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6倍速的增長!面對電動車革命性的量變,3D打印你準備好了嗎?

電動車的市場正在迎來量變到質量的飛躍,根據亞琛大學的預測,電動車的年產量2020年有望發展到410萬臺(約佔4%的汽車市場),2025年達到2490萬臺(約佔22%的汽車市場),2030年則達到5040萬臺(約佔42%的汽車市場)。但是從2020年到2025年這5年來說,增量將是6倍。這… …是個驚人的數字!

正如KK在《新經濟新規則》中指出的,在新經濟波濤洶湧,快速變化的環境中,只有反應敏捷、順應變化、行動快速的公司才能成功。快速走向新路途只解決一半問題,快速放棄舊成功解決另外重要的一半。

而華疆3D要發出的聲音是,面對新的機遇,3D打印,你準備好了嗎?


5年6倍速的增長!面對電動車革命性的量變,3D打印你準備好了嗎?


——電動汽車

電動汽車是高科技綜合性產品,除電池、電動機外,車體本身也包含很多高新技術,有些節能措施比提高電池儲能能力還易於實現。電動汽車需要全新車身結構,而決不僅僅是由電動驅動系統代替內燃機。汽車的電動化要求對整個車身進行大範圍的改進,因為電動驅動組件對結構空間有全新的要求。

對於電動汽車而言,輕質結構設計意義重大。因為除電池電量外,汽車重量也是行駛距離的一個限制性因素。車輛越輕,允許裝備的電池也越多,行駛距離便越遠。除可增加行駛距離外,車輛重量較輕時,車輛的性能明顯增強。因為較輕的車輛加速更快,行駛彎道更敏捷,制動時間也更短。例如寶馬電動汽車車身部分幾乎都是由碳纖維製成的,只有承擔碰撞吸能和承載動力系統的底部結構,才使用鋁合金材料。碳纖維比鋁輕30%,比鋼減輕50%,這樣的車身結構不僅強度較高,更重要的是車身自重可以減輕許多。

在華疆3D看來,3D打印技術無論是助力電動汽車的研發,還是在全新的車身結構,輕質結構的實現,以及汽車內飾、智能互聯方面都有著巨大的潛力。

——3D打印與電動車

3D打印技術在汽車製造業中的應用已超越了新產品快速原型、設計驗證,逐漸進入到工裝、夾具、模具和複雜零部件、輕量化結構的製造中。一些極具創新力的新興汽車製造企業更是將3D打印技術直接應用於車身、車輛底盤的製造中。

根據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高級經理沈衛東,目前,國內3D打印零件還侷限於汽車研發階段,小部分零件用於裝車試驗或可用於批量汽車的檢具製作。國際上,以惠普、Carbon為代表的3D打印企業直接將市場定位於用3D打印技術實現小批量零件製造。西門子推出了終端到終端的PLM增材製造軟件系統,覆蓋設計、仿真和生產的解決方案。這一切都意味著,3D打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應用,不僅僅在研發階段,而且將更加深入,在生產階段也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今後,隨著材料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各種金屬、代替輕金屬的工程塑料、碳纖維複合材料會在3D打印中得到成熟的應用,這將進一步加強汽車製造業迎來的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物聯網趨勢。

電池

在新能源汽車家族中最具吸引力的當屬誕生於美國硅谷的特斯拉電動跑車,2003年特斯拉公司在硅谷工程師、資深車迷馬丁•艾伯哈德的努力下成立,在經歷了10餘年漫長的成長期之後,特斯拉汽車在2013年5月首次實現盈利,一度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2015年特斯拉汽車的全球銷量超過5萬輛。

特斯拉取得的成就與其面向具有環保意識的高收入階層的市場定位有關,也與其極具傳奇色彩的領導人埃隆•馬斯克密不可分,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造就了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所取得的地位,那就是特斯拉領先的續航能力,特斯拉Mold S電動車的續航里程達到483公里,新旗艦版車型的續航里程甚至達到526公里, 這無疑是特斯拉汽車的一大亮點。這個亮點得益於特斯拉的電池技術,特斯拉Model S 車型上擁有一個由超過7000節18650鋰電池組成的電池組,它們為特斯拉電動車一路保駕護航。


5年6倍速的增長!面對電動車革命性的量變,3D打印你準備好了嗎?

