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做过一次试验:将青蛙放入沸水中,青蛙瞬间像触电似的逃离沸水,而当把青蛙放入温水时,青蛙并无挣扎,直至被活活煮死而告终。

青蛙幸免于沸水而灭顶于温水的结局,很是唏嘘,这不仅让人想到了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01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其实青蛙原本是不该活活被煮死的,它都经历了沸水的生死时刻,生存存亡之时都能置之死地而后生,为啥在安逸的环境里却被干掉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只是在沸水里,青蛙时刻保持着警惕,随时准备为保命而拼搏。而在温水里,一是放松了警惕心,二是舒适让青蛙丧失了忧患意识。

顿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像极了成年人,从初涉职场的激情满满,俯下身并保持不断的求知欲,而且每天都保持着极度的忧患意识。因为不努力就无法生存下去,不学习没办法得到领导的青睐和社会的认知。只是随着从小白到干练的过程中,逐渐安于现状,贪图安逸。

经过多年的文火慢炖后,当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适应环境,不得不行动时,就像被温水煮透的青蛙一样,早已错过了最佳的逃生时机,等待的只是悲哀、遗憾和无助的成年人。

所以说35岁对成年人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就像逆水行舟一样不进则退,直到退无可退。

02 成年人的危机意识

每个人都希望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中,都能一帆风顺,而不希望遭遇挫折与危机。

但是有一种怪状:我们越抗拒的,越会持续,越害怕发生的,越会发生。所以说,与其混混沌沌的生活,不如早点觉醒,去承受和承担外部的压力,时时具备忧患意识。

顿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样做的好处是,会更好地具备适应能力和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不至于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丧失应对和主动的能力。

成年人的危机意识,早觉醒,早受益。

03 在自危中前进

人人都喜欢舒适,没有压力的生活,因为贪图享受是人的天性。

只不过,早吃苦晚吃苦,终有一天得吃,与其等35岁以后在不知所措中懊悔,不如在25岁时爆发和提升能量以及段位值。

危机意识只要不过度,都是有益的,而外部恶劣的条件可以造就一些坚韧的品质。比如:贫穷而绝望的生活可能铸就出刚毅的性格;无助而迷茫可能会开辟出另一条出路。

顿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相反过于舒适和没有危机感的生活,更容易使人误以为现世安稳,岁月静好。而一旦在“一片晴好”中抛锚后,就意味着“湮灭”与“绝望”。

所以说危机感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是坏事,正常情况下,人的潜力只表现出了20%,而在危机感的刺激中,很大概率可以挖出潜藏的80%的潜能。

这样看来,危机感对于成年人来说是一种“因祸得福”的思维意识。

04 保持钝感力

风云变幻,节奏极快的生活下,居安思危变得尤为重要,换句话说就是通过居安思危中不断历练中,渐渐拥有“钝感力”。

日本作家渡边淳在《钝感力》写道:"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简而言之,就是将所有负面的东西变成智慧与前进的阶梯,那么我们该如何将压力状态转化为钝感力呢?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做起:

第1,将一事无事转化为事事努力,精益求精,不过度在乎结果,而在于怎么把过程做好;

顿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2,重新衡量个体价值,比如说:想要什么?擅长什么?如何将擅长的事情做到极致?

第3,否定自己,重新出发。比如说既舍不得眼前的芝麻,又想到远方的西瓜;既想改变自己,又不忍心否定过去;既想改变生活方式,又前怕狼后怕虎。

这3点认知尤为重要,而最关键的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所有的经历都是积累和向前一步尝试的,从来没有一劳永逸的美好生活。

只有跑,快点跑,跑得快,才能像风一样自由,才能不在35岁以后被生活所绑架。要知道,不值钱的人在35岁很容易被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