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當心糖尿病神經病變

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不斷升高,各種併發症也給糖尿病患者帶來了很多痛苦。其中,糖尿病神經病變(DPN)是併發症中較高發的,但是其患病常常具有隱匿性,而嚴重起來又給患者帶來身心俱損的影響,而且遷延難愈。

糖友當心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友當心糖尿病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有三個主要的臨床表現,神經痛、自主神經病變和相應的臨床表現以及感覺遲鈍。神經痛常表現為電擊或針刺痛、燒灼感、深部痛、感覺遲鈍,麻木感,呈末梢、對稱性疼痛,常常夜間加重,自主神經病變包括體位性低血壓、心臟自主神經病變、胃輕癱、腹瀉或便秘、尿失禁、性功能障礙、出汗異常,感覺遲鈍,主要是容易感染和跌倒,導致運動功能障礙。這些臨床症狀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顯著下降。

血管營養代謝障礙是主因

專家表示,糖友發生神經病變,其誘因與血糖控制不好有脫不了的關係。“血糖控制不佳,就會導致血管營養代謝障礙,加上糖尿病也會引起維生素的缺乏,在多重誘因之下,神經病變就會來襲。”但對於一些“老糖友”而言,因為患病時間長了,即使血糖控制好了,也會容易發生神經病變,這是因為長期的高血糖,使得血管營養代謝發生障礙了。

此外,還有些人在糖尿病前期,也會發生神經病變,表現為手腳的麻木、痺痛等,就診後才發現是糖尿病惹的禍。

 中藥活血化瘀為宜

雖然糖尿病神經病變發病率高,但糖友也不是隻能“默默”接受。劉振杰表示,預防神經病變,控制好血糖是關鍵。其次,患糖尿病時間長了,就容易引起瘀血,中醫認為久病多瘀。因此,注重活血化瘀對預防和改善神經病變有很大的作用。

專家介紹,“瘀血”也分為兩大類,分別為陽氣不足和熱傷陰津引起的血瘀。陽氣不足引起的瘀血,表現為手腳怕冷,摸上去冰涼,治療上以溫陽活血為主;而熱傷陰津導致的血瘀多伴有口苦,口乾不多飲,大便秘結等症狀,治療上以養陰清熱涼血為主。

因此,糖友可食用一些平和的活血化瘀藥材,如田七和人參等。對於輕度的神經病變,患者還可以使用一些營養神經的藥物,改善血液的微循環。另外,服用維生素B,特別是維生素B12,對神經病變也有修復作用。

專家還提醒,雖然活血化瘀治療糖尿病併發症有效果,但並非一味的用活血藥物,因為一方面中醫的活血化瘀用藥有多種配伍,應結合病人體質來用藥。另外,活血化瘀藥本身也有耗氣作用,如使用不當會適得其反。糖友應及時就醫,聽取專科醫生的建議。

 日常生活如何預防神經痛

1、不挑食:平衡的飲食應包括碳水化合物、水果、蔬菜、奶製品、肉類、禽類、魚類和健康的脂肪。

2、少食多餐:糖尿病引起的神經損傷和疼痛會讓食慾下降,同時味覺也變差,因此少食多餐更可行。建議每天吃3次少量的正餐,外加3次健康小吃,分別為早飯和午飯之間一次、午飯和晚飯之間一次和一次夜宵。

3、勤練單腿直立、踮腳尖都能預防神經痛:運動是緩解糖尿病神經痛,避免糖尿病足提前出現的一劑“良藥”。但要注意,巧練比“猛練”更有效。近日,美國“網絡醫學博士”網站就為糖友介紹了三個增強雙腳敏感性,預防神經痛的“妙招”:

“金雞獨立”。緩緩地抬起一隻腳,保持30秒,再換另一隻腳,動作熟練後可增加時間。這項平衡運動不受場地限制,可隨時練習。

“走鋼絲”。像走鋼絲那樣兩隻腳並排成一條直線向前邁步,雙臂張開呈水平直線,膝蓋保持一定曲度,並可嘗試倒著走增加難度。

踮腳尖。靠近某個物體做支撐,慢慢抬高腳後跟,然後保持不動。每天3次,每次努力多堅持一會兒。

4、適量補充維生素B:專家建議,除了加強血糖的監測,及時調整降糖藥外,還應補充B族維生素以改善自主神經功能。症狀較輕的患者,可以口服複合維生素B,或吃一些富含B族維生素的食物,如牛肉、薏米等;症狀嚴重時,可肌肉注射維生素B,兩週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可使病情得到控制。

5、吃“健康的糖”:“健康的糖”指的是全麥穀物、水果、蔬菜和低脂牛奶。去超市,要選新鮮的食物,少買罐頭、盒裝食品和冷凍食品。要挑選加工程序最少的食物,不買已加工好的或半成品食物。

6、避免飲酒:酒精有神經毒性,還會導致血糖波動。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飲酒會引起疼痛、麻木等症狀。美國糖尿病協會建議,女性每天不要超過1杯,男性每天不要超過2杯。另外,千萬別空腹飲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