對自己來說非常適合,在尋找實習的時候就在知產所方向發力,雖然面試的時候因為本科學校的原因,N學長不太自信,但是在他講出在之前的知產精品所中跟合夥人做過的案子和自己對於知產案件的一些相關思考之後,合夥人很容易就被他打動了,最終留下他。

至於律所怎麼考察外語水平,N學長說,許多律所筆試有兩大項目,法律文書寫作,和中英互譯。包括中倫、君合等很多紅圈所在內,非訴業務佔比較多,所以會考察是否能將外語作為工作語言。但外語這種東西主要靠平時學習積累,臨時抱佛腳是很困難的。


// H學長,某省級機關選調生 //

H學長是某985的本科,考取了北大的法碩,後來在國考中成功上岸,進入某待遇較好的省級機關。

H學長的擇業跟他自身的性格和興趣相契合,他平時就相當穩重,而且長期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在學院裡幫助老師做黨建相關工作。

秋招開始時,H學長一邊著手準備國考,一邊參加各種選調生的宣講會,而對於其他的律所和私企的招聘會基本沒有參與。跟每天都穿著正裝匆匆忙忙趕場的大部分同學不同,從九月份開始到十二月國考之前,H學長大部分的時間都泡在圖書館,聽課做題。

國考成績出來之前,H學長參加了許多省份的選調生考試,因為公務員考試各省題目大同小異,所以其實只要複習一次就可以應對多次的考試,從這個角度來說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除了國考上岸,H學長當時還通過了兩個省份的選調生考試,在糾結之後,他最終選擇了去一個沿海省份省級機關當選調生。

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我對他的選擇表達過不解,國考的公務員級別最高、平臺最好啊,大城市的發展機會也更多,為什麼去了二線城市?H學長聽了說,你不知道了吧,某些省份公務員待遇比部委待遇還要好,生活質量也更高,壓力也比大城市小很多,作為選調生的話,將來的晉升渠道也非常明朗。

客觀來講,除了H學長自身的努力,清華、北大兩所院校的選調生政策也有一定加分,許多省份對於這兩所院校相當友好,有的甚至無需筆試就直接錄取。

H學長的建議是:瞭解自己需要什麼最重要,不要受一些不重要的誘惑所影響。

秋招總是匆匆忙忙,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焦慮,H學長也不是沒有擔憂過,萬一國考沒過,選調生考試也沒有錄取,他也得失業。看到別的同學到處去參加面試,他不是沒有動搖過。

但仔細一想,那些東西對自己來說其實並不重要,別人都想進紅圈所拿高薪,但對於H學長來說,高薪沒有吸引力,他要的是穩定的生活和更高質量的生活品質。

我記得,那個時候的H學長基本處於失聯狀態,早上給他發微信,甚至要到晚上11點才會回覆,幾乎是全身心投入國考,最終也高分通過了。


// Y學姐,某大型國企職員 //

Y學姐本科在西政,後考研進入法大讀學碩。相對於法律碩士,法學碩士不管在律所招聘還是公務員及國企招聘中都更加吃香。

Y學姐在研究生期間,學校的獎學金、優秀學生幹部等榮譽統統包圓。雖然公務員考試失利,但是Y學姐在最後在秋招中收穫不少offer,最終憑藉紮實的基本功和優秀的簡歷成功進入某大型國企。

Y學姐給大家最重要的建議就是要儘量廣泛地收集就業信息。

Y學姐本人非常外向活潑,所以人脈非常廣,所在學院上一屆的學長學姐基本能認識一半多,許多在網上扒不出來的消息,她找人一問就瞭如指掌。

有一次,她為了瞭解一個五百強企業的待遇情況,硬是跟一個沒見過面的學長深聊了一個星期,導致學長的女朋友都開始介意。

信息多的好處在於,許多條件非常優厚的企業因為招收法律專業學生過少或者未大面積宣講,沒有多少人知道,而Y學姐已經默默去面試拿到offer了,這樣有效減少了競爭,也給自己爭取了更多的機會。

Y學姐最重要的建議就是,豁出臉面去搜集信息,雖然有時候覺得素未謀面不太好意思開口詢問,但其實許多學姐學長都很熱心,他們也都經歷過求職季,太知道你需要什麼信息並且也會很耐心地告訴你,不用太擔心他們不願意理你。

收集信息可能會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但是Y學姐認為這些時間的花費是值得的。

很多同學盲目地給自己制定計劃,什麼每週至少發送一百份簡歷,每月參加至少參加十次面試,但是卻從來不肯花時間瞭解一下,這個企業可能近五年都沒招過女生,或者這個單位基本沒有招過法大的學生。

最麻煩的是,許多同學對於一家企業並不瞭解,入職之後容易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秋招中倖存的法學生,過得還好嗎?


以上是我身邊的學長學姐的一些秋招故事,平平淡淡又和我們每個人的經歷都那麼相似,他們的經驗,總能告訴我們一些值得借鑑的事。

當然了,韓寒也說過,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一生。

有些坑是要自己踩過才知道滋味,有些秋招是要經歷後才明白“哦,原來秋招是這個樣子”。

銀杏樹還要多久才落葉,你是否已經準備好迎接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