純電動的新能源汽車想要得到市場認可,擁有快速充電的能力和超長的續航里程是必要條件,在電池技術上獲得突破是電動新能源汽車取得發展的關鍵。近年來出現的新興材料石墨烯在製造具有快速充電能力和蓄電能力的電池或超級電容領域擁有巨大潛力,在理論上由於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的熱力效應、電學性能,以及低溫吸氫、常溫無散射、應變傳感等功能,石墨烯基的電池既在尺寸和重量上減輕車身的負累,同時大大縮短了充電時間,使得電動汽車的續航能力可以與傳統汽車相媲美,與石墨烯相關的電池或超級電容製造技術也因為具有這些充滿誘惑力的潛力而成為研究熱點。

石墨烯

3D打印技術在石墨烯電池、超級電容製造領域的應用也受到關注,如澳大利亞斯威本大學(Swinburn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通過3D打印石墨烯薄片,發明了一種全新而且應用廣泛的能源存儲技術(從技術上講,是一種超級電容器),可容納更大的電荷能量,並且在一秒鐘內完成充電,由於充電和放電不會降低電池的質量,所以這些電池理論上可以長期反覆充電。考慮到不用頻繁拋棄充電電池對環境帶來的威脅,這一優點使得3D打印新型超級電池的商業空間更具想象力。

在此之前,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LNL)與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的科學家們找到了一種可以將3D打印的石墨烯基超級電容的性能翻倍的方法。在2015年,LLNL就取得石墨烯材料應用的突破,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以石墨烯氣凝膠做為3D打印的材料,並按照設計好的架構進行3D打印。打印出的石墨稀結構具有優異的導電性和表面積。這一科研成果在傳感器、納米電子學、催化、分離等領域具有應用潛力。

——輕量化

正如KK在《新經濟新規則》一書中所說,即使像汽車一樣的工業品也遵循性能更好,而重量更輕的規則。隨著信息逐漸取代質量,汽車的平均重量一直在下降,並且將持續下降。

Soulmate

輕量化是未來汽車的一大特點,EDAG的設計師從葉子中汲取靈感,獲取輕量級車身的設計思路。Soulmate汽車的車身結構由類似於葉脈的3D打印“骨架結構”和一層輕薄的覆蓋外層所構成。3D打印“骨架結構”經過了拓撲優化設計,設計師在其承載力低的地方減少材料的使用,在其承載力高的地方提高材料的密度,從而成為一種輕量化的汽車車身結構,在製造過程中材料的浪費少。

Soulmate車身中的“骨架結構”是由EDAG工程、Zentrum Nord激光,Concept Laser和BLM這四家公司合作製造完成的,在製造中使用了金屬3D打印、激光焊接、激光彎曲成形技術。3D打印是由德國Concept Laser公司的3D打印設備來完成的,通過該公司的LaserCUSING ® 技術製造車身結構件的節點,節點的形狀有效的仿生了每級荷載加強元件的力學性能需要。通過630毫米 x 400毫米 x 500毫米的加工空間和1千瓦的激光器來完成節點的加工。 兩剖面及節點設計採用CAD/CAE優化,保證了符合汽車車身結構力學性能要求。

這種仿生的3D打印“骨架結構”理念帶來了柔性化生產的便利性,只要設計師完成建模,就可以進行定製化生產。尤其是當設計師需要考慮到為汽車裝配不同動力系統時,可以根據所使用的動力系統的特點來靈活地調整車身結構的負載力,從而調整3D打印“骨架結構”的設計。3D打印車身結構的各個部分都採用鋼性材料連接,可以很便利地按需提供不同的厚度和不同幾何形狀的連接件。

除了Soulmate汽車,2017年EDAG工程還發起了一個3D打印輕量化汽車引擎蓋鉸鏈的設計與製造項目-LightHinge+ 。在這個輕量化鉸鏈的設計與製造過程中,EDAG 公司與其合作伙伴一起,通過拓撲優化設計、仿真分析、3D打印技術設計與製造了一個3D打印汽車引擎蓋鉸鏈,鉸鏈在實現輕量化的同時,兼顧到了汽車製造業對於行人保護方面的設計要求。通過仿真分析,項目組對該鉸鏈的3D打印預期進行了有效控制。

汽車企業正在金屬3D打印和塑料3D打印兩個領域發力,正如寶馬集團迅速採用金屬3D打印技術,寶馬還迅速地做出了引進Carbon和惠普的決定,寶馬認為將通過這些3D打印技術用於最終零件的生產。

Divergent

Divergent將3D打印技術大膽的嘗試到汽車底盤的製造上,Blade汽車的主體部件是鋁合金和碳纖維,非常輕,車速很快。

汽車底盤和支撐結構的製造工藝主要是將3D打印鋁製的“節點”結構與現成的碳纖維管材進行連接,整個過程頗像搭建樂高積木的感覺。在所有節點都被製造出來之後,工人在短時間之內就可將汽車底盤組裝好。整個構建底盤的過程需要的資金和耗費的資源非常少,並且不像其它汽車製造技術那樣需要非常熟練、訓練有素的工人。使用這種獨特的3D打印方法制造節點式汽車底盤,重量減輕了90%,強度卻更高了,而且比使用傳統技術製造的汽車更耐用。

