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地名的由來

孝感因董永賣身葬父、黃香扇枕溫衾,孟宗哭竹生筍孝行感天得名,是全國惟一一個以孝命名地級城市。

孝感地名的由來

孝感地名的由來

孝感地名的由來

孝感的前身名孝昌,以“孝道昌盛”而得名。南朝宋孝建元年(454年),孝武帝劉駿(430-464年)為弘揚孝道,析安陸東境置縣,治今孝昌縣花園鎮中胡村北(澴河邊)。

據史載,劉駿是宋文帝劉義隆(唯一被正史記載與生母亂倫的皇帝)第三子,字休龍,小字道民。初立為武陵王,駐西陽(今湖北黃岡東)。先後任湘、豫、雍、徐、兗、江等州刺史職。元嘉十三年(453年)文帝長子劉助殺父篡位,劉駿率部討“逆”成功即位。為了鞏固皇權,倡導孝行,改年號為孝建,並於孝建元年(454年)置孝昌縣,以褒揚此地孝行之昌盛。據南宋地理學家王象之《輿地紀勝》雲:“宋孝武帝孝建元年分安陸東境建孝昌縣,因孝子董黯立名”。清康熙《孝感縣誌》載:句章(浙江慈溪縣)董黯,亦嘗流寓孝感,墓在邑北百二十里,唐吏部尚書徐浩題其碣曰:“漢孝子董黯之墓”;《湖北通志》亦載有“(董黯)後僑寓孝感,今邑北百三十里有黯墓”。

及至五代後唐時期,莊宗李存勖為避其祖父李國昌的名諱,於同光二年(924年)改孝昌縣為孝感縣,取董永、孟宗行孝感動天地之義(據孟宗哭竹“至孝之所致感”和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的傳說),並一直沿用至今。

孝感歷史悠久。周為楚、鄖、貳、軫等國地,且貳國、軫國、鄖國均建都於此;秦屬南郡;漢屬江夏郡;南北朝屬安陸郡;唐乾元元年(758年)屬安州;宋建炎四年(1130年)屬德安府;元、明因之,清雍正七年(1729年)屬漢陽府;1914年屬江漢道。1949年後屬孝感專區,期間1959年一度屬武漢市。1966年9月曾一度改名為東風縣;1969年2月複名孝感縣。1970年屬孝感地區。1983年撤縣設市。1993年6月成立地級孝感市,並設縣級孝南區和孝昌縣。

有意思的是,孝感為古驛道,重要地段均設有驛站,十里一鋪,五里一店,因而得名的有:豐山鋪、周巷鋪、西河鋪、永安鋪、陡山鋪、白沙鋪、小河驛、楊店驛等。鋪意同店,指有店鋪的集鎮,多位於交通線(驛道)上。

孝感地名的由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