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2014年7月

中藥學專業碩士研究生鄒濤

通過人才引進

從江西來到畢節

在市科技局中藥研究所從事中藥研究及推廣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紮根,真情換得群眾口碑


“畢節是全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青年科技工作者,我決心把科技論文寫在試驗區大地上。” 這是鄒濤參加畢節市直機關“我和我的祖國”主題演講比賽時的諾言。

到中藥研究所工作僅一年多,鄒濤向單位領導主動請纓,到艱苦的農村鍛鍊。2016年1月,他如願到納雍縣厙東關鄉掛職任科技副鄉長。

初入基層,他主動向領導和同事們學習,向群眾學習 “本地話”和基層農村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克服各種困難與群眾相處交往。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厙東關鄉陶營村黨總支書記肖軍對鄒濤的印象是:一個揹包一瓶水,衣袖褲腳常挽起,一雙鞋子全沾滿泥巴,急急忙忙不得閒。與鄒濤共事幾年的鄉黨委委員付琳,稱鄒濤是一位充滿正能量有激情的科技特派員,勤學上進,特別能吃苦。作為鄉包村領導,鄒濤有一次走訪貧困戶時,發現平時勤勞的村民石朝先大白天還躺在床上,原來是因摔傷了腰沒錢醫治才在床上躺起。熟悉政策的他馬上通過“移動V號薄”電話,協調聯繫納雍縣人民醫院負責人同意“先診療後付費”,隨後安排車輛送石朝先前往就醫,並自掏500元給她作為生活費。

熱心和付出得到周圍群眾一致好評,鄒濤領悟了“金盃銀盃不如群眾口碑”的道理,工作更加充滿激情。

履職,選擇愛上魔芋事業


如何在實踐中實現科技下鄉、服務“三農”,幫助群眾找準致富產業。鄒濤結合所學專業,不斷在一線探索中藥材產業扶貧之路。為了找到一條適合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路子,他開始四處考察學習,並通過朋友瞭解到魔芋。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此後,便與魔芋結下不解之緣。

如今,說起藥食兩用的魔芋,他總是無比的興奮。

從植物科屬種、主要分佈、種植技術,再到其藥理功效、營養價值等,他都講得頭頭是道。他堅信,發展魔芋產業是短平快且很有潛力的產業選擇。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2017年,鄒濤在厙東關鄉指導試種魔芋200畝,開啟他的魔芋探索之路。掛職時間快結束時,他申請繼續以科技特派員身份服務厙東關鄉。2018年,他和鄉里積極爭取項目支持,種植魔芋1000畝。2018年,鄒濤以單位牽頭聯合組建了“畢節市魔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由他兼任聯盟秘書長,組成團隊圍繞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和共性技術問題開展研究,推動成果轉化。

目前,“聯盟”已聯合貴州省生物技術研究所、貴州省油料研究所在納雍、威寧等地開展了魔芋高效種植技術、軟腐病綜合防控、套作向日葵品種篩選等研究,並取得較好成效。團隊研究探索出的“魔芋+向日葵”套種技術,已在省內外應用推廣。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在各級部門和“聯盟”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威寧縣自治申報並獲得“全國魔芋產業重點縣”稱號,2019年納雍縣和威寧自治縣分別獲得省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項目。鄒濤和團隊在實踐中總結出1套畢節魔芋豐產栽培技術,累計培訓和服務骨幹、農戶2100餘人,發放技術資料3650份。

追求,永不懈怠闊步向前


如今,鄒濤已被魔芋的“魔力”深深吸引。今年以來,他積極對接市扶貧辦舉辦了“畢節市魔芋產業同行人培訓班”,共計培訓魔芋種植大戶代表、企業及合作社負責人等近100人;免費開展魔芋種植技術培訓13次,接受技術諮詢服務200餘人次;非營利在“魔芋+”示範基地開展畢節魔芋“同行同行”互動交流活動2次,讓熱衷於魔芋事業的同行互相探討經驗,抱團發展。


研究生鄒濤從江西到畢節,再主動請纓到農村,決心要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作為一名科技工作者,能夠投身於這場偉大的脫貧攻堅戰,是我的榮幸;能夠參加這場深刻的產業革命,是我的使命。”鄒濤用實踐行動兌現自己的諾言。2019年,他幫助服務地申報貴州省“14+2”科技項目“貴州納雍瑪瑙紅櫻桃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獲項目資助100萬元。

為了確保魔芋加工產品的質量安全,鄒濤還協調省農職院支持2萬元在服務地梅花山魔芋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了全市首個魔芋產品標準化檢測室,由他技術支持,預計今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到畢節工作以來,他主持或參與實施國家、省、市級項目10餘項,編制省級園區規劃1個,發表文章7篇(SCI論文1篇),申請國家專利7個(授權2個),參編著作1本。“夢想需要堅持,青春需要奮鬥,奮鬥才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鄒濤正攜著魔芋夢想與奮鬥青春闊步向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