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耶稣爱那些深受情欲之害的灵魂,他总是在包扎他们伤口的时候,用伤口本身的香膏浴疗伤口。

因此,他对玛德莱特说:“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1849年,法国作家小仲马出版了其长篇小说《茶花女》,这是法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妓女为主角的一部作品。《茶花女》也是小仲马的巅峰之作,它使其之后的所有作品都成为陪衬得“绿叶”。

《茶花女》: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亚历山大·小仲马

小说讲述一位名妓—玛格丽特·戈蒂曼和一名社会上流青年—阿尔芒·迪瓦尔的凄婉爱情。

故事十分简单,小说一开始,玛格丽特就以死者的身份出现,在对她的遗物拍卖会上我们得知她曾是风靡巴黎的名妓,但却度过了极其悲惨的一生。

男主人公阿尔芒后来带着忏悔般地自责虔诚地回忆了两人之间的故事。

<1>

他们相识于剧院,阿尔芒属于一见钟情,他的朋友R·加斯东告诉他,“您别以为是一位公爵夫人,她只是一个妓女”,不过他不太在意她的身份,醉心于玛格丽特的美丽,一心想要得到她。

两年后再见面时,阿尔芒终于鼓起勇气表明心意,他们在乡村度过了一段美好又短暂的情侣时光,阿尔芒为爱赌钱甚至打算把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年金赠予这位情人用来还债。

何况这位情人是巴黎有名的妓女,这样的流言传到阿尔芒父亲的耳中,爱情便戛然而止。

父亲见自己的儿子头脑发昏便亲自去乡下找到玛格丽特,善良的玛格丽特在这种逼迫下作出选择:为了保全阿尔芒的前途和他家族的声誉而离开他。

对此毫不知情的阿尔芒误以为她终究是不能放弃过去华丽的生活,憎恨她的抛弃同时选择狠狠地报复她——找了另一名妓女做情人。

当阿尔芒从玛格丽特留给他的信件中得知实情时,玛格丽特已经在痛苦的折磨中结束了她惨淡的一生。

《茶花女》: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茶花女》剧照

<2>

关于上层社会的青年爱上绝世娼妓的故事情节虽然吸引读者,但若仅谈情说爱容易则会使故事轻易落入俗套的叙事框架,显得空无一物。

《茶花女》绝非是这种窠臼之作,它之所以引起强烈反响在于有着妓女身份的姑娘却拥有至纯至洁的高尚心灵,在她肉体堕落的一生中仍然存有对严肃爱情的向往和为了这个爱情至死不渝的节操。

事实上,当人们惊诧于她的道德时已经在心里唾弃过她身份的堕落了,他们几乎坚信出卖肉体的娼妓只有被腐蚀的心灵,而“高贵”、“崇高”、“信仰”这些荣光的形容同她们放纵的生活毫不相干。

我想小仲马正是想替像玛格丽特那样的女人去控诉,他在书中多次提到对这些女人的同情和怜悯,可怜她们相同的归宿。

法国文学家莫泊桑在其小说《羊脂球》中,同样对妓女表示赞美与同情,歌颂她们高尚的自我牺牲精神,相对地讽刺了上流社会显赫身份下的伪善和无耻。

若是与玛格丽特的其他公爵、子爵情人相比的话,阿尔芒绝对不算出色的上流人士,他靠着母亲的年金虽然不愁度日,但是要支撑玛格丽特极其奢侈的生活品质是远远不够的。

但阿尔芒并不是单纯想做她的情人,他只是想得到她而已,这种想占有的心理区别于当时巴黎流行的情人交际,而是一种爱情。

悲剧的是阿尔芒的爱情带有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初恋味道,这与他一向“健康”的生活经验有关,一个是漫步在阳光下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受尽人间极苦的娼妓,如何能有对等的爱?

玛格丽特曾对他说,别人都是为了他们自己才爱我,而你是因为我才爱我。

其实不是。

阿尔芒疯狂的嫉妒心、报复心和脆弱的自尊心都与其信誓旦旦的爱情宣言背道而驰,或许,他满足的也只是自己罢了。

这一难解的悖论也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感情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一头扎进爱情中自怜自惜,在“自我”的感情中挣扎,早已意识不到对方的付出和牺牲。

如果阿尔芒能多一点执着和理解,也许结局就会被改写。

玛格丽特:为他断绝与公爵的联系,失去经济来源;卖掉马匹、首饰、开司米披肩还债;在面对阿尔芒父亲时为了他的家族最终妥协......

阿尔芒:嫉妒公爵;不愿白受她的恩情;尽管发誓不干涉她但仍不能接受她从前的生活方式,对于玛格丽特的离开进行疯狂报复......

玛格丽特这种自我牺牲纯粹缘于爱吗?

也不尽然。

她在留给阿尔芒的信中说

迪瓦尔先生对我像父亲般得态度,使我对他产生了纯洁的感情,我要赢得这个正直的老人对我的尊敬,我相信以后也必定会得到您对我的尊敬。

所有这一切都在我心里激起了一个崇高的念头,这个念头使我在自己心目中变得崇高起来,并使我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圣洁的荣誉感。

玛格丽特对自己身份的卑微感使她在爱情面前有种近乎英雄主义的殉道感,她把这种牺牲看做对自己纵情声色的一生的救赎,为这错误得到洗礼而自豪。

然而崇高的牺牲之后,爱却无法消失,在生命即将结束前,忍受思念之苦和病痛的玛格丽特说

我几乎后悔当初听了您父亲的话,如果我早知道我在您未来只占用一年的时间,我可能不会放弃跟您一起度过的愿望。

《茶花女》: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茶花女》剧照

<3>

无论怎么看,他们之间悬殊的身份就注定这只能是一场无疾而终的悲剧。

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在法国涌现了大量以交际娱乐和妓女为创作背景的绘画、歌曲、文学作品等艺术,“他们赞扬歌妓、舞者、饮苦艾酒”等身份低贱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这一阶层的强烈排斥和鄙视。

所以即使玛格丽特拒绝接受妥协,坚持爱情也必然不能得到社会和家庭的认可,这种牺牲反而使她成为阿尔芒一生中永远圣洁的光。

《茶花女》: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玛格丽特原型

小说里的阿尔芒也是现实中的小仲马,玛格丽特的原型名叫玛丽·杜普莱西,但是作者还是选择美化他的女主角形象,让她成为永远的“白玫瑰”。

小仲马临终前曾要求家人把他葬在巴黎蒙马特公墓,1895年,作者辞世,就葬在距离“茶花女”不到100米的地方,从此与她长眠。

玛格丽特曾日记里写到,我们一定是上辈子做了太多错事,所以天主才会使我们这一生充满曲折痛苦的煎熬。

我想如果耶稣存在,必会对她说:你将获得宽恕,因为你爱得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