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公元1260年,在西征路上勢如破竹的旭烈兀突然停止了西征,撤軍東歸。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征結束,這也是蒙古帝國最後一次大規模西征,因為在這之後,蒙古帝國徹底的分裂了,已無力再次組織如此大規模的西征。從公元1252年,怯的不花率領先鋒大軍出發,到公元1260年,旭烈兀停止西征,撤軍東歸,這八年中,旭烈兀統帥的西征大軍,一路上,戰必勝,攻必克,用蠻橫的手段摧毀了西亞阿拉伯帝國。

此時的蒙古大軍士氣高漲,完全可以繼續西征,建立功勳。但旭烈兀卻在這時停止西征,只留下了部分軍隊鎮守前線,自己則率領著大部分軍隊東歸,因為此時出現了一個機會,一個坐上蒙古一把手交椅的機會!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旭烈兀

蒙哥去世

公元1259年,大蒙古國大汗(相當於中國皇帝)蒙哥,在進攻南宋時,在合州釣魚山去世,年僅五十歲。

旭烈兀之所以如此著急的要趕回蒙古,就是因為他得到了蒙哥去世的消息,由於路途遙遠,旭烈兀得到消息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年了。

先介紹一下旭烈兀,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他。旭烈兀是成吉思汗的孫子,他的父親是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前面所說的蒙哥是旭烈兀的親哥哥,他還有一個哥哥叫忽必烈,就是大家熟知的元朝開國皇帝。

旭烈兀為何要撤軍東歸?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蒙哥

旭烈兀撤軍東歸有何目的?

前面說過,蒙哥去世,旭烈兀率軍東歸,那麼他為何一定要東歸呢?他回來是否有什麼目的?

旭烈兀東歸原因:

關於旭烈兀撤軍東歸,其實與蒙古帝國的一個制度有關,就是蒙古帝國的忽裡勒臺大會制度。

忽裡勒臺大會制度,是蒙古帝國用來推舉首領,以及決定征戰等大事的會議,可以說是蒙古帝國當時的一種政治、軍事會議制度。蒙古帝國歷代大汗都是由忽裡勒臺大會推舉出來的,這也是蒙古帝國大汗必須要走的一個過程。參加忽裡勒臺大會的,有各大宗王,簡稱“諸王”,以及一些王公貴族、大臣、部落首領等人物。

旭烈兀之所以要回去,就是因為他要參加忽裡勒臺大會,因為蒙哥去世,蒙古帝國勢必要召開忽裡勒臺大會,而旭烈兀在蒙古帝國地位極高,他必須要趕回去參加大會,推舉新的大汗。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旭烈兀

旭烈兀東歸的目的:

旭烈兀為何如此著急的趕回去?

旭烈兀之所以如此著急的趕回去,就是為了爭奪蒙古帝國的大汗之位。

當時蒙古帝國並不像中原王朝一樣,實行“嫡長子制”的繼承製度,當時蒙古有“幼子守灶”的繼承製度,也有上一任大汗選定繼承人的方法,但不管是什麼方法,最終都要以忽裡勒臺的推舉為準,只有通過了忽裡勒臺大會的推舉,才能真正的坐上大汗之位。

當年成吉思汗就是在忽裡勒臺大會中,被推舉為蒙古帝國第一任大汗的,後來成吉思汗選擇三子窩闊臺為大汗之位的繼承人,但在成吉思汗去世後,窩闊臺卻並沒有立馬當上大汗,而是由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監國。窩闊臺之所以沒有立馬繼承汗位,就是因為他沒有通過忽裡勒臺大會的推舉。窩闊臺去世後,他的兒子貴由,也是通過了忽裡勒臺大會才當上大汗的。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旭烈兀

旭烈兀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忽裡勒臺大會當上蒙古帝國的大汗,因為在當時,旭烈兀的的地位,戰功以及他的實力,足以讓他成為大汗之位最有力的競爭者。他一生參與過兩次西征,十八歲的時候便參加了蒙古帝國的第二次西征。後來又統帥蒙古帝國的第三次西征,戰功卓越。除此之外,他手握重兵,也就是西征的蒙古大軍,在西征途中,蒙古大軍燒殺搶掠,擁有眾多資源,如此看來,旭烈兀的實力是非常強的。

忽裡勒臺推舉大汗,實際上,誰的拳頭大,誰便可以成為大汗。

當初蒙哥被推舉為大汗時,除了蒙哥的能力和戰功外,最為重要的是,當時蒙哥得到了拔都的支持,拖雷系聯合朮赤系,兩家的聯合下,實力勝過了察合臺系與窩闊臺系的聯手,因此,蒙哥通過強大的實力作為後盾,當上了蒙古帝國的第四任大汗。

