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下半场:36项新增举措获世界银行采信 未来改革聚焦法治化

“最新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采信了京沪两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在办理建筑许可、保护中小投资者、办理破产、跨境贸易、获得电力、纳税、开办企业、执行合同、登记财产等9个指标领域的36项新增改革政策。” 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说。

北京时间10月24日,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国营商环境在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至第31位,并连续两年被世行评选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全球10个经济体之一。国务院新闻办10月25日举行例行吹风会,围绕“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主题,解读了近年来北京、上海两个样本城市在营商环境改革方面所做的工作。

余蔚平介绍,目前,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和参评城市政府着手研究和启动下一轮的对标国际先进经验、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将在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便利化改革的同时,大力推进营商环境法治化建设。

梳理56项主要问题制定专项改革台账

今年,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改革力度更大、精准度更高、节奏更快。

据余蔚平介绍,根据去年世界银行评估结果,国务院职能转变协调办、财政部会同司法部等十余个部门和京沪两市政府,逐项梳理了我国营商环境存在的56项主要失分点,对标国际先进、对接国际通行规则,于年初制定专项改革任务台账,明确改革目标、责任部门、时间节点。

“目前,除少数修法及涉及整合多部门职能和系统的任务外,已经按时保质地完成了百余项改革举措,在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制度改革、完善保护中小投资者监管制度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进一步增强了我国营商环境的国际竞争力。”余蔚平表示。

比如,京沪两市瞄准全球最佳水平,大幅压缩了简易低风险建筑项目的审批流程、耗时,多规合一、多图联审、多验联合,并完善了建筑质量监管制度。根据世界银行的最新评估,办理建筑许可全流程耗时由去年的155个自然日压缩至111个自然日、建筑质量控制指数达到了满分,指标排名大幅提升88名至全球第33位,为我国今年总体排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最高人民法院以及证监会进一步完善了上市公司的相关监管规则,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保护,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排名显著提升36位至第28位。

根据最新报告,今年北京被世界银行采纳的做法有35项,得分为78.2分,在去年大幅提升的基础上,今年又提高了4.6分,超过部分欧盟国家和经合组织(OECD)成员国水平。在获得电力的成本和手续、办理建筑许可指标中的建筑质量控制、执行合同的司法程序质量等6项子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球前沿水平,其中4项拿到满分。按照世行经济体的城市排名,北京分值相当于名列28位,超过29位的日本东京。

上海的营商环境改革成效同样显著。据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寅介绍,6年多来,上海自贸区在投资、贸易、金融、事中事后监管和“证照分离”改革领域探索形成了3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推动了营商环境系统性提升。在今年世行10项测评的指标当中,上海有8个指标进入了全球前60名,5个指标进入全球前30名。

同时,部分短板指标也在不断取得进步。例如,在纳税方面,得益于减税降费政策效应的不断释放以及纳税便利化水平的持续提高,我国的纳税指标排名正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通道,已由2016年的全球第131位上升至2019年第105位。世界银行在今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用大段篇幅高度肯定了中国在压缩纳税次数、耗时,降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率等方面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

营商环境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会用脚投票。就全国而言,今年1-9月,全国新登记市场主体的数量达到了1766.4万户,日均新设市场主体是6.47万户,同比增长达到了13.1%。

在吸收外资方面,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9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

而从北京和上海两个城市看,在吹风会上,北京市副市长王红介绍,2017年日均设立98家,2018年日均设立200家,今年我们日均设立25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5万家,实现了翻番。独角兽企业82家,占全国的一半,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保障。

陈寅同时提到,今年1-9月,上海在新设外资企业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到外资这三个方面都实现了同步增长,分别增长了40.2%、8.9%和13%。上海到目前已经累计引进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5家,外资研发中心452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的数量约占全国的一半。

“随着劳动力成本逐渐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在逐渐消退,同时包括地产等成本在上升,因此我们比较优势在逐渐的弱化,这意味着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和新的红利,这个红利就来自于制度红利,改革红利和营商环境的红利。”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说。

余蔚平表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优秀的人才、便捷的基础设施还有高水平的营商环境和一流的政府服务。“我们欢迎和期待来自全球各经济体的企业家来华投资兴业,与中国企业竞争合作,共享中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所释放的制度红利,并为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北京3.0版改革将涉及204项具体举措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也深刻地体会到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就相当于跑一场马拉松,190个经济体同场竞赛,不进则退。”王红在吹风会上表示,北京在实施营商环境优化1.0、2.0的版本基础之上,目前已经制定完成了优化营商环境3.0版,改革任务涉及12个方面204项具体的设施,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0月23日,首个国家级《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并将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首次以法律形式将近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的经验做法固化,并开启了营商环境制度建设的新阶段。

“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条例,进一步加强了营商环境工作的顶层设计。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相关改革要求,配合做好相关工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余蔚平说。

据余蔚平介绍,今年以来,最高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实践,针对办理破产、执行合同、保护中小投资者等领域存在的制度性短板,已经出台多项司法解释,进一步提升债权人以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话语权,取得了积极的改革成效。

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军此前也提到,将以贯彻落实国家《条例》为契机,结合北京实际,加快研究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以地方法规形式细化落实国家《条例》中的原则性规定,同时积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率先探索一批先行先试改革措施。

而在财政部层面,余蔚平表示,接下来将会同国家税务总局以及有关方面,继续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税降费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好现有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后续政策设计,切实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北京商报记者陶凤 王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