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清代漢族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的群體多種多樣,比如

“李自成起義的餘部、進行反清鬥爭失敗的人、清朝政府發給官莊和蒙古族王公等充當莊丁的人,王公貴族在協助清朝進兵內地的過程中擄掠的人、滿洲公主的隨嫁人口、內地破產農民”等。其中人數最多的是農民,而古代中國的農民最是安土重遷。筆者試以農民為代表,分析清代漢族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的原因。

一、政治上的大一統

實際上,自秦漢以來,內蒙古與中原毗鄰的地方已有內地移民的存在,比如出於軍事目的的戍邊屯兵、邊境互市而造成的人員流動等,元蒙古族建立王朝,更是不必贅述。但到了明代,由於明、蒙之間的長期戰爭以及內蒙古內部的動盪紛爭,移民活動嚴重受阻。

清朝建立以後,經過近百年的時間,完成了對蒙古的統一,不僅結束了蒙古各部之間的紛爭動盪,也使內地與蒙古之間長期對峙的

局面宣告結束。社會局勢趨於穩定,為漢族向內蒙古地區移民提供了可能性

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二、戰亂、嚴重的土地兼併和封建剝削

明末清初,王朝交替戰爭使一部分內地民眾逃亡到內蒙古地區,戰爭的破壞及人員的逃亡造成土地的大面積拋荒,強勢進入的滿洲貴族和八旗官兵等以外來人口無處安置為由趁機在華北大量圈佔土地,又導致一批人喪失土地被迫遷移。

當時的北方地區一派荒涼景象,“百姓流亡十之六七”。土地大量集中在少數人手中,特別是18世紀中葉以後,豪強地主兼併土地的現象日益嚴重。隨著土地兼併發展的是愈加殘酷的封建剝削,使得一批留下來的小土地所有者和自耕農最終也破產流亡。

清末中國遭受外來侵略,如第二次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軍隊都開進北京,而19世紀末20世紀初沙俄入侵、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等直接影響了東三省。據記載,光緒初年,科爾沁鎮國公旗的一個屯只有十來戶牧民居住,

1900年沙俄入侵東北時,遼寧、瀋陽等地民眾多逃亡此地避難,使其成為了一個大村落。

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三、人口急劇增長造成的人地矛盾尖銳

清朝社會經濟的發展造成人口的急劇增長。據統計,到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但與此形成對比的是,土地的增長有限。大量荒地被開墾,以至於內地無荒可墾

1661年直隸人均耕地面積僅有3.22畝。華北地區人口地理分佈不平衡,人口主要集中在水土肥美的地方,人地矛盾很突出。而地廣人稀、位置毗鄰的內蒙地區必然成為他們的理想移民地。

四、頻繁的自然災害

中國北方省份自然災害異常頻繁,尤以黃河中下游的直隸、河南、山東等省為重。據清代建制山東省全省

107州縣統計,全部水旱災害共9121次,平均每年34縣遭災。華北地區水旱災害都很嚴重,如1723、1724年,河南黃河水決堤,河水氾濫在直隸等地,造成當地民眾顆粒無收,衣食匱乏。

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1876年北方大旱災

,從1876-1879年三年間寸雨未下,真真是饑民遍野。災荒造成大量災民流離失所,被迫前往他鄉覓食謀生,由於地緣關係和清政府的支持,很大一部分流往內蒙古地區。

五、清政策鼓勵向內蒙古地區移民

明末清初由於長期戰亂,內地經濟遭到很大破壞,為了恢復生產,緩和矛盾,清朝統治者非常重視農業發展,對內蒙古地區也採取鼓勵發展農業的政策,順治元年宣佈“招徠流民,不論籍別,使開墾荒地,永準為業”的政策,那些因在內地無法生存而被迫移往內蒙古地區的人民,無疑得到了好的發展機會。

康熙、雍正、乾隆初年西北用兵頻繁,且災荒不斷,流民大量湧入內蒙古地區,為了解決內蒙古地區的糧食問題並提供部分軍糧,統治者鼓勵在內蒙古發展農業,多次派人前往指導農耕。

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1723、1724年,直隸、山東一帶發生嚴重災荒,為解決流民問題,清廷下令在喀喇沁、土默特、翁牛特、敖漢、克什克騰、奈曼等旗實施“借地養民”政策。在這一政策的鼓勵下,直隸、山東等省流民開始大量進入這一地區。乾隆年間,對察哈爾牧區特許招墾,吸引了大批流民。

自鴉片戰爭列強打開中國大門,與清政府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涉及到大額戰爭賠款,清政府財政衰竭,欠下大量外債,為了解決財政上的困難,清政府想方設法擴展財源,地廣人稀的內蒙古地區成為清廷眼中的“聚寶盆”。清末“新政”時期,清廷對能蒙古地區採取官辦的全面放墾政策,有計劃、有組織前往內蒙古地區墾荒,出現了內蒙古地區移民的高潮。

六、蒙古人民對農產品的迫切需要,歡迎漢族農民前來開墾。

從農民視角去看,為何清朝漢族要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

早在17世紀,蒙古族人民已主動招募漢人開墾,如“康熙年間,喀喇沁三旗呈請內地民人前往種地”,他們的到來為蒙旗王公們帶來除畜牧業以外的收入,受利益的驅動,上到王公貴族,下到普通牧民,都主動招募內地漢人開墾,至乾隆十四年,已達數萬,使移民數量不斷增多。

綜上所述,清代漢族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是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內部原因,在具體事件分析中,要立足當時的時空情境進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客觀上來說,由於各種原因導致的漢族移民進蒙,都有利於文化交流,有利於中華民族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德力格爾瑪,“關於清代內蒙古移民的幾個問題”,《前沿》,2007年第4期。

[2]珠颯,“清代漢族移民進入內蒙古地區的原因”,《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5月第37卷第3期。

[3]清世祖實錄,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5。

[4]清高宗實錄,上海:中華書局,1986。

[5]《凌源縣誌》卷頭三,《紀略》。

[6]光緒《清會典事例》卷978,《清高宗實錄》乾隆十四年九月。

[7]黃時鑑,“清代內蒙古社會經濟史概述”,蒙古史論文選集(第三輯),呼和浩特:內蒙古大學,198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