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光鲜亮丽的背后,有多少工程师的血汗

很多人都喜欢提人口红利,但很少人提到“工程师红利”。

华为作为一家通讯企业,快速发展的背后,大量的工程师用自己的青春和血汗背书。

这一批人当中,有许许多多的80后,随着他们进入而立之年后,不少人主动被动离开华为,成为不争的事实。

假期里,和一位曾经在华为工作过的朋友吃饭,聊了聊他之前在华为工作时候的经验。

由于华为研发的强度大,对于大多数的工程师来说,考核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身体素质。

朋友是2007年到2012年期间,在华为从事研发工作的。

据他介绍,当年考核评级C后,年终奖、股票和晋升无望了。如何连续三年考核为C之后,就被开除了。

2011年,朋友的年度考核B,因为华为知道他要离职之后,就不给他发年终奖。随后,朋友离职耗了一段时间后,2012年,朋友就充当了部门“背锅侠”的角色,被贴上考核为D的标签后,黯然从华为离职。

朋友在华为工作期间,我曾经去找过他玩。朋友妈妈一直抱怨,华为连续加班的情况下,连续好几个月朋友都没有办法回家。

另外一个和朋友关系很不错的同事,从富士康被挖到华为后,由于连续3年被评C后,被领导劝退。原本在富士康过着舒服的日子,来华为混了几年后,有得重新开始。

今天在微头条上谈了一下华为离职的话题,忽然间有一大堆网友都开始纷纷分享自己的经历,支持和反对华为做法的观点,都泾渭分明。

网友 @杨木木101569636 提到:三连b就不续约了,还三连C,C意味着没有年终奖没有配股。

@Jack184929925 提到,其实就是想逼员工走,又不想赔偿,美其名曰末位淘汰。

@吃瓜群众懵逼 提到,能在华为工作强度里活下来的人,都是勇士,你不服不行!原来我们系第一名去华为干了三年,说强度太大,那娃身体素质一般,只能不要工作要命了!

@瑞银信联盟 提到,考核不合格不一定是员工不合格,大部分都是被上级恶意打低分,潜规则很多,比如:一,员工能力过强,上级担心威胁自己。二,被人恶意排挤。三,拼关系拼不过其他人。四,领导能力不足,员工的价值被领导的无能掩盖了。五,年龄大了,被故意打低分淘汰。

@不分红的股票一文不值 提到,适者生存,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一个企业要长期有发展,必须有狼性!

@旁观的树 提到,1,希望认同华为这么做的人,在35岁以后全部n+1。2,劳动法的无限制合同,华为是怎么无视劳动法的? 3,是否在中国的所有企业都可以这么做?

@怎么木有熊三 提到,能说说有哪个大型企业没有绩效考核不是末位淘汰的?企业需要养闲人?

总体上来看,华为在5G领域确实是给国人争气不少,公司的业绩表现也十分抢眼,但值得大家注意的是,华为的狼性文化固然有利于公司的壮大发展,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如果不重视员工的利益,是不是值得反省一下呢?

市场竞争固然是残酷的,但企业发展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给社会提供好的产品,给员工提供好的待遇,否则一位只强调竞争,而忽略了对员工的保障,这本身也不太符合社会大众对于华为的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