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戰役讓明朝延續了十多年,九千鐵騎鎮北京,是如何成為了傳說

在明朝末年,清軍入關天下大亂。當時無論是明朝還是清軍,都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精良的軍隊。其中明末時期最強的部隊——關寧鐵騎。作為明末三大軍隊之一,雖然人數不是最多的,但是戰鬥指數卻是最高的。乃至於到了後期,關寧鐵騎可以和清軍的八旗隊五相抗衡。

一場戰役讓明朝延續了十多年,九千鐵騎鎮北京,是如何成為了傳說

在中國的歷史上,關寧鐵騎可以與三國時期的曹操軍隊,漢武帝的騎兵,及岳飛的軍隊相比肩。那到底是誰建立了關寧鐵騎這樣一支隊伍,現在仍有爭議。關寧鐵騎第一次出現在史書中的時間是順治九年。而當時的袁崇煥被明朝人罵是賣國賊,所以寫書人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為袁崇煥歌功頌德。一直到乾隆年間末期,乾隆皇帝才為這位民族英雄翻案平反。

而另一本史書中說:關寧鐵騎是祖大壽的軍隊,是曾經為了圍剿清兵而建立的。軍隊中的戰士大多是山西、河北等地人。在很多歷史書中也都有提到吳三桂也有一支隊伍也叫做關寧鐵騎。就是在山海關,為多爾袞放行的那支軍隊。所以,考慮到祖大壽和吳三桂的舅甥關係,他們的關寧鐵騎很有可能就是同一支軍隊。

在崇禎年間,蒙古部落被朝廷招安,大約十萬蒙古民眾被安置在了邊關。當時作為總兵的祖大壽,順勢招募大批驍勇善戰的蒙古人整編為軍隊,並封蒙古首領為將領。而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的蒙古人,比起漢族軍隊更加兇猛。

於是,祖大壽將這支只有3000多人的軍隊作為自己的一支核心部隊。在明天啟七年五月,剛剛登基沒多久的皇太極帶著八旗軍來到寧遠城外紮營歇息,卻心情複雜。因為皇太極的老爸努爾哈赤在和明軍一戰中英勇犧牲,皇太極帶著復仇的心理來到這兒,誓死要攻下這座城。

一場戰役讓明朝延續了十多年,九千鐵騎鎮北京,是如何成為了傳說

在號角聲起後,數萬八旗軍像潮水一樣湧向城牆。明軍就像往常一樣在城牆上架起炮臺,眼見著八旗軍的屍體,層層疊疊堆積在曠野之上。城外血流成河,八旗軍的人數在不斷地減少,傷亡持續擴大,皇太極只能撤兵。之後皇太極才知道那一支驍勇善戰,異常兇猛的軍隊就是關寧鐵騎。有了這樣一支隊伍駐紮在寧遠城,八旗軍不敢再靠近。

以至於崇禎二年秋天,皇太極不得不避開關寧鐵騎,繞過蒙古草原。在十月份突破了另一個關口。而毫無準備的明軍在兇猛的八旗軍打擊下,最終土崩瓦解,清軍佔領遵化。而在關寧鐵騎的將領得知這件事後驚慌不已,馬上率領九千騎兵前往遵化。但在他們到達遵化的時候,遵化就已經淪陷,全軍殉國。

而此時的八旗軍也早已離開,關寧鐵騎只好馬不停蹄趕往薊州。勢必要在薊州攔下皇太極。可沒想到的是,皇太極帶著軍隊有意繞薊州,趕往通州。要知道當時的通州是北京的重要關口,皇太極此舉不言而喻。之後,關寧鐵騎又轉而奔向通州,疲於奔命的隊伍已經十分勞累,人困馬乏,根本沒有了戰鬥力。

一場戰役讓明朝延續了十多年,九千鐵騎鎮北京,是如何成為了傳說

而皇太極要的就是這個結果,故意規劃了這個路線。他放出假消息先把關寧鐵騎累垮,然後在北京城門口通州,讓文武百官看著自己的軍隊是怎樣把關寧鐵騎消滅的。就在第二天一大早,關寧鐵騎和八旗軍在北京城下整軍待發。可令皇太極沒想到的是,儘管關寧鐵騎人困馬乏,卻仍舊能打能抗。最終以九千兵馬戰勝了皇太極的幾萬大軍。而也正因為這一次以少勝多的戰役,讓皇太極心有餘悸,而讓大明王朝延續了十多年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