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海:寫在一磚一瓦里的“紅色記憶”

龍海:寫在一磚一瓦里的“紅色記憶”

採風團在龍海一中紅軍樓前合影 本報記者沈昊鵬攝

龙海:写在一砖一瓦里的“红色记忆”

林婷向採風團介紹中山亭的歷史故事 本報記者沈昊鵬攝

龙海:写在一砖一瓦里的“红色记忆”

陳彩虹向採風團介紹蘇精誠曾經參加過的幾大戰役 本報記者沈昊鵬攝

龙海:写在一砖一瓦里的“红色记忆”

在龍海蘇靜將軍故居,採風團成員聆聽蘇靜的妹妹蘇金花講述紅軍故事。沈昊鵬攝

10月27日,“重走紅軍進漳路”採風團追隨紅軍的腳步來到了龍海,重溫紅色記憶,學習紅軍精神。

龍海一中紅軍樓:

一牆標語記錄革命熱潮

龍海行的第一站,來到了龍海一中紅軍樓。紅瓦白牆,兩層高的樓房,看似普通,但牆上的標語告訴來訪者它承載了深厚的紅色記憶。

1932年4月20日,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東路軍攻克漳州,4月21日,紅四軍第十師第二十八團進駐龍海一中紅軍樓。站在紅軍樓前,可以看到“消滅地主武裝”“反對日本出兵中國”“紅軍是工農的軍隊”“農民打土豪分田地”“擴大紅軍”等紅軍標語十分醒目,依稀再現當時革命運動的熱烈。

“這些標語有什麼故事呢?”採風團成員好奇地問道。

“紅四軍進駐石碼後,緊緊依靠地方黨組織,採取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抗日宣傳。第二十八團指戰員們和兄弟部隊的戰友們3人一組,5人一隊組成宣傳分隊,隊員彆著‘抗日救國’的臂章,手拿小紅旗,走街串巷進行抗日宣傳。在龍海一中紅軍樓的牆壁上書寫了一系列抗日標語。龍海市委黨史和地方誌研究室幹部林婷說。

在中央紅軍和石碼工農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石碼人民全線動員,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掀起轟轟烈烈的“擁紅支紅”和抗日宣傳的紅色高潮。秉持著發動充分,說服耐心,協商民主,分攤合理,具體明確,不報私恩,堅決執行的籌款政策,紅軍在石碼的籌款籌物開展得非常順利,還有不少青年踴躍報名參加紅軍,據不完全統計,僅在石碼、海澄,報名參加紅軍的就有四五百人。

據龍海一中原書記洪濤介紹,紅軍在石碼打土豪時,曾錯抓城中畫家連城珍,但後來連城珍被紅軍的理想信念和真誠所打動,主動為紅軍籌款、當翻譯。

1932年5月28日,中央紅軍東路軍在圓滿完成宣傳抗日、籌款籌物、擴大紅軍等三大任務後,勝利回師中央蘇區。新中國成立後,當年任紅四軍十一師三十二團政委的楊成武將軍,曾於1983年、1986年及1990年三次造訪龍海一中紅軍樓。洪濤回憶說,老將軍親切地向在場師生講述紅軍的革命歷史和戰鬥精神,勉勵學生不忘歷史,學好本領。

紅軍在龍海駐紮的時間雖然不長,但革命精神卻像一顆種子在龍江大地生根發芽。如今,龍海一中紅軍樓已修繕成為龍海市革命歷史紀念館,展示1919年至1949年龍海大量革命史料、圖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將紅軍的革命精神傳承下去。

開國中將蘇靜將軍故居:

古厝之中追憶戎馬生涯

車輛沿著柏油大道繼續前行,採風團抵達海澄鎮內溪村蘇靜故居,一座閩南風格建築展現在我們眼前。初秋柔和的陽光灑滿古厝的房前屋後,盆盆綠植點綴著古厝前大埕的紅磚,古厝門楣上掛著“蘇靜故居”的牌匾。

走進蘇靜故居,廳堂正中掛著一幅蘇靜將軍授勳時的照片。故居四周,一塊塊展板記錄著蘇靜將軍的赫赫戰功。隨著講解員的話語,我們漸漸瞭解了這位將領的生平。

“你們看,這就是蘇靜出生的地方。”蘇靜故居講解員甘婉君指著房間內放置的一張老式木床說。蘇靜將軍出生於1910年,這座古厝便是蘇靜出生、成長時期的住所。求學期間,蘇靜因參與學生運動,遭國民黨當局追捕。之後他便隨父親前往緬甸,在當地一所華僑中學教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深感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毅然決定回國參加救國行動。

1932年,紅軍入閩攻打漳州之際,蘇靜正與蘇精誠在廈門宣傳抗日救亡。紅軍進漳的消息傳開,他們返回家鄉海澄。在家鄉,蘇靜與蘇精誠等人發動、組織老同學和貧苦農民,建立了一支40多人的游擊隊,迎接紅軍,配合紅軍作戰。

