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已經滅亡了107年,為何還有人在看守皇陵,有工資嗎?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自然有成千上萬的問題值得我們研究,而這幾千年當中,中華也經歷了無數次朝代更替,其中,清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二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王朝。清朝還有一個獨特之處——大清朝的滅亡,翻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而現在,清朝已經滅亡了107年,為什麼還有人在清朝的皇陵——清東陵、清西陵以及盛京三陵看守呢,負責看守的人有工資嗎?

眾所周知,古代中國都是皇權社會,因此特別注重皇陵也是理所當然。而且,皇陵裡面的陪葬品,每一件都意義非凡,每一件都價值連城,因此,在清朝的統治期間,採取了很多辦法來保護皇陵。

清朝已經滅亡了107年,為何還有人在看守皇陵,有工資嗎?

清朝統治期間,對皇陵的維護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把守護皇陵當做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來處理。在軍事和管理機制上,都分別安排有官位的人來處理這件事,就連看守皇陵的人,都是經過層層選拔的。而守陵者的“工資”也是不少的,朝廷發放的固定工資只是其中一部分,還有一部分來源於在皇陵置辦的產業,比如養蠶織絲綢……

以上的守陵制度都是在大清朝存在的情況下執行的,但是,雖然後來大清朝滅亡了,守陵人依然存在。清朝滅亡後,那些愛新覺羅的後裔擔心自己祖先的墳墓被世人打擾,便主動搬到皇陵附近居住,將守護皇陵貫穿到自己的生活中。

國民政府在溥儀退位時曾允諾過:會派人守護皇陵,併發放一定“工資”給守陵人。可是那個時代實在太亂,戰爭頻發,國民政府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去管守護皇陵這件事。因此那些為了維護皇陵而居住在皇陵附近的愛新覺羅後代,是沒有“工資”的。

清朝已經滅亡了107年,為何還有人在看守皇陵,有工資嗎?

後來,國民黨的一個軍長竟然盜掘了清東陵,這讓清朝皇室後代忍無可忍,以溥儀為首的滿清皇室聚集在一起,向國民政府發出反抗之聲,政府這才僱了一些人來守護皇陵。但這個“守護”著實比不上以前的守陵人,國民政府僱的這些人只不過按時打掃皇陵的衛生而已,當然,他們是能得到一些固定的工資的。

相比於負責打掃衛生的守陵人,守護皇陵的主要責任還是落在了清朝那些守陵人留下來的後代身上。

從古至今,子承父業的做法一直存在,而那些定居在皇陵附近的守陵人的後代,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搬到別處生活,他們做到了真正的子承父業——他們把自己祖先的生活環境當成自己唯一的故鄉、把守衛皇陵當做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清朝已經滅亡了107年,為何還有人在看守皇陵,有工資嗎?

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第一個詞,雖然大清朝已經不在了,但那些大清朝皇室的後代,他們對自己的祖先依然有著敬畏之心。即使沒有薪水,他們也依然守護在皇陵的附近,相比於職業,他們只把這件事當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保護皇陵的完整性。正是這種信念,將很多盜墓者的想法扼殺在搖籃裡。

參考文獻:

《大清皇陵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