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可刺激穴位輔助治療

人體的胰臟分泌胰島素功能出現障礙的時候,血液中糖分會增加,造成高血糖,出於自身的保護,人體要稀釋血糖,因此感到口渴,然而喝水多了又會排尿,因為糖分多也就成了尿糖,這就演變成了糖尿病的症狀,如果不及時治療,對患者傷害很大。不過,患者除了遵照醫生的指導治療之外,還可以通過刺激穴位或按摩的方法輔助治療。

糖尿病患者可刺激穴位輔助治療

脾俞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曲池穴、陰陵泉穴、三陰交穴等穴對糖尿病都有效。特別是脾俞穴對提高胰臟的功能很有功效。

脾俞穴在脊椎的兩側。繫上皮帶時,皮帶正好在左右的腰骨上,以線連結左右腰骨最高之處。這條線,正好經過第四腰椎的骨凸。從此,往上第四個凸塊即是第十二胸椎骨,往上第五個凸塊則是第十一胸椎骨。脾俞穴則位於這兩個凸塊中央,往左右二指寬之處。

患有糖尿病,稍有一點小傷,也很容易化膿,所以灸後的痕跡有可能變成皮膚炎。因此,刺激穴道時,以指壓、按摩,或是不留痕跡的大蒜灸、姜灸等間接灸為佳。

糖尿病患者自我按摩增強護理

通過自我按摩,糖尿病患者可以達到調整陰陽,調和氣血,疏通經絡,益腎補虛,清洩三焦燥熱,滋陰健脾等功效,對身體大有益處。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按摩應以胸腹部、腰背部、上下肢等部位的經絡、穴位為主。一般採用先順時針按摩30~40次,再逆時針按摩30~40次的方法進行。左右手交換進行或者同時按摩。

1按摩腎區:臨睡前及清晨起床後,取坐位,兩足下垂,寬衣松帶,腰部挺直,以兩手掌心置於腰部腎俞穴(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寸半),上下加壓摩擦腎區各36次,再採用順旋轉、逆旋轉摩擦各36次。以局部有溫熱感為準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

2按摩腹部:臨睡前及清晨起床後,取臥位或坐位,雙手疊掌,將掌心置於下腹部,以臍為中心,手掌繞臍順時針按摩36圈,再逆時針按摩36圈。按摩的範圍由小到大,由內到外,可上至肋弓,下至恥骨聯合。按摩的力量,由輕到重,以患者能耐受、自我感覺舒適為宜。

3按摩上肢:按摩部位以上腸經、心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手三里(肘部橫紋中點下2寸處)、外關(腕背橫紋上2寸,橈骨與尺骨之間)、內關(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屈肌腱之間)、合谷(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

4按摩下肢:按摩部位以脾經、腎經為主,手法以直線做上下或來回擦法為主,可在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脛骨前嵴外1橫指處)、陽陵泉(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陰陵泉(脛骨內側髁下緣凹陷中)、三陰交(內踝高點上3寸,脛骨內側面後緣)等穴位上各按壓、揉動3分鐘。

5按摩勞宮穴:該穴位位於第二、三掌骨之間,握拳,中指尖下。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藉助小木棒、筆套等鈍性的物體進行按摩。

6按摩湧泉穴:該穴位於足底(去趾)前1/3處,足趾蹠屈時呈凹陷處。按摩手法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早晚各1次。可藉助足按摩器或鈍性的物體按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