“蘇靜與紅軍就此結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緣。”甘婉君介紹說,1932年5月蘇靜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紅一軍團,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歷任紅一軍團總指揮部參謀、偵查科科長等,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第五次反“圍剿”,和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蘇靜在長征中率偵察部隊收集情報並偵察行軍路線,親自繪製數百張行軍路線圖,為擔任長征前衛的紅一軍團順利前進作出巨大貢獻。聶榮臻元帥曾給予高度評價,“紅軍過草地,蘇靜同志在前邊開路是有功的”。在講解員的話語中,我們彷彿看到了一位在烽火歲月中屹立不倒的英雄形象。

卓港村紅軍樓:

硝煙散去看樓前好風景

中午時分,採風團抵達東泗鄉卓港村,走到卓港村米街東端,矗立著一座三層半西式洋樓。洋樓外牆斑駁牆壁上依稀可見的“土地革命”標語、洋樓頂端五星形狀的石雕,都向人們敘說著他不平凡的過往……

這裡是東泗鄉卓港村游擊隊隊部舊址紀念館——紅軍樓。這棟具有獨特南洋風格的洋樓於1926年興建。那時,卓港村周遭土匪出沒猖獗,致使很多富戶驚逃謀生,這座洋樓的主人便是其中之一。

後來,閒置的洋樓成了蘇靜、蘇精誠等人成立紅軍游擊隊時的隊部。紅軍樓的牆壁上,幾幅卓港紅軍游擊隊革命活動內容的漫畫生動地向我們描繪了當時的場景。講解員陳彩虹說,當年游擊隊在卓港村一帶開展革命活動,在此協助紅軍做群眾工作,在游擊隊的宣傳、引導下,當地百姓對紅軍有了更深的認識,越來越多人參與到紅軍的隊伍中,游擊隊還發動群眾打土豪,籌軍款等。紅軍的武裝力量在此不斷壯大。

走出卓港紅軍樓,採風團成員目光便被紅軍樓前的公園吸引。公園靠湖而建,湖畔楊柳依依,湖面波光盪漾,與旁邊整齊的騎樓建築一道,宛若一曲和諧優美的嘹亮民歌。

☉本報記者張江璐俞映雲

採風特寫

中山亭前民心聚

在石碼城中有座中山亭,現在是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回溯往昔,中山亭見證了一段崢嶸歲月。

紅四軍進駐石碼期間,掀起了廣泛的抗日宣傳活動,城鄉的抗日宣傳如火如荼。紅軍在石碼期間曾先後召開三次較大規模的群眾集會和十幾次小會,其中在石碼中山公園的中山亭前召開了兩千人以上的宣傳大會,羅瑞卿、羅明等黨政軍領導人及石碼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林和尚等參加了會議,羅瑞卿等在大會就抗戰形勢及紅軍進漳的目的和黨的政策作了演講,號召廣大民眾團結起來打倒日本帝國主義。

通過這些宣傳,人民群眾更加了解這次紅軍進入漳州、石碼的真正意義,激發了他們的愛國熱忱,把發動抗日的種子深深播種到石碼人民心中,並生根發芽。群眾團體也紛紛行動起來,上街載歌載舞,舉行街頭講演。

☉本報記者俞映雲張江璐

將軍的保險箱

在蘇靜將軍的故居里,陳列著一個鋼製保險箱,外表已有些斑駁。蘇靜將軍的妹妹蘇金花向我們回憶起蘇靜與這個保險箱的故事。

這個保險箱是抗日戰爭中的戰利品,蘇靜將軍在北京工作時,組織將保險箱分配給了他。蘇金花說,蘇靜將軍十分愛惜這個保險箱,打開保險箱時都會非常小心。這個保險箱除了存放文件及貴重物品之外,蘇靜將軍還會把自己珍貴的東西藏在保險箱裡,包括身上穿的將軍禮服,獲得的八一勳章、自由獨立勳章、解放勳章等等。

☉本報記者張江璐俞映雲

87年前的閱兵照

在龍海一中紅軍樓的展廳裡,展板上的一張合影引起了採風團成員們的注意。

那是1932年5月19日,紅四軍近千人集中到石碼中學(現龍海一中)操場上進行整編、閱兵併合影。照片上整齊的機槍和小炮是紅軍攻克漳州時繳獲的戰利品,照片上有“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第四軍全體攝影”等字樣。新中國成立後,這張具有重要意義的照片被陳列於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模糊的照片是歷史的見證,令採風團成員心生崇敬之情。參與拍照的周存總在文章裡寫道,“紅軍都笑臉相迎,很客氣、可親,他們拍的照片,每張都交錢,一分不少……那時候,紅軍在石碼,很講‘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給老百姓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