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住在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閒暇時刻,我常常在想,未來某一天,是否可以去拉薩尋一下倉央嘉措的足跡,去神秘的雪域,冰花世界卡若拉冰川,品一杯青稞酒,順著雅魯藏布江,一路不停,領略高原風光。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很多人想要出去走走,可最後卻不了了之,並非一時衝動的我們,收拾好行囊,來了一場說走就走的墨脫自駕遊。墨脫背倚喜馬拉雅山脈並地處雅魯藏布江流域,因地形頗似蓮花而得名(墨脫在藏語裡有蓮花秘境的意思)。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一山顯四季,十里不同天”,探索墨脫的途中,我們在幾個小時內領略從高山寒帶到熱帶雨林的變幻莫測,“中國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西藏西雙版納”,因為其特殊的氣候環境和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墨脫更像是一個“濃縮版地球”,因為她的存在,讓本就神秘的西藏披上一層奇幻的面紗。

一個地方,如果單純因為景色而被人記住,它是不會令人難忘的,摻雜一些景色之外的東西,才會有故事。就像是泰山上的石刻,總比泰山本身更引人注目。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去年,中印邊境之爭鬧得沸沸揚揚,雖然阿德米罕電影《摔跤吧,爸爸》吸引了一大票中國粉絲,引得無數人想要前去印度吃咖喱、品一品恆河水,但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和國人對於我大中華領土的敏感度,印度仍然穩居國人最不喜歡的鄰國排行榜第一名。雖然和平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是我國在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將強未強之際,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新難題,周邊群狼環伺,美日等世界大國還想要趁機遏制東方睡獅的覺醒。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劉亞洲曾說:21世紀中印之爭是水源之爭。墨脫地處中印敏感地藏南,因為水源豐富而備受關注,復旦大學研究員陳平在《眉山論劍》中提到:中印衝突的根本原因在於印度的母親河-恆河,印度是大河流域國家,他們的經濟命脈取決於喜馬拉雅山的水源。

在目睹中國的統一強大之後,印度非常恐懼中國會通過遏制喜馬拉雅山脈的水源,進來遏制自己國家的經濟發展,尤其是看到中國將一系列基礎設施修到西藏之後,他們更加的恐慌起來,所以此時的墨脫成為了戰略中心,它不再單純以冰川、大河、山峰的形象出現在人們面前,搖身一變,成為了愛國催化劑。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記得有一位名人曾發誓有生之年要將喜馬拉雅山脈炸出一個口子,讓印度洋的暖風吹到青藏高原,從此改變海洋國家干涉內陸國家發展的局面。著名的雅魯藏布江馬蹄形轉彎口就位於墨脫地區,如果在此處修建一座水電站,不僅解決我國西南地區的用電問題,還能在戰略上遏制印度的猖獗挑釁。墨脫的雲霧依舊撩人,門巴族的生活千年如一,這裡的氣候還是那麼溼潤。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早在六年前,印度官方就大肆報道自己在中國藏南的雅魯藏布江流域,建成了亞洲第二的水電站,這一舉動曾深深刺激了國內廣大網民,大家不斷想要在1962年的中印邊境保衛戰中找到蛛絲馬跡,到底是幾十年前的戰略方針是錯誤的,還是印度阿三太故攪蠻纏,基於此,墨脫一度又來到了風口浪尖上,甚至墨脫地震的時候,網友最先關心的,竟是印度又想出啥么蛾子。

那一天,閉目在經殿香霧中,驀然聽見,你誦經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搖動所有的經筒,不為超度,只為觸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長頭匍匐在山路,不為覲見,只為貼著你的溫暖;那一世,轉山轉水轉佛塔,不為修來世,只為途中與你相見。如果西藏曆史上的活佛,都如倉央嘉措般嫻靜淡然,此時的墨脫應該早就成為了仙氣繚繞的人間樂園了吧。

因為交通閉塞,我們的自駕遊在南伊溝便停止了,用一個時髦的說法,我們準備通過徒步的方式進入墨脫。路上,不斷遭受吸血螞蟥的騷擾,雖然和大多數原始森林一樣,這樣的情況實屬常見,但是名聲在外的墨脫還是讓我們不得不警惕。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寂寞、荒涼,這是墨脫帶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是從骨子裡冒出來的悲傷,這種感覺是原始的生理反應,不同於華北平原上的燕趙悲歌,墨脫這塊未經開發的土地,給每一位來訪者都下了蠱。年年,月月,日日,我在佛前吟誦千遍,菩提子落了再來,腳下的泥坑將回憶漸漸掩埋,路口的夕陽把格桑花映的火紅,像你的笑臉,在我的心口,如血般爛漫,這裡沒有沒有倉央嘉措的浪漫,只有一百年前,那個該死的達賴將寶地拱手讓人,可能就是因為這樣,墨脫才會更讓人心疼嚮往。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人類的進化史其實就是一部輝煌的需求演化記錄,物質生活的滿足促使人們不斷尋求精神上的刺激,挑戰珠穆朗瑪峰、開發處女地,墨脫也難以逃脫被獵奇的命運,即使如此,她也還是與眾不同。來到這,與其說是對自然的朝拜,不如說是對思想的參悟,思考五十年前領導人對藏南地區的決策、思考世界的變化格局,於方寸之間,領悟藏區的又一奧秘。

那一年,我在佛魔間搖擺,一念生,入孤佛。可我不捨,便成了世人口中的魔,心中卻有了樂佛。袈裟披身,擋不了我尋你的步伐,下山,成佛落在了身後,修行成了塵世的枷鎖。正如倉央嘉措的詩一樣,墨脫總因為她的另類獲取探尋者的青睞,如果嘉措沒有活佛的稱號,他的多情可能並不會流傳後世,頂多只會是空闊高原地區的一方故事。

雅魯藏布江那位於墨脫的馬蹄形轉彎口,早已經在各種媒體圖片裡氾濫成災,或許有一天你會看到,“哦,又是這個呀”,就像是“不到長城非好漢”一樣,一些刻意的標識只會麻木人的神經。真正的旅行,並非是看山賞景,寓人以自然之中,不刻意迎合固有的標籤,大概就是墨脫之行最大的感悟了吧。

倉央嘉措,世間的活佛,如果天堂不快樂,帶我墨脫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