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一开始,观看《阿婴》的观众很容易把它看成一部“奇情”电影。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故事。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片中的女主角阿婴,和与之有纠缠的几位主要角色之间的关系,是本片的主要线索,如果没有后来公堂对证招鬼控诉的情节的话,那么这部电影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想必就是在片中随处可以听到、看到的炙热场景,甚至让我一度以为在看香港出产的小成本特色片子,打着“情”和“欲”的标签,妄图在票房上大赚一笔。

但显然,该片的风格却又不是港式风情片一贯的快节奏和线性叙事,而是拥有着和1950年上映的《罗生门》一样的非线性叙事结构,依靠多个角色多角度的镜头和对白展示,以近似织网的方式将一场凶杀案的故事编织出来。倘若从故事的叙事结构上来看,《阿婴》的“奇情”风格,反过来倒让整个故事弥漫上了一层暧昧的气息,不严格的来说,它更像是一部披着“奇情”色彩的《罗生门》。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但如果你真的看完了这部电影,你会发现,其实这部片子和《罗生门》有很大的区别,它只是复刻了罗生门的部分叙事结构而已,而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却是和前者有很大差别的,不仅如此,该片给我最大的感受大多在镜头上,很多长镜头都别有韵味。

不同于侯孝贤镜头下特有的观察态度,《阿婴》导演邱刚健更多的呈现的是溢出于镜头外的情感空间,长镜头允许空间的存在,但这些空间对情节并不会有多大帮助,却有助于观众体会到角色的感受,简单说就是,角色的情感因为镜头空间的常驻而得以与观众共享,恰到好处的剪辑时间会让观众和角色之间的共情成为可能。

这大概是《阿婴》比较独特的风格,也是最初很多人认为该片为艺术片的原因。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而恰恰区别于《罗生门》的动、乱,《阿婴》所呈现的,在我看来,呈现的则是情感空间下的孤独世界,惊悚的配乐和黑、灰色调的搭配往往会让人产生抵触感,长镜头的加入却让这种抵触变成了无法被观众所拒绝的东西,一方面电影在展现一种孤独的惊悚感,而另一方面又用长镜头圈住这种惊悚感,进一步强化这种风格。

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阿婴》像是一部集惊悚、奇情、文艺风格于一身的大杂烩,很多东西很多元素都有,但是显然塞了太多东西的故事,必然很难维持重心。

而且像这样一个个人标签明显的小众作品,不仅受众面极小,而且电影本身的结构也必然会存在问题,像是场面调度的搭配,多角度故事线的编排啊什么的,难免因为角度的复杂性而难以整合,最终沦为一盘散沙,使得观众很难意识到故事想要表达的东西,而如果一味的强调惊悚感又过于生硬,丢掉了故事本身的灵魂等等。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阿婴》本身就面临许多困难,更因为其效仿自《罗生门》,这种考验就严苛的多了。

那说了这么多,《阿婴》究竟讲了个什么故事呢?

在电影的开头,提到了一个因为“通奸”罪名被处以极刑的女人,这个女人就是本片主角阿婴的母亲。

母亲的死亡给阿婴留下了极大的童年阴影,而在阿婴成年后,其父闾门县令为了避免阿婴走上母亲的道路,就把她匆匆嫁给了武举状元封青云,封青云对阿婴表现的极为嫌弃,而阿婴为了侍奉封青云,多次向其示好,夫妻间关系虽然冷漠,但仍平平淡淡,没有任何冲突。

然而有一天封青云却无缘无故死了,巧的是,作为妻子的阿婴也不知所踪,于是,衙门捕头开始顺着凶杀现场留下的胭脂寻找线索,依次找到了本片中的两个核心人物:兜售胭脂水粉的小货郎和臭名远扬的采花大盗熊艳,紧接着衙门捕头又找到了失踪已久的阿婴,为了还原封青云死亡的真相,故事就在三个人物的陈述间慢慢展开,我们也逐渐看到了存在于这场简单的凶杀案背后错综复杂的情感关系,而故事最有趣的一点,也就莫过于这场错综复杂的情感游戏。

一开始,小货郎说自己看到了熊艳杀害了封青云,而等到采花大盗熊艳登场时,他又否认自己杀害了封青云,到了阿婴这里,故事又变成了第三个版本,和《罗生门》的故事结构一样,电影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展现凶杀案的全貌,但因为每个人的角度和心理不同,故事总会有一定的歪曲和错误,也就使得真相最终被搁置。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但该片却并没有在此结束,后来的剧情中,阿婴杀死了货郎和熊艳,后来又把仵作也杀了,使得最终故事结尾的招鬼控诉阶段成为了现实,《阿婴》并没有将真相的疑问留给观众,而是借助最终这个阶段利用四位已死的角色将真相拼凑起来,所以电影最核心也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这里。

据武举人、货郎、熊艳和仵作的解释,凶杀案的真相最终大白,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贞洁”问题,在最终的这个故事版本中,虽然熊艳没得逞,但最终货郎却夺走了阿婴的贞洁,也就是说阿婴最终仍旧被玷污了,父亲的教导没能在阿婴身上产生作用,而且从我看来,其实父亲大概从以前开始就认为女儿继承了母亲的秉性,这也使得阿婴很难从童年阴影中走出来,当事情真的发生了之后,父亲的反应也让阿婴失望,最后的结局是阿婴选择了成为鬼魂,而一开始就暗恋阿婴的霍捕头也和前者一起,一同走向了地狱,故事也在这种灰暗的场景中走向结尾......

不得不说,《阿婴》大概是我目前所看的影片中非常奇特的一部,除了我在前面提到的长镜头外,风格始终是《阿婴》最吸引人和最让人诟病的地方,倘若你无法接受这种独特风格的话,自然也就无法对片中的一些细节有所兴趣,该片多次出现的大尺度镜头让我印象深刻,还有一些带有明显的隐喻色彩,由于没有看过蔡康永的同名原著作品,我很难解释一些隐喻的深层含义,从开头独特的木驴形象,到具有强烈指向性的肢体特写镜头,再到招鬼道士与猪和匹配和采花大盗熊艳的同居生活细节,都是片中不得不提到有趣细节,而这些细节就仿佛存在于电影中的彩蛋一样,让我们在享受电影剧情的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了解电影角色的机会。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本片还是导演邱刚健的唯一指导作品,其本身的意义,就更耐人寻味。

另一方面,我们在开头提到了“奇情电影”,那到底什么是“奇情电影”呢?

关于奇情电影,顾名思义,就是那种依靠猎奇和“风情”特色而出名的小成本电影,靠博人眼球,赚取快钱而出名的商业电影,比如《xxx房客》、《xx孽情》等等,《阿婴》也是如此,或者它最开始的定位也是这类小成本电影,所以该片又名《圣女的欲望》,但是其风格和片长都和前一类影片有很大区别,所以难免在类型定义上被分离开来。

所以,片子的问题就很明显了——先要跳脱出小成本猎奇片的窠臼,却又受限于故事格局的狭隘无能为力,说白了,电影本身的故事格局就太小了,如果不是有多线叙事结构的框架撑着,那么这个剧本很可能就垮下来了,而在精湛的场面调度,而敷衍而又粗糙的故事前,都难以展现出其本身的实力。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就像我在文章中间说的那样,电影想要承载的东西确实太多了,什么都想讲,却又什么也没讲好,空有一颗执着的心,实力却不怎么允许,也让人觉得挺惋惜的。

但总而言之,电影本身仍然是可以看得,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去看一下,王祖贤主演的哦~~


这部王祖贤的少数不为人知的文艺片,你一定没看过


下部电影再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