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廈門——難忘軍旅(十四)

相聚廈門——難忘軍旅(十四)

2007年12月,因部隊在廈門執行演習任務,我和機要參謀前往護送保密設備,難得在廈門與多年不見的老戰友相聚,大家都非常開心,見面時戰友的親熱感至今難忘。

1992年同時參軍入伍的有72人,當時部隊在北京,1995年考軍校之後,便與戰友分手,軍校畢業後,很少有機會再回老部隊,所以,好多戰友也平時很難相見。2003年,部隊從北京轉隸到廈門,從此離的更遠,更難相見了。

此次演習指揮部就設在老部隊營區,打前戰的通信參謀在那裡見到我的幾個戰友,相互聊起來,他們也打聽到了我,這才與幾個還留在部隊的老戰友。

接到護送任務後,我便與廈門的戰友聯繫,他們也很期待著我早日到廈門。我和機要參謀攜帶保密設備,乘坐火車出發,在火車上,我們把介紹信交給列車長,向列車長說了相關情況後,列車長不再安排我們兩個空上鋪給其他旅客。一路相安無事,安全順利抵達廈門站,廈門的戰友早早地在車站等著了。當我走出車站的時候,他們高興地使勁向我招手,十幾見不見了,一眼便能認出,彼此都能叫出名字:喬硯華、安玉竹、付希強。看到曾經一起入伍的戰友,此時無需用語言表達,一個緊緊地擁抱足以明白心裡要說什麼。接到我後便直奔營區,第一時間把保密設備與通信參謀完成交接。

戰友們領著我在新營區轉了轉,跟我講了老部隊轉隸到廈門後的變化經歷,也見到了當兵時的老站長,大部分老領導都已經轉業了,我的同批兵也只有他們三個,都是十幾年的老年了。在老部隊的食堂品嚐了連隊的伙食,雖然一個個面孔是陌生的,營區營房是新的,食堂的設施也是一流的,與我們當兵時圍著桌子站著吃桌餐不可同日而語了,但是感覺卻是親切的,還是當兵時的感覺,飯菜的味道還是當兵時的老味道。

晚上還像部隊會餐時一樣,在連隊食堂擺上一桌,也算是迎接我的到來,邊吃邊聊,氣氛十分融洽,不時有新戰士過來敬酒。在廈門喝啤酒一般是很少喝醉的, 別看一敬就是在6杯,可那杯子是喝茶的小杯。這也可能算是當地的一種酒文化吧,也許是因為當地人不勝酒力,所以習慣用這種方式喝酒,既顯熱情又顯豪爽。也有可能是部隊的特性決定的,部隊轉隸過去,任務不同了,管理嚴格了,在營區是不允許喝白酒的,喝啤酒也是有限制的,慢慢地習慣了這樣的飲酒方式。

完成任務之餘,戰友們帶著我遊覽了廈門城區,親身感受一下廈門的風土人情,領略了早期經濟特區的不一般。欣賞了鼓浪嶼、胡裡山炮臺、廈門大學等廈門的旅遊景點,學習了廈門的歷史與民俗文化。

每次想起廈門的這次相聚,濃濃的戰友情便油然而生,一幕幕布就像過電影一樣從腦海中閃過,讓我難忘忘懷,難忘廈門的風景秀麗與民俗文化,難忘戰友的情誼,難忘老部隊的記憶,難忘我的軍旅生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