Blade能夠在短短2.2秒內從0加速至60英里/每小時(約100公里/每小時),它的重量只有1400磅(約635千克),並且安裝著一個4缸700馬力的雙燃料內燃機,可使用汽油或壓縮天然氣為燃料。汽車底盤由大約70個3D打印的鋁節點組成的,工人手工組裝該底盤前後歷時僅30分鐘。而底盤本身的重量只有61磅(約28千克)。

黑鯊VIII

2017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及2017蔚來杯中國大學生電動方程式大賽上,鉑力特(BLT)贊助支持的北理工方程式賽車隊派出的黑鯊VIII帶有突破性的賽車輕量化設計理念。黑鯊VIII在輕量化設計方面和金屬3D打印技術方面獲得了鉑力特的支持,北理工方程式賽車隊將黑鯊VIII賽車立柱的創新設計變成現實,不僅保證了製造精度,並在輕量化上表現出色,立柱零件實物減重20%,強度提高140%;而 黑鯊VIII 整車質量控制在163kg,整車較去年減重14%。根據鉑力特,這不僅是2017年賽季121支油車電車隊伍中最輕的賽車,也是中國大學生方程式汽車大賽8年來的最輕賽車。

—— 熱交換器

HiETA

由HiETA Technologies與Delta Motorsport合作設計和製造、用於微型燃氣渦輪系統的並流換熱器被用於電動汽車的微型渦輪引擎。

HiETA開發了專用參數包,包括開發Inconel材料的無洩漏薄壁結構,厚度達150微米。通過Renishaw在Staffordshire工廠裡的AM250和HiETA在布里斯托爾和巴斯科學園附近的設備來完成產品的製造。英國的汽車集成商Delta Motorsports參與了兩個項目。第一個是長方體換熱器(換熱器),用作電動車輛的擴展裝置。第二個是將組件的設計變得更復雜,形狀看起來與傳統的長方體形狀完全不同,而是更復雜的弧形設計。

通過3D打印,HiETA生產的零件通常比市場上同等效率傳統方法制造的產品重量輕40%。這是因為3D打印技術允許設計師設計單個組件中的許多新穎的高性能表面,這些集成式一體化的設計對於傳統加工方法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 內飾及塑料零件

Fractal

法國標緻汽車曾推出一款名為Fractal的純電動概念車,特點是通過3D打印技術製造了這款車的消聲內飾。車輛的內飾是由Materialise公司設計和3D打印的。3D打印內飾佔到Fractal 電動車內飾總表面積的82%。 內飾件的表面具有凹凸不平的結構,這些結構是中空的,不但可以減少聲波和噪聲水平,而且會使聲波從一個表面反射到另一個表面,從而實現對聲音環境的調整。這類複雜的造型是模具注塑工藝難以實現的,但這正是3D打印技術的優勢所在。

當然,Fractal通過3D打印所製造的內飾是一種直接製造的結果。而在華疆3D看來,無論是汽車內飾,還是汽車上所用到的其他塑料零件,還有一種潛在的3D打印技術頗具應用潛力,那就是隨形冷卻模具的應用。

根據3D科學谷的市場研究,2015年Moog收購了Linear Mold工程公司70%的股份,而2017年,Linear Mold又將大部分股份回購回來,其原因正是Linear Mold看到了隨形冷卻模具在汽車領域爆發增長的趨勢。

而關於3D打印在模具領域的應用,請參考3D科學谷發佈的《3D打印模具的應用、趨勢、供應鏈白皮書》

—— 智能互聯

通過美國Local Motors公司已推出市場的智能公交車和德國博世公司打造的Soulmate概念車就可以感受到智能汽車的獨特魅力。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款智能汽車都使用了3D打印技術來製造汽車零部件。

Olli

在智能汽車領域,以提供定製化汽車為主要業務的Local Motors公司的市場反應速度絲毫不亞於Google、特斯拉、寶馬等著名公司。Local Motors研發的智能巴士Olli 已在德國進行了試運營,未來Olli 將在德國承擔起從火車站到酒店之間的接駁任務。

Olli巴士的載客量和速度均低於傳統的公交車,其最大載客量為22人,最高時速為25英里/小時。但是Olli所擁有的高科技,讓這些差距變得微不足道。Olli巴士是一輛無人駕駛的智能汽車,在製造時採用了大量3D打印零部件,,例如用可回收的碳纖維增強塑料3D打印的車身。Olli還配備了IBM Watson的人工智能軟件,該軟件的作用是分析大量的數據。負責收集數據的是30多個傳感器,它們是Local Motors在製造汽車的過程中嵌入到汽車中的。此外,Olli 汽車還使用了Watson的4個語言提取、分析類的API, 以實現汽車和乘客之間的無縫互動功能。例如,當乘客坐上汽車之後, 就可以對Olli 說:“可以帶我去市中心嗎?” Olli 很快就能做出判斷並駛向目的地。如果乘客對目的地並不熟悉,還可以諮詢Olli 附近有哪些飯店、景點。

