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8月30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完善人身保险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形成机制及调整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

对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10年以上的普通型长期年金,将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上限由年复利4.02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调整为年复利3.5%和预定利率的小者。

这就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内,4.025%预定利率的年金险不再予以备案通过

这也是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媒体都在聊的话题。

等新产品是没有机会了。

但是之前上市的产品,还可以按这个预定利率定价,就是随时有可能下架

这不,有几款产品就准备在10月底下架了。

一些保险经纪人也在趁此机会大力推荐相关产品。

毕竟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想要这么高收益率也没这个机会了。

焦虑之下,很多人就选择购买了。

今天我们不去讨论购买这样的产品值不值的问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为什么4.025%收益的年金险不再备案通过了,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本文重点内容:

  • 什么是预定利率?
  • 预定利率曾经让保险公司亏惨了
  • 预定利率的调整历程
  • 今年为什么要调整预定利率?

一、什么是预定利率?

预定利率是指寿险产品在计算保险费及责任准备金时,预测收益率后所采用的利率,其实质是寿险经营者因使用了客户的资金,而承诺以年复利的方式赋予客户的回报。通俗来说就是保险机构提供给客户的回报率。

养老金保险保费的厘定由预定死亡率(计算生存率)、预定利率(或预期投资收益率)、和预定费用率决定。

预定死亡率和预定费用率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唯一可以变化的就是预定利率

在其它假设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年金产品来说,预定利率越高,消费者在投保这款产品的时候,所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低

或者也可以理解成,同样保费支出的情况下,预定利率越高,所能获得的真实收益越高。

2013 年 8 月,保监会印发《中国保监会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中规定:

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评估利率为3.5%。

2013年8月5日及以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它普通型年金保单,保险公司采用的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可适当上浮,上限为法定评估利率的1.15倍和预定利率的小者。

3.5%x1.15=4.025%

这就是最高预定利率 4.025% 的由来。

二、预定利率曾经让保险公司亏惨了

1. 超高预定利率下的保险行业

1993 年,80 后还是小屁孩儿,最爱玩铁环和跳绳。

当时还掀起一股存款热,一有余钱,爸妈就会存到银行里,毕竟 10 个点的利息,就跟变魔术一样,钱躺着就能变多。

也是在这一时期,平安的马明哲从台湾取经回来,将公司重心由财产险寿险倾斜。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策略是有效的,而且效果特别明显:

1993 年,平安总保费收入 5.5 亿元。

1996 年时已经达到了

97.1 亿元,超过三分之二保费都是由寿险贡献。

与此同时,其他保险公司也开始倾向寿险业务,国内寿险的保费规模越来越大。

1996 年 5 月起,央行 8 次降息,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从 9.18% 一路降到了 1.98% 。

起初,保险公司和保险销售人员还沉浸在迅猛发展的亢奋中,外界环境突然变化并没有引起大家的危机感。

当时很多保险从业者甚至觉得,银行降息后,会有更多人来买保险产品,是个卖货的好时机。

只有少数清醒的人知道,大事不好!

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调整灵活,最长存款周期也就五年,大多数人仍然选择一年期。

这样只要一年以后,就可以按新的存款利率调整,银行损失不大。

保险产品不一样,以年金险为例,它的预定利率在设计产品

时就定下来了,不管过了多少年,都不会变

保险公司收上来的保费,一大部分拿去投资。

赚回来的利润在扣除运营费用后,剩下部分是给到消费者的回报。

预定利率则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对未来经营投资能力的预测。

随着经济形式变化,保险公司收入能力远不及当初预测的那么乐观。

举例来说,按照之前的经济形势,保险公司以为一万块钱每年至少能赚到 1500 块钱,于是约定每一万块钱每年给用户 1000 块钱。

随着经济形式变化,实际每一万块钱投资拿回来的钱只有 400 块钱。

但与用户签订的是每一万块钱每年给用户 1000 块钱的协议。

这就意味着,每一万块钱,保险公司不只赚不到钱,还要倒贴 600 块钱。

这就是利差损

要命的是,保单基本是长期的,合同约定给多少年,保险公司就要补贴多少年。

因为过份乐观,在此之前已经成交了大量高预定利率长期保单。

保险行业的“利差损”噩梦就此开始。

2. 过高的预定利率,下滑的投资收益

1993 年到 1998 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普遍至高于银行一年期存款。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数据来源:《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

90年代初期,当时对保险资金该如何运用还没有监管约束,用在哪儿没啥限制。

投资房地产、证券、信托的都有,经历了一阵“乱投资”的时期。

没过多久,房地产泡沫破灭,中国房地产萎靡不振,保险公司产生很多不良资产。

与此同时,监管也开始出手。

1995年6月30日,《保险法》正式通过,第一百零四条对保险公司资金用途做了明确规定:

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限于银行存款、买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营方式。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和向企业投资。

已经投资的高收益项目不景气,新项目又不让投,各方面因素作用下,保险公司的投资回报率长期维持在5%以下,

远低于当时预定利率。

根据原保监会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00年到2005年期间,保险资金整体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年份才4.30% 。

但1998年之前寿险预定利率普遍高于4.5% ,1996年之前甚至高于8% ,保险公司苦不堪言。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3. 影响长远的利差损

当时几大保险公司,包括平安、国寿、人保、太保等无一幸免,其中平安人寿的损失最大。

2007 年,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表示,在当时的投资环境和投资假设下,平安的保单隐含亏损已经超过200亿元,峰值的亏损将在400亿元左右。

从后面的情况来看,这个数据还是偏乐观了。

2009年媒体报道,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的利差损将接近800亿。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三、预定利率的调整历程

在意识到利差损杀伤力后,保险公司和监管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保险公司将已经上市的相关产品做下架处理。

监管部门不再通过高预定利率的新产品,并调整预定利率。

尴尬的是,央行在此期间连续不断降息。

相比之下,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之前设定的预定利率就又高了

所以,预定利率也在不断下调。

直到1999年,调到了最低点2.50% 。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数据来源:《中国寿险业当前面临的利率困境及策略选择》

预定利率低,产品就缺乏吸引力,销售情况不佳。

所以预定利率下调是把双刃剑,在挽救保险公司的同时,也阻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直持续到2013年,保监会再次调整,对寿险产品中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为10年及以上的其他普通型年金保单,预定利率最高可到4.025% 。

这一调整一直持续至今,直到今年8月30日,银保监会根据近期经济情况才又做了调整。

四、今年为什么要调整预定利率?

其实早在今年初期,预定利率超过3.5%的普通型年金保险产品就已经不予备案了。

从当前经济环境来分析,这次调整是在意料之中。

光是今年就有马来西亚、新西兰、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等大约 30 个经济体相继宣布降息。

欧洲央行经过数次降息后,于今年9月将存款基准利率调整为-0.5% 。

也就是说,去银行存钱不仅不给利息,还要付给银行费用

坤鹏论保:为什么预定利率4.025%的年金险也要急着下架?

从国内情况来看,央行基准利率虽然有升有降,但长期看是在降低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下调预定利率,可以避免保险公司再次上演规模性利差损的悲剧。

确保行业可以稳定发展。

毕竟是已经犯过的错误了,未雨绸缪是有必要的。

不过坤鹏论保认为,说4.025%预定利率将成为历史有些言过其实,就像股市一样,涨涨跌跌总是在所难免的。

行业发展也与人生经历一样,起起伏伏才是生活。

如果是一条直线,就意味着这个人已经嗝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