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煤氣到天然氣 曾經的“奢侈品”邁入尋常百姓家

從煤氣到天然氣 曾經的“奢侈品”邁入尋常百姓家

管道鋪設場景

為保護杭州風景區,發展旅遊事業,國家計委於1984年12月19日批准在杭州城北杜子橋附近建設日供氣量為30萬立方米的煤制氣廠。工程於1985年通過初步設計,1986年12月29日開工,經過4年多時間,佔地25.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8萬平方米的煤制氣廠基本建成。

1991年,杭州開始供應人工管道煤氣,首先把煤氣送到市區曙光新村等小區居民家中。到年底,杭州共有1.5萬戶居民用上管道煤氣。

曾經的“奢侈品”邁入尋常百姓家

打開煤氣灶,藍色的火苗倏然升起,天然氣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再尋常不過的事物。但在上世紀80年代,能用上鋼瓶液化石油氣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

為了滿足更多居民的用氣需求、提高杭州城市形象。1982年3月,杭州煤氣廠籌建處正式掛牌成立,1991年8月,杭州煤制氣廠開始供應管道煤氣。自此,管道煤氣進入杭城尋常百姓家。

2004年7月底,杭州天然氣北門站實施進杭通氣點火,東新路沿線1700多戶居民率先用上了天然氣。城市燃氣從人工煤氣轉為天然氣,並很快在大杭州整個區域範圍內加速覆蓋。

今天,這些在杭州燃氣發展歷史上值得銘記的故事,將在杭州市燃氣集團副總經理、總工程師王忠平的講述中徐徐展開。

近十年披荊斬棘 杭城開通人工管道煤氣

為什麼要發展管道煤氣,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多老杭州都能用自己的經歷來回答。

當時,杭州液化氣氣源受到限制,而居民的用氣需求又十分迫切,即便推出了議價液化氣,仍然是供不應求。

“鋼瓶液化石油氣就是那個年代的‘奢侈品’,一本液化石油氣供應證甚至可以換一間房子。”王忠平回憶道。

而杭州作為一個風景旅遊城市,發展管道煤氣對於保障民生、環境保護、節約能源以及交通運輸,尤其是提高城市投資環境,更是意義深遠。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管道煤氣提上了日程。1982年3月,杭州煤氣廠籌建處正式掛牌成立,主要任務就是編制杭州煤氣廠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計劃書,待批准後負責實施。

“但杭州從來沒有建設過管道煤氣的經驗,資金、人才、技術都是難題。”王忠平說,“怎麼辦?就去上海、北京這些已經用上管道煤氣的地方‘取經’,並從全國調來各類工程技術人員和新分配的大學生。當然,籌建處也在想方設法自己培養起各類緊缺人才。”

儘管這一路走得並不容易,每一步都有充滿變數的考驗。但籌建處上下一心,一點一點將藍圖化為現實。

1986年12月29日,杭州煤制氣廠正式開工,管網設計施工也在同步展開。1987年夏天,杭城北部的大關路上,杭州歷史上第一條煤氣管道正式鋪設。

四年風雨兼程,截至1991年5月,籌建處管線營業所完成了46.7公里中、低壓幹管的鋪設任務和7座過河管橋建設,為企業和居民用戶安裝戶內管達數萬戶,輸配管網工程全線貫通。5月30日,杭州煤制氣廠4號門直立爐點火烘爐,宣告杭州城市管道煤氣項目建設從基建向生產過渡。

“1991年8月26日,這是一個值得銘記的日子。”王忠平感慨道,“杭州曙光小區1幢1單元602戶率先點火開通。同一天,杭州管道煤氣公司陸續為已經安裝好管道的用戶正常供氣,首批供氣1.5萬立方米。”

這標誌著,杭州在發展瓶裝液化石油氣的同時,終於跨入人工管道煤氣時代,杭州城市建設跨上新的臺階。

管道煤氣邁入天然氣時代杭燃創新推出服務新舉措

管道煤氣的開通,不僅給居民帶來了方便和實惠的用氣價格,也讓部分對燃燒要求高的加工工藝成為了可能,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益。但不可否認的是,管道煤氣也存在著不小的安全隱患。

“人工煤氣的主要化學成分是氫氣、一氧化碳等,如果發生洩漏,容易造成中毒和爆炸事故。”王忠平介紹,“更嚴峻的是,長期以來杭州能源結構以煤炭為主,這將帶來環境汙染、能源利用效率低等一系列問題。”

對此,杭州把目光放在清潔能源——天然氣上。在西氣東輸尚處於規劃和建設的準備階段,杭州就啟動了天然氣利用工程的籌備。

2002年7月,西氣東輸管線工程正式開工,干支線結合的結構佈局,為長三角地區廣泛使用天然氣創造了有利條件。

2003年6月,杭州市天然氣利用工程高壓管線開工;同年8月,接收西氣東輸(湖州)方向至杭州天然氣的北門站也啟動建設。

“2004年7月,天然氣在北門站進杭通氣點火,德勝東村、長木新村、電信巷等1700多戶居民率先用了天然氣。等到了2005年,原來主城區22萬戶管道煤氣用戶都用上了天然氣,足可見天然氣的受歡迎程度。”王忠平說,但這也意味著,管道煤氣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與此同時,天然氣還在加快在大杭州整個區域範圍覆蓋的步伐。截至目前,杭州燃氣共有130萬戶天然氣居民用戶,鋪設有235公里高壓管線和近7000公里的中低壓燃氣管線。

為了給杭州市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提供“安全、安心、安居”的燃氣服務,杭燃集團還在不斷探索新的服務舉措。比如,開展“4+X”現場服務活動、上線網上“19服務廳”、推出不入戶抄表、打造用氣報裝“312”標準、設立客戶中心等。

王忠平表示,隨著國家油氣改革的推進,未來杭州將與上游及長三角更多地區的管網實現互聯互通,多氣源保障天然氣的供應,降低成本,惠及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