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有一天,郭女士帶著女兒月月到遊樂園裡去玩。 

但當月月從滑滑梯上滑下來的時候,小裙子好像卡到了什麼地方,導致月月最後從滑梯上滾了下來。
月月馬上就哭了起來,郭女士趕緊上前看了看月月有沒有受傷。但在發現了月月身上沒有什麼傷口之後,卻在一旁任月月在地上哭鬧。
在一旁的家長就很奇怪,問郭女士:“你女兒哭得這麼厲害,你不安慰安慰她嗎?”
而郭女士卻說:“沒事,小孩子哭鬧一下是好事。”
在一旁的心理學家項先生也附和道:“這就對了!”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或許很多人會對此感到不解,為什麼小孩子遇情哭鬧的時候不要上前安慰他們,反而應該選擇冷眼旁觀,那麼首先父母就需要了解到孩子哭鬧代表了什麼。

撫養一個孩子成長為情感健康、可與他人形成健康連接的成人,需要父母給予一定量的情感互動、共情和持續的關注作為養料。——心理學家溫尼科特

孩子哭鬧代表了什麼:

其實孩子還小,在內心有情緒需要發洩的時候,可供的排解手段並不多,因此往往只能以哭鬧這種行為來發洩自己心裡的情緒。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1、憤怒

這種情緒往往出現在孩子受到了心理上的打擊時出現,比如孩子受到了其他人的欺負,或是心中的一些述求得不到滿足,都有可能引起他們心中的憤怒情緒,從而變成哭鬧。

2、痛苦

孩子的身體還比較脆弱,對於痛苦的感受也比較敏感,因此當孩子在身體感覺不適,或是在父母對其吼叫打罵之後,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痛苦情緒。所以父母在發現孩子哭鬧的時候,還需要先確認其是否在身體上受到了什麼傷害。

3、恐懼

孩子還小,自然會對許多的事物感到迷茫與害怕。正如有很多的孩子會害怕打雷,逃避打針等等,當他們的恐懼情緒逐漸蔓延之後,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哭鬧。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4、傷心

我覺得傷心,所以我哭了,因此傷心是孩子哭鬧最為直接的一個原因。但傷心其實也分為幾種情況,這需要父母進行具體的觀察與分析。

(1)孩子對父母往往存在一定的依賴,因此當父家長因為一些事情需要離開孩子身邊的時候,他們就會感到難過,同時小孩子的時間觀念和大人們並不相同,有時或許只是三五分鐘,在他們看來就已經是很長的一段時間了。

(2)同時,孩子的心理其實是很敏感的,當父母因為別的事情而分散了注意力的時候,孩子就容易覺得自己受到了父母的冷落。這個時候他們也會因此而覺得悲傷,會嘗試用哭鬧的方式來拉回父母的關注。

(3)很多家庭都有出現過類似的情況,有時候親戚朋友帶著自己的孩子來家裡玩,家長們在他們臨走前都會順手送上一兩件自己孩子的玩具給他們。而父母往往無法意識到,這些在他們眼中無關緊要的玩具在孩子的心中佔據了怎樣重要的地位,所以孩子們在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被輕易地送人之後,也會感到傷心。同理,有些父母會覺得一些東西影響了自己孩子的學習,就自作主張地將它們丟棄,這同樣會造成孩子感到難過。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所以,當我們看到孩子哭鬧的時候,往往代表了他們心裡存在著一些負面情緒。因此,這個時候的父母不應直接就上前安慰,更不應用強硬的態度去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去面對這些情緒呢?

如何排解孩子內心情緒:

1、自行發洩

首先家長們應該意識到,這些不良情緒是需要排解出來的。而孩子往往沒有太多別的方法來對其進行處理,因此只能以哭鬧這種形式來發洩自己心中的種種負面情緒。因此這個時候父母大可在一邊冷眼旁觀,讓孩子先用哭鬧的形式來把這些不良的情緒發洩出來一部分,等他們稍微冷靜下來之後再去對其進行教育。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2、勇敢面對

當孩子將這種不良的情緒稍事發洩出來之後,父母就可以從旁鼓勵孩子去主動面對這些情緒。應該告訴他們,有這些情緒並不可怕,反而是一件極其正常的事情。改變孩子的畏懼心理,讓他們從心底裡接納了這些情緒,才有可能去將這個情緒進行調節,不至於使事情發展往更糟糕的方向。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3、正確引導

作為家長,就應當正確地認識到,如何將這些不良的情緒進行較為合理的排解以及轉化是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而根據孩子不同的年齡層,也會產生不同的方式。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可用的方法還比較少,而哭鬧是一種較為適合他們的手段,因此家長無需過多地去阻攔或是指責。而孩子長大一些之後,就可以讓孩子可以通過做運動,或者想一些積極的事情的方式來將這些不良情緒進行轉化。久而久之,他們就可以逐漸學會以一種適當的方式來處理這些不良的情緒。

4、寬容接納

而對於家長而言,需要做到的不僅僅是引導,更重要的是學會去接納孩子的這些情緒。有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在哭鬧的時候會覺得很吵,隨之也變得不耐煩,喪失了冷靜,用一些不冷靜的方式來對待他們,如“你怎麼這麼不懂事?”。而這樣的方式一方面會嚴重傷害到孩子的本就不甚堅強的心理,打擊到他們的自己心。另一方面也會使他們對父母產生畏懼心理,從而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

孩子遇事哭鬧,父母在一邊冷眼旁觀,心理學家告訴你:這就對了

因此,當家長髮現孩子在哭鬧的時候,都不應該著急,用草率的方式去處理,而是應該仔細想想他們哭鬧的背後意味著什麼。只有家長們真正瞭解到自己孩子心中的想法,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去排解這些不良情緒,並將其轉化為更為積極向上的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