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脚下铺展美丽新画卷

作为全省36个国定贫困县之一的浑源县,通过紧抓三支队伍、做实脱贫措施、提升精神面貌等途径,脱贫攻坚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县累计退出贫困县104个,44995名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降到了3.38%。

如今,一幅幸福美好的画卷正在恒山脚下展开。

群策群力助贫脱困

浑源县吴城乡有个皇叔洼村,曾是乡里脱贫攻坚的“落后户”。老支书李天佑因村里扶贫检查,多次排名靠后被免了职,接任村负责人的刘叔如工作不给力,上任10天同样被免。49岁的村新负责人刘伟上任后,带领村民12天完成42处拆除,工作比计划提前8天完成。扫垃圾、清粪堆、搞硬化、添绿植……村里村外很快变了样,皇叔洼也一举从“落后户”迈进了先进行列。

“包乡领导、各乡镇书记、帮扶单位必须做到白天干扶贫,黑夜想扶贫,梦里梦扶贫,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对于安排部署的工作或督促检查发现的问题,三日之内必须拿出思路,一周之内必须见到行动,一月之内必须大见成效,对于浑浑噩噩、不见行动的,将严肃追责问责。”浑源县县委书记赵宇一直强调,只有狠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干部队伍新动能,才能提升脱贫攻坚效果、助推乡村振兴。

该县在职能发挥上出点子,建立健全县、乡两级“书记抓、抓书记”问责机制,各乡镇成立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始终将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复转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中推荐和选拔村干部,着力加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建设,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设立了5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1982个村民党小组,实现了党的建设和集体增收、精准扶贫“无缝对接”。

同时,该县充分发挥帮扶作用,省市县选派147名机关干部到乡(镇)农村挂职、620名扶贫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县直机关单位派出2360名机关干部下沉农村,共落实扶贫项目257个、争取扶贫资金2561.5万元、组建农民合作社164个,党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100余个,群策群力助贫脱困。

后续扶持劲头足

家住南榆林乡聚兴村的赵守义是村里的公益夜巡员。谈起这几年天翻地覆的变化,赵守义满是幸福。

赵守义一家原来住在西圪坨村,村里人少地少。

“以前,我们一家六口人挤在一间窑房里,一到下雨天就担心漏雨坍塌。”赵守义说,“真正让她感到无助的是她和丈夫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也无多少地可种,总不能让三个孩子一辈子也这样吧!”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给赵守义一家送来了春风。2018年底,南榆林乡分批将居住在偏远地区和基础设施薄弱村的村民统一搬迁安置到离县城不远的聚兴村,让贫困户真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

2018年底,赵守义一家搬进砖瓦新房,不仅如此,家里还领到了6万元钱的安置费。今年,赵守义被村里选为公益夜巡员,丈夫凭借着会种树也进入村里组织的修复矿山护林员。

“全县大力推动光伏扶贫行动,确保每村至少一座光伏扶贫电站,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各村要求灵活运用资金,将钱用在刀刃上,确保扶贫工作不养懒人。”浑源县扶贫办公室主任雷迎春介绍。

据了解,浑源县脱贫工作措施实,思路清,自2015年以来全县建设的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总规模达到80600千瓦。光伏收益扶贫款全部用于该县149个贫困村和161个非贫困村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和增加贫困户收入。要求各村灵活运用光伏资金,在确保贫困群众生活基础上,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得到提高。

精神饱满奔小康

在东坊城乡荆庄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葱茏的树木,一改过去“房前柴草垛、屋后粪土堆、污水靠蒸发、垃圾凭风刮”的景象。

“村里修路又盖房,拓宽街道搞绿化,自来水接到灶台前,光伏路灯全村亮,村里大建文化园,村民心里美滋滋。”负责清理街道卫生的贫困户徐占荣说起自己编的小曲。

同时,村里还配套完善了便民服务大厅、爱心扶贫超市、澡堂等系列生活设施,浓浓的乡村气息呈现出该村推进“五貌”建设取得的成效。

乡村环境提升工程开展以来,浑源县瞄准脱贫摘帽的总目标,围绕全县乡容乡貌、街容街貌、院容院貌、屋容屋貌和精神面貌“乡村五貌”建设标准,集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着力改善乡村群众生产、生活和居住环境,全县上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貌”建设中,浑源县严把财政关,将钱用在脱贫攻坚刀刃上,明确提出负面清单:不允许搞投资大的进村牌楼和其它标志性建筑,不允许盲目设计水泥、柏油硬化路,不允许搞垒砌遮羞墙和简单大面积粉刷墙体的形象工程,不允许购置垃圾清运车和垃圾桶。

不仅如此,浑源乡村面貌的变化潜移默化地影响带动着贫困群众。驼峰村贫困户郝永福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把自家的小院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现在,整个村子都变了样儿,俺也一定要把院子卫生保持下去,不能拖了集体的后腿。”交谈中,郝永福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本报记者 杨晓明 实习记者 仝雄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