而蒙哥之前的貴由,也是乃馬真後經過多年的策劃,培養親信,拉攏各大宗王和大臣,才能在忽裡勒臺大會中,讓貴由通過推舉。

貴由的父親窩闊臺,也是在拖雷監國的那段時間,極力的拉攏支持者,同時得到了二哥察合臺的支持,才能在忽裡勒臺大會中,通過推舉。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射鵰英雄傳》劇照拖雷

而旭烈兀,擁有強大的實力,擁有卓越的戰功。只要讓他早點回去,極力的拉攏支持者,他是有很大的機會當上大汗的。

所以,旭烈兀的目的非常明確,他就是奔著大汗之位而回去的。

不講規矩的兄弟

旭烈兀滿懷信心的率領大軍東歸,可是當走到一半的時候,旭烈兀接到了一個非常不好的消息,他的兩個兄弟,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一點規矩也不講,等都不等他,就先打了起來。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各自拉著一批人,先後召開忽裡勒臺大會稱汗,然後打了起來,蒙古本土也因此亂成了一鍋粥。

阿里不哥與忽必烈兩人打得熱火朝天,直接把旭烈兀晾在了一邊,兩人都極力的爭取旭烈兀的支持,完全不給他一起爭奪的機會。

這時旭烈兀直接停在了波斯,並沒有在繼續東歸,因為蒙古本土的形勢,已經完全脫離了他的控制,他想不到,自己的兩個兄弟完全不講遊戲規則。因此,旭烈兀便在波斯地區靜觀其變,似乎是想坐收漁翁之利。但他的兩個兄弟也不是傻子,一直在極力的爭取他的支持,最終忽必烈給出了旭烈兀無法拒絕的條件,旭烈兀便表示支持忽必烈,而最後的結果也是忽必烈戰勝了阿里不哥。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忽必烈

忽必烈表示,只要旭烈兀支持他,事成之後,旭烈兀可以在西征所打下的地盤上,建立一個獨立的汗國,也就是後來的“伊兒汗國”。公元1264年,忽必烈在與阿里不哥經過五年的爭鬥後,擊敗了阿里不哥,當上了蒙古帝國的第五任大汗。同年,忽必烈為了感謝旭烈兀的支持,冊封他為“伊爾汗”。

旭烈兀的做法,顯然是非常明確的,按照當時的形勢,旭烈兀其實已經錯過了機會,他距離蒙古本土太遠,導致他收到消息的時間也晚,加上路途遙遠,他已經來不及趕回蒙古本土爭奪汗位,如果是正常的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旭烈兀的機會還是很大。

但他的兄弟不講規矩,先打了起來,讓旭烈兀錯失了先機。

當時蒙古本土的各大宗王、大臣,基本已經投靠了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本土的資源也已經被他們瓜分完畢,旭烈兀雖然手握重兵,有著西征時搶奪來的資源,但是貿然加入戰場,顯然很不明智。這時旭烈兀的實力雖強,但忽必烈與阿里不哥也不是吃素的,而且他已經失了先機。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阿里不哥

忽必烈是旭烈兀的親哥哥,阿里不哥是他的親弟弟,他們三個加上蒙哥,都是拖雷的正妻唆魯禾帖尼所生,旭烈兀多少也有點顧忌兄弟之情,畢竟都是同父同母的兄弟。

所以,最終旭烈兀並沒有去蹚渾水,而是保持坐山觀虎鬥的姿態,最終他退而求其次,在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兒汗國”。

結語

從蒙古帝國的忽裡勒臺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來看,旭烈兀結束西征,撤軍東歸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從蒙古帝國歷代大汗上位的經歷來看,想要坐上大汗之位,就要拳頭足夠大,而旭烈兀的條件和實力,顯然是具備這個資格的,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兩個兄弟完全不講規矩,都不等他,就開始爭了。

由於距離問題,旭烈兀錯失了先機,最終只能退而求其次,在波斯地區建立了“伊兒汗國”。晚年的旭烈兀,則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鞏固統治上。

旭烈兀西征,對阿拉伯世界文明造成了巨大的打擊,同時“伊兒汗國”的建立,也有效的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從蒙古帝國大會制度與伊兒汗國的建立,淺談旭烈兀撤軍東歸的目的

《建元風雲》劇照旭烈兀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生按玉簫。堅持原創,我是卓爾不群黃藥師,歡迎關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