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新教材!溫儒敏總主編談語文教學改革


新課標、新教材!溫儒敏總主編談語文教學改革



新課標、新教材!溫儒敏總主編談語文教學改革



今年秋季新學期,全國小學、初中統一使用語文統編教材,部分省市高中也開始使用新教材。教師如何新課標、新教材?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教育部統編版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怎麼說。



新課標

“學習任務群”將顛覆傳統

新課標指出一個概念,叫“語文核心素養”,這是新課標的一個亮點,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宗旨性概念,統領整個課標。“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方面。這四方面內容相互融合,不能分開。同時,“語言建構與運用”又是語文學科獨有的內容,是其它三個方面的基礎。

我們的語文教學其實已經久違了“情趣”,很少顧及和尊重學生個人的“情趣”,新課標給一線教學提了個醒:“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的培養,也是語文教育題中應有之義。而“鑑賞品位”這個說法的提出,在這個過分物質化的浮躁且低俗的環境中,是有針對性的。

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樣性,關注當代文化,學習對文化現象的剖析,積極參與先進文化的傳播。這樣明確的概括和提示,也是第一次。

新課標提出“學習任務群”,將會改變高中語文的教學模式。

高一是“必修”,要求完成7個任務群: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當代文化參與、跨媒介閱讀與交流、語言積累、梳理與探究、文學閱讀與寫作、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實用性閱讀與交流。

高二是“選擇性必修”,除了前面4個任務群,又還增加了5個“研習”:中華傳統文化經典研習,中國革命傳統作品研習,中國現代作家作品研習,外國作家作品研習,科學文化論著研習。

任務群的設置突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它在教學中強調的不是以課文為綱,也不求知識的完備與系統,訓練也不再是純技巧的分解,而是任務群驅動下的多文本學習,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教學的組織者,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三個問題,要平衡兼顧一下,不走極端:


一是任務驅動並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

二是防止任務驅動下的多文本學習造成淺閱讀的弊端。

三是任務驅動下的學習活動應適當。

近年來,語文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太熱鬧,太浮躁了。我們缺少的是沉浸式的學習,自由式的閱讀。教師要吸收新課標關於任務群的理念,在某些教學環節中可以多使用這些方法,但應實事求是,根據學生的情況與教學的內容來確定合適的教學方式。

新教材

讀書為要

統編語文最主要的特色,就是“讀書為要”。用一家媒體的報道標題來說,就是“新教材專治不讀書”。讀書、薰染、積累是語文不變的法寶。語文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培養讀書的習慣是語文最重要的宗旨。

激發讀書興趣,養成讀書習慣,是教語文的最重要的辦法。舉一反三(精讀課)運用精讀學來的方法來讀其它書(略讀課)。老師們赤手空拳重讀課文,才使備課有溫度,自己的感知。

1.精讀+泛讀

精讀課主要是老師教。一般要求講得比較細,比較精。功能是什麼?舉例子、給方法,舉一反三,激發讀書的興趣,就是精讀課。略讀課呢?主要是學生自己讀。把精讀課學到的方法運用到閱讀實踐中去,而且主要是泛讀,要快瀏覽。

所以要求備課要注意區分兩類課,而且要既教文體,又要突出重點。所以我們特別強調老師們備課的時候,要重新讀課文。

我舉個例子,小學二、三年級的課文:《彎彎的月亮》和《小小的船》。我說這很簡單,誰都背下來了。但老師備課的時候,自己要靜下心來再讀兩遍,進入那個狀態,想象兒童接受的情況,他可能會碰到什麼問題,可能有什麼想象。

切記,赤手空拳地讀課文是備課的第一要務,哪怕你已經教了20遍。赤手空拳去讀課文,你的課程有溫度。

2.採用“1+X”方法拓展閱讀。

1就是課文,指精讀課,X就是泛讀,可以似懂非懂地閱讀。一個學期只學15篇作文能夠提高學生水平嗎?不能,應該將這15篇文章X4、X5用。老師備課也要有針對性,要有重點。

3.授之以漁,要教讀書方法。

一堂課下來,有把握得住的“乾貨”。讀書方法就是“乾貨”。跳、猜、默、速(教泛讀、略讀、速讀的方法)。

現在我們教得比較多的是精讀、細讀,分析做題。其實還應該教快讀、默讀、跳讀、猜讀。我看不懂這個,我猜讀;我對這個不感興趣,我跳讀。

像《西遊記》第一回,最難讀,寫得非常囉唆,誰能夠精讀下去?所以小時候我們看西遊記都是跳讀,看到不懂的字也不停下,一頁頁翻著很快,看到風景、詩詞就翻,看到妖怪才多看幾眼。先生看到就會批評,不讀書,讀書不求甚解,這些字都不認識,怎麼可以往下讀。但其實這樣也有好處,讀完西遊記,就讀《三俠五義》《封神演義》,讀得多了,水平就上來了。所以要教給學生各種各樣讀書的方法,這就是我們說的乾貨。

4.把課外閱讀納入教學計劃。

語文課怎樣才算成功?一定要延伸到課外閱讀,讓學生養成讀書的生活方式。如果只是精讀精將,反覆操練,沒有激發閱讀興趣,也沒有較多的閱讀量和閱讀面,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寫作能力是不可能提升的。擴大閱讀量,這是改革的方向。老師們使用新教材,要研究如何把“教讀”“自讀”和“課外閱讀”三者結合起來融為一體,千方百計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5.提倡整本書閱讀。

為什麼要提倡整本書閱讀?因為現在多數人都讀不完整本書,一是沒有耐心,二是碎片化閱讀的影響。所以整本書閱讀首先就是“養性”,涵養性情,讓學生靜下心來讀書,感受讀書之美,養成好讀書的習慣。

6.重視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中有精華,也有相當一部分糟粕,只屬於它過去那個時代,不可能轉化,也不可能支持當代文化生活。

如傳統文化仁愛共濟、立己達人的社會關愛,正心篤志、崇德弘毅的人格修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以及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大同等觀念,都是精華的部分,可以繼承和轉化、吸收;而愚忠、愚孝、封閉、自私、奴性、麻木,等等,都是糟粕,應當批判和拋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