Soulmate

德國博世與其合作伙伴EDAG共同打造的Soulmate翻譯成中文不僅僅是知己,更是靈魂伴侶,用這個帶有情感色彩的詞來給一輛汽車命名,可見這輛車對主人意識的感知程度非同一般。而這也意味著未來的車將全面接入IoT物聯網系統,並具有先進的智能化功能,比如說Soulmate內部和外部的表面可被其內部的照明系統照亮,司機可以通過光信號與其他司機通信。當在高速公路發生危險的時候,司機也可以讓任何一扇門發出紅色的閃光以提示其他的司機。博世的技術專家在車內安裝了一個智能系統,該系統允許車主與家庭裡的智能產品保持互聯,車主在車上就可以讓一個送貨員到家,然後通過碰觸車內的顯示屏既可以簽收貨物。此外,車輛的接口可以通過手勢控制和通過觸覺輸入來控制,車主專注地駕駛汽車。

3D打印電子

通過3D打印機進行電子產品外殼的快速原型在電子行業中已很常見,但3D打印技術在電子行業中的應用並非僅停留在電子產品的“表面”,更加令人興奮的應用是打印PCB(印刷電路板)和在多種基底上直接打印元器件。

3D打印技術可在多種材質的基底上打印電路和傳感器,其中也包括在柔性物體上面實現這類應用,例如,Nano Dimension公司已嘗試在紡織物上打印電子元件和傳感器,它們是織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Nano Dimension還對紡織物的導電性、彈性、摩擦等方面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表明3D打印銀導體具有足夠高的彈性,足以匹配紡織物的彈性。通過此類技術,就連柔軟的紡織物也具有成為物聯網設備的可能性。

3D打印電子技術比較有潛力的應用是在物聯網領域。物聯網設備中往往需要嵌入電路和傳感器,以實現數據的傳輸和物體的互聯,華疆3D在《3D打印與電子產品白皮書》介紹過的幾種3D打印技術都有打印電路和傳感器領域的相關應用。

雖然目前汽車智能互聯實現的技術與3D打印技術的聯繫並不大,但隨著3D打印技術在電子領域的應用深入,3D打印之於智能互聯將結合得越來越緊密。

—— 風靡全球的電動交通工具

電動飛機

環顧世界的電動交通工具市場,不僅僅是電動汽車領域,3D打印技術在與電動飛機,電動摩托車的結合方面正走向深化。

電動飛機方面,以色列的Eviation Aircraft公司正在進行全電動通勤飛機的開發,在研發過程中Eviation 應用了3D打印技術。在飛機研發過程中,Eviation Aircraf 需要一種經濟、快速的解決方案來控制零部件的研發成本,以及提高零部飛機設計迭代的效率。Eviation曾購買了Stratasys Fortus 450mc 3D打印機,快速製造研發中所需的零部件原型、用於測試的功能零部件,以及工模具。


5年6倍速的增長!面對電動車革命性的量變,3D打印你準備好了嗎?

圖片:Eviation通過Stratasys設備和材料製作的零件


Eviation曾用這臺3D打印機和ABS 材料在20個小時內製造了機翼電機的原型,還通過ULTEM材料製造了一款“”複合鋪設工具,3D打印的部件被覆蓋在碳纖維材料中,用於支撐光滑、氣動的飛機表面結構。ULTEM材料是一款可用於嚴苛環境中的熱塑性材料,可應用在航空航天製造領域,製造一些 3D 打印的高級功能原型或生產最終零件。

電動摩托

不僅僅是電動飛機,Light Rider 是由APWorks開發,為現有的和潛在客戶展示金屬3D打印設計研究的電動摩托車。APWorks這一研究標誌著全新的零部件的研發、結構再造、材料的優化和3D打印相結合的成功。這些因素的組合導致重量和成本的節約,同時減少裝配時間,並有助於在零部件和組件集成新的額外的功能。此電動摩托車車架是基於大自然原理獲得的結構優化設計。從視覺上,Light Rider的設計有點像咖啡賽車手Cafe Racer,自上世紀60年代英國系列摩托車。在APWorks工程師選定了組件如車燈、座位和顏色後,他們開始了設計流程。

此外,拓撲優化技術和空客公司開發的高性能的鋁合金材料Scalmalloy®,是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Scalmalloy®材料不僅耐腐蝕,而且結合了鋁的重量優勢以及與鈦等同的強度優勢。

—— 一步領先,步步領先

綜上所述,華疆3D認為3D打印在電動交通工具的應用不僅具備極大的想象空間,更具備實際可操作性,3D打印設備及材料廠商應積極的增強與電動交通工具製造廠商的交流,結合自身調節,拓展應用範圍,從而更好的把握市場先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