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五篇SCI, 六项发明专利 这个湖南妹子被公派到法国留学

近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生谢宝珊在实验室开展储热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的研究时,收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她被公派前往法国国家科研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通知。那一刻,这位瘦小的湖南姑娘如释重负——三年不平凡的研究生生活,终于换来了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三年五篇SCI, 六项发明专利 这个湖南妹子被公派到法国留学

逐渐坚定出国留学的目标

在刚进入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时,谢宝珊还曾对自己的目标感到迷茫,在导师的建议和帮助下,逐渐树立了出国留学的目标,并决定继续从事储热领域的相关研究,促进我国太阳能光热发电产业的发展。

谢宝珊坦言,如果让她三年前就定一个出国留学的目标,她是做不到的。正是导师陈荐教授和李传常副教授的指引,让她懂得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人生的高度,“我们要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自身能力的提升,要适时提升自己的目标。”

口语锻炼让谢宝珊更加坚定出国留学的信念。2017年暑假,经导师推荐,谢宝珊到巴基斯坦工程师电厂培训项目中担任翻译,在这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她的口语交流能力,也使她更加坚定出国交流学习的信念。“以前总觉得出国是一件遥远又虚无的事情,现在已经触手可及。”

从一开始树立攻读博士到公派出国留学,谢宝珊的目标逐渐清晰,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成为了全国仅2500名被公派出国中的其中一位。她表示,申请公派出国是一个相对漫长且艰难的过程。首先,要达到所需语言要求且具有一定的科研成果,因为名额相对较少,只有科研成果丰富,才能在众多的申请者中脱颖而出;其次,要具有一定的耐心,在向国外院校进行申请的过程中,会遭遇许多的拒绝,必须得稳住心态,不能被一两次的挫折所击败;另外,信息的收集与挑选过程繁复,且要懂得如何有效甄别与利用,需要花上一定的时间。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

“做好当下,即是未来。”谢宝珊一直认为搞科研这件事情,重在积累,功在平时。她严谨踏实,每天早上6点起床,7点出门做实验,晚上10点左右回寝,对待论文中每一个数据、一个字符、甚至是标点都一丝不苟。

谢宝珊始终坚信“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她一个学期的文献阅读量一般在150-200篇左右,研究生三年来从不缺席任何一场实验、会议,甚至会简单地进行机器维修。“有一次在开展化学气相沉淀实验时,由于实验设备、样品要求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两周也未见成效,后来在导师的指导下,我和同学一起对仪器又进行了多次调试,经历了17次的实验,才成功实现样品制备。”

三年长理研究生时光,谢宝珊取得的荣誉数不胜数。三年里,她发表了五篇SCI论文,申请了六项发明专利;获得湖南省优秀毕业生、校级“创新”先进个人等称号;获得全国科技竞赛类一等奖、二等奖,长沙市科学技术学会论文一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年会论文一等奖、第十三届博力论坛一等奖等;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最终脱颖而出,用实力赢得公派到法国留学的机会。

回顾三年研究生时光,谢宝珊特别感谢那个一直在奋斗,一直在追寻梦想的自己,“脚踏实地、勇敢奋斗的青春是最美好充实的,也是最值得铭记与珍藏的。”

最幸运的是有导师和同学的陪伴

谢宝珊所在的实验室学习氛围很浓,多名课题组成员参加导师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名成员曾获国家级科技竞赛奖项,且每年发表多篇SCI论文。在这样氛围的影响下,谢宝珊更加积极的投身到项目的研究。

谢宝珊认为三年研究生生涯,最幸运的就是一路上有导师和同学们的陪伴。“感谢我的导师陈荐老师和李传常老师,感谢他们的耐心指导以及大力支持。也感谢我的室友卢程,我们每天早上6、7点起床一起出门做实验,晚上10点左右回寝,在科研路上,有此挚友,我觉得很荣幸!”

三年科研路,导师对谢宝珊的影响深远。令她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请陈老师审核材料,她在经过多次检查之后觉得差不多了,但陈老师看到材料后,立刻放下了手中的工作仔细斟酌,修改措辞,坚持任何毛病不放过、任何细节要注意,并在当天晚上发过来带着详细批注的材料。“每次看到那30多页的批注,我都会想到我的导师们,是他们让我懂得要对自己写的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字、甚至是标点符号都一丝不苟。”

在导师心中,谢宝珊刻苦、踏实、肯干,有着“吃得苦、霸得蛮”湖南妹子特质;在同学们的眼中,谢宝珊独立干练、风风火火,对待科研细致认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女生。“她特别喜欢画画,在实验室里贴满了她的画作。”同学卢程表示。

“我觉得我特别幸运,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了最努力拼搏的我们。”谢宝珊坚信每一份努力,都是幸运的伏笔,她现在每天到各省开会培训,提前预习专业知识,为出国留学做